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23565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学案1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探究区,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 (1)国际: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 。 (2)国内: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 形势。 2.内容 (1)农业:实行 制。 (2)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商业:取消 ,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 ”的原则。,历史叙述,答案,武装干涉,经济,余粮征集,商品贸易,不劳动者不得食,答案,3.评价 (1)作用: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弊端:许多措施超出了 的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俄国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同时其国有化和按劳分配等原则又带有共产主义特性,故它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方面的性质,故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点精讲,战时需要,历史认识,正确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2)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深化探究,答案,探究点1 余粮征集制 材料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尤其是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则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进行。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思考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概括指出该政策提出的社会背景。 答案 政策:余粮征集制。 背景:苏俄政权建立后,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需要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答案,探究点2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 后来,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征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际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 思考 结合材料应当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 (1)经济 国内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亟须恢复社会经济。 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政治:农民对 日益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 。,历史叙述,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治危机,答案,3.内容 (1)农业 以固定的 代替余粮征集制。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 (2)工业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由 经营。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恢复 。 (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 。,粮食税,国家,私人小企业,自由贸易,答案,4.意义 (1)理论:找到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实践 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 使 得到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生产关系,国民经济,重点精讲,如何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实质? (1)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2)实质:该政策主要“新”在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与扩大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易混易错,新经济政策不是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其实质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名师指津,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深化探究,答案,探究点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思考 (1)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材料二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2)材料二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答案 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答案,历史叙述,1.确立 (1)途径 经过 和农业集体化。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取消新经济政策。 (2)时间:20世纪 年代中期。,工业化,30,2.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 。 (2)实行 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主要以 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作用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答案,集体所有制,高度集中,行政手段,工业体系,(2)消极影响 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体制,因此被称为“_ ”。,归纳比较,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 (1)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斯大林,模式,答案,名师点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资本主义包围和内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立的,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答案,深化探究,探究点1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材料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思考 据材料,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答案 建立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探究点2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思考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答案 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积极作用: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返回,课堂小结,反馈训练区,1,2,3,4,5,6,解析答案,1.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 注意时间“1918年”及相关信息“危急”,据此判断出当时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解析答案,1,2,3,4,5,6,2.在国内战争期间,农民契诃夫拿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和理解正确的是( ) A.真的。余粮征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B.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C.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D.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解析 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可判断出D项符合题意要求。,D,解析答案,1,2,3,4,5,6,3.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 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的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解析 苏俄在1920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因此“阴云密布”。而1922年时已经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出现“阳光灿烂”。 C项农民的赋税没有免除,B项权利归国家,A项说法错误。,D,解析答案,1,2,3,4,5,6,4.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 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B.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D.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取消商品贸易,而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所以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两个政策的概念。,B,解析答案,1,2,3,4,5,6,5.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解析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由于片面强调发 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余粮征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形势严峻的原因。,答案,1,2,3,4,5,6,答案 严峻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原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1,2,3,4,5,6,材料二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 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 出发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巩固苏维埃政权。,答案,返回,1,2,3,4,5,6,材料三 第二年(1922年),社会境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 (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 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答案,教材问题解答,课中思考 提示 (1)同:都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主张实行公有制或部分实行公有制。 (2)异: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四月提纲指出,不把“实现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可以立刻实现的目标,而仅仅是主张工人代表苏维埃应该马上把社会化生产和产品分配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当时俄国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非常政策,但最初确实试图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阅读与思考 提示 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异同: (1)“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符合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3)斯大林体制的根本问题是它超越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抑制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返回,解析与探究 提示 罪名不成立。 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的经济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多种经济同时并存,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布哈林的观点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他的农业政策符合苏联的实际,能够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方面,倡导国民经济平衡发展,倡导消费,主张通过发展生产力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经济政策不仅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能够促使苏联经济协调、稳定、全面地发展,符合苏联实际,是正确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