资源描述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1.论战双方 主张君主立宪制的改良派和主张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派。 2.内容 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等问题。 3.评价 (1)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需要一定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 (2)革命派:要求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日益得到进步人士的理解和拥护。 (3)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自主思考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在思想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争论。思想影响:有力地促进了革命思想及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 1.背景 (1)20世纪初,改良派开始广泛宣传立宪思想,希望立即实行宪政以改造中国政治。 (2)随着立宪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清政府不得不顺应民情,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出台 1908年,清政府宣布以9年为期预备立宪,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3.主要内容 (1)司法权和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 (2)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4.评价 (1)使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2)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 (3)大纲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君主,国民的权利只能得自君主的恩惠。 自主思考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目的是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根本原因是其本质上的落后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帝制的终结 1.共和制度雏形 (1)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尝试建立代议制度。 (2)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成立临时参议院,共和制度已见雏形。 2.共和制度诞生 (1)在列强和袁世凯的双重逼迫下,南北双方达成协议。 (2)1912年2月,清帝正式退位,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共和制度在相互妥协中诞生。 3.意义 中国2 000多年帝制的终结,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自主思考袁世凯为何能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篡夺革命果实? 提示:革命派溃散、成分复杂、缺乏经验。 立宪党人及旧官僚支持袁世凯。 帝国主义扶植新的代理人,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军政大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正式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1)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3)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修宪程序。 (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3.历史意义 (1)它的颁布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 自主思考临时约法吸收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哪些原则?有何进步意义? 提示: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法治及民主共和等原则。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民主政治遭遇挫折 1.原因 (1)民国初年,政党林立,各政治派别纷争不断。 (2)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和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2.袁世凯对民主共和的破坏 (1)迫使第一任内阁解散,并刺杀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组阁。 (2)先后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 (3)1915年,公然宣布复辟帝制。,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自主思考为什么临时约法未能限制袁世凯专制及复辟? 提示:缺乏民主环境。 民众公民意识及民主意识的缺乏。 在各级地方机构中,政治权力基本控制在旧官僚和旧士绅手中。 列强干预,支持袁世凯,如日本。 袁世凯拥兵自重,权欲熏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革命尚未成功” 1.中华民国的建立使中国告别了世界上历时最长的君主专制制度,新的政治体制的确立,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民主气息。 2.辛亥革命引起的变化是有限的,整个社会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 3.内阁频繁更迭,总统选举有名无实,民初政治形同闹剧。 4.普通国民的选举、监督之权并没有兑现,在各级地方自治机构中,政治权力仍旧操控在旧的官僚、士绅手中。 5.孙中山所构想的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的政策在法令中没有得到丝毫体现。 6.在临时约法中,也没有对妇女的参政权做任何规定。,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五,知识点六,自主思考辛亥革命的基本目的是什么?革命结果是否达到?为什么? 提示:基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革命结果并未达到。因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导入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整理 互动探究(1)史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政治主张? (2)为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思想: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思想。 (2)原因: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或: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1.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及特点 (1)目的: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确保中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 (2)特点: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修宪程序。,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临时约法的历史贡献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2)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体,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不仅为捍卫民主共和制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武器,还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对临时约法的评价 临时约法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它也代表了大多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认识水平;临时约法的内容汲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则,并在中国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光辉里程碑。,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阅读材料: 材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1)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临时约法的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法律的作用,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法律是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一个具有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3)资产阶级宪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施。 摘编自张晋落中国法制史 请回答: (1)试举两例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的。 (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题目立意: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解题指导:第(1)问可结合临时约法的内容回答。第(2)问要阐明观点,即同意或不同意;叙述“理由”时注意史论结合、语言简练、史实清楚。,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参考答案:(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约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否定了君主专制。 (2)观点一:同意。理由:用法律手段巩固革命成果;袁世凯始终不敢完全抛弃法律;复辟帝制失败;新文化运动兴起,从思想根源上反对封建专制。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说明君主专制势力依然强大;法律从属于政权;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实施;尊孔复古说明传统专制思想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史实及进步性和艰巨性 史料导入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万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互动探究(1)据史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他们认为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有利于调和矛盾,稳定局势;有利于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可以避免外国干涉。 (2)没有真正实现。 袁世凯践踏民主,实行独裁,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答出两条具体史实也可) 袁世凯取消共和,复辟帝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认识辛亥革命前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包括革命派和立宪派,他们为了各自的宪政目标与以清政府为代表的专制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革命派发动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起义,立宪派则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不同的斗争形式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随着立宪派对清政府幻想的破灭,许多立宪派人物倾向革命,与革命派一起领导了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共和取代帝制,顺应了世界的民主潮流,符合中国的时代需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个人独裁甚至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力量为捍卫民主共和原则与其展开多次战斗,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表现出对民主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袁世凯复辟本身就说明,中国的民主革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由于长期的专制统治,中国的专制势力比其他国家都顽固,要彻底根除绝非易事,有时还会沉渣泛起。,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阅读材料: 材料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节选自老舍话剧茶馆第二幕 请回答: (1)材料中,“皇上没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中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题目立意: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民众对新政权与旧体制的态度,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 解题指导:第(1)问由“皇帝没了”可分析出君主专制的结束,推动这一结局的是辛亥革命,“原因”由此归纳即可;关于“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可从其恢复帝制这一角度思考。第(2)问结合材料中普通百姓的对话,可得出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去评价。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专制独裁。 (2)辛亥革命不彻底;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曲折性、艰巨性;辛亥革命没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2,3,4,5,1,1.(原创)载泽在请宣布立宪密折中说:“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渐轻。”材料反映了预备立宪的目的是( ) A.巩固君主统治 B.彻底消除外患 C.富国强兵 D.防止革命 解析:解答本题需紧扣材料,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答案:A,2,3,4,5,1,2.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和象征。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和北洋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段祺瑞拒绝恢复,故两者都成“空壳”,因此选D项。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前者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后者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A、B、C三项错误。 答案:D,2,3,4,5,1,3.下图是民国元年九月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政府”是指南京临时政府 B.“革命有功者”是指袁世凯 C.讽刺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妥协 D.褒扬了袁世凯为革命所作的贡献 解析:漫画具有讽刺意味,这幅漫画是对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批判与讽刺。D项解读明显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2,3,4,5,1,4.(图文探究)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材料,2,3,4,5,1,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政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政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请回答: (1)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甲、乙的说法? (2)试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3)甲、乙、丙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2,3,4,5,1,参考答案:(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并扶植袁世凯为其代理人,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3)题目:所拟题目必须包含“辛亥革命”和“民主政治”。目的: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意义:理解民主政治在近代历史上的艰难发展,为今天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2,3,4,5,1,5.识读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2,3,4,5,1,请回答: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它们与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现象共同说明了哪些重大问题。 参考答案:(1)现象:图1说明清朝统治被推翻,图2说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立。事件: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取得胜利。 (2)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