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案4 专题学习总结,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网络构建区,返回,知识总结区,线索梳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重点突破,一、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二、“冷战”时期,中美苏关系的阶段特征及成因 1.第一阶段 (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2)中苏由友好到关系恶化。建国初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原因是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2.第二阶段 (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此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2)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宝岛事件),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3.第三阶段 (1)美国同中国时好时坏,特别是美国在售台武器等问题上出尔反尔,干涉中国内政。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2)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返回,方法探究区,例题 (2014广东高考,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解题规范答案,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解题规范答案,解题思路,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概括材料三、四中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即可;从材料三中“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的信息可以看出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从材料四的漫画可以看出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拉动美国战车前进,可以看出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第二小问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50年”“1947年”,再结合创作者的立场信息“美国拍摄电影”“苏联某杂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格局是两极对峙。,答卷实录,点评 1.回答问题条理清晰,书写认真,语言简洁、明了。 2.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核心要点回答准确。 3.对材料的应用不够充分。,解题规范答案,规范答案,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国际格局:两极对峙。,高分策略指导“三读”“三找”“三界定”,大题满分不是梦,1.材料要“三读” 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2.要点要“三找” 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的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3.答案组织要“三界定” 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 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