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24385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6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社会矛盾 (1)阶级矛盾:由于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国家、豪强地主、农民之间的矛盾重重。 (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 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深重危机。,答案,民族歧视,2.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_ 趋势加强。 (2)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 执掌朝廷实权。 (3)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认识深刻。,答案,民族融合,冯太后,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思考 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中存在什么问题?是怎样造成的?,答案 民族矛盾尖锐。主要原因是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同时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答案,深化探究,材料二 右图是北魏冯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於权术,以重管、重罚驾驭群臣,为其所用。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答案 (1)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2)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3)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冯太后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孝文帝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有什么必要性和可能性? (1)前提:北魏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2)必要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 (3)可能性: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受到汉文化的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重点精讲,1.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 2.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隔阂和民族差异消除的过程,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概念阐释,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经济方面 (1)均田制 前提: 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 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 和征发徭役。,政府,答案,征收赋税,(2)三长制 原因: 存在很多弊端。 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作用: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宗主督护制,答案,2.政治方面 (1)整顿吏治 原因:吏治混乱,各级官员贪污严重;孝文帝重视对官吏的治理问题。 措施:制定俸禄制度,按 的好坏考核地方官吏。 意义:吏治得到一定的改善,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迁都洛阳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过程:493年,由平城迁至 ;秉公执法,打击以太子拓跋恂为首的保守派。 意义: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文明。,政绩,洛阳,答案,(3)改行汉制 废除鲜卑族旧制。官制一律改行 。 3.社会习俗 (1)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内容 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改用汉姓,定门第等级。提倡与汉族通婚。,汉制,答案,深化探究,材料一 恩格斯曾指出:“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思考 (1)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经济状况与汉族地区相比有何不同?,答案 改革前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基本以游牧经济为主,明显落后于汉族地区的农耕经济。,答案,(2)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采取了什么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答案 措施:颁布了均田令。 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 积极作用: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答案,材料二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伽蓝记 思考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洛阳经济的发展、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和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促进历史发展的进步改革。,答案,材料三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 思考 材料所述的应该是谁?反映了什么问题?他为什么要学习汉族文化?,答案 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思想非常了解,造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答案,均田制:实施均田制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一定的无主荒地;向农民授田的条件是农民必须纳税服役,这实际上是增加自耕农的数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此外,所授土地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概念阐释,重点精讲,实行均田制的原因是什么?均田制的性质是什么? 原因:大量农民依附豪强地主,国家赋税收入减少。性质: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1.均田制能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不能。均田制是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它并未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未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迁都洛阳使北魏孝文帝避开了保守势力雄厚的旧都平城,减小了改革的阻力。同时,迁都洛阳还加强了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系,成为整个改革的关键步骤和后期改革的前提。 3.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政策? 孝文帝崇尚汉族文化,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提高了鲜卑族的文化水准,是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点精讲,三、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经济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 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2.民族关系: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3.政治方面:有利于加速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魏、晋,答案,材料一 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 思考 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内容有哪些?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内容:易汉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影响:鲜卑族与汉族完全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答案,深化探究,材料二 但是,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思考 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中的观点的?,答案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的先进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答案,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思考 依据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答案 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答案,归纳总结,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鲜卑族用落后的制度统治黄河流域,这就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稳固北魏的统治,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2)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3)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教材互补,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加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成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试从原因、实质、影响等角度谈一谈你对这一特点的理解。 (1)原因: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鲜卑、匈奴、羯、氐、羌迁居中原,通婚杂居,胡汉差别逐渐消除。(也是融合表现) (2)实质: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少数民族封建化和社会进步的进程。 (3)影响: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重点精讲,返回,1.北魏完成统一后,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统治者的残暴 B.鲜卑族的落后 C.战争的不断发生 D.汉族的不断反抗,解析 A、B、C、D项都是矛盾产生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鲜卑族的落后与相对先进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矛盾。,B,解析答案,反馈训练区,1,2,3,4,5,6,1,2,3,4,5,6,2.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 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解析 “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意思是说北魏的官吏巧取豪夺,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盛行。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实行俸禄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A,解析答案,1,2,3,4,5,6,3.“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解析 从题中材料关键信息“迁洛之民不得还北”可知,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D,解析答案,1,2,3,4,5,6,4.把鲜卑贵族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措施是( ) A.讲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改籍贯,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语“紧密连在一起”,A、B、D三项虽然也加强了两族的联系,但是最恰当的为C项。,C,解析答案,1,2,3,4,5,6,5.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答案,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 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 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A. B. C. D.,C,1,2,3,4,5,6,6.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俑,图二 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1,2,3,4,5,6,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答案,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 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答案 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返回,1,2,3,4,5,6,(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是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的?,答案,(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答案 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