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优秀范文.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17115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优秀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优秀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优秀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范本:_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优秀范文姓名:_单位: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优秀范文我市开展社区建设xx年来,已建成社区240个,其中:三区110个,四县130个,基本实现了市区、县城、乡镇人口集中区域居民的社区化管理。社区已成为我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载体,在开展居民自治,保障居民民主权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基层社会管理的难度空前增大,我们只有不断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观念和制度,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不断优化社区组织结构实现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要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全覆盖。 2、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调整充实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设置,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各类下属的委员会,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乡镇(街道)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3、选好社区各级管理服务负责人。选齐配强社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新格局。4、健全社区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建立社区服务站(或称社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和专业化帮助居民的工作。二、不断完善居民自治体系不断健全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居民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居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制度等。创新公开形式,畅通干群之间的沟通渠道。2、严格依法搞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通过选举,凝聚民心,形成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感,选出居民满意的干部;强化对新任社区干部的培训提升,增强其依法开展居民自治、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和能力。3、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干部联系社区制度,增强联系干部对社区工作的指导,防止社区干部违反法规民意独断专行;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和工作作风,培育廉洁为民的社区“两委”班子;落实并适当提高社区干部报酬及办公经费,确保社区建设各项工作有钱开展;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增大从优秀社区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比例。4、充分发挥居民监督委员会的功能。通过去年底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我市已全面建立了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并逐步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接下来,重点是落实好制度,发挥好监委会的监督作用,保证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监委会“三权制衡”,良性互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5、坚决遏止和扭转社区行政化倾向。根据社区的性质定位,梳理社区服务内容,分离出不属于社区业务范围的工作项目,让社区回归到以开展居民自治为主要工作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社区自治组织才有的精力放到加强社区管理,更好服务居民上来。三、大力整合社区管理服务资源推进共驻共建。广泛开展社区同驻社区企业、单位、协会等的共驻共建活动,寻求驻区企业、单位、协会等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发挥其工作优势和资源优势,提供资金、智力和人力帮助,促进社区建设发展。2、健全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志愿者队伍,建立符合社区居民需要、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力争达到居民总数的10%,并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环境。3、充分发挥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既要保证社区居民享有社区服务,更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可通过各种群众组织、兴趣小组、坝坝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形成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的良好局面。4、引进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机构。针对社区特殊群体(如流动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等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引进人员、资金、项目等,用专业方法改善社区服务,努力使公共产品和服务惠及每个社区居民。四、努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推进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把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居民家庭和社区组织的网格化对接,保证社区组织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居民,尤其要强化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的服务网络建设。目前,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已经纳入了我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2、鼓励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服务业。以民生工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鼓励社区居民开办小型社区服务业。如干洗店、美容美发店、面馆、茶馆、废物回收利用点等,就近方便居民生活,带动就业第 5 页 共 8 页社会综治年终工作总结xx年,我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城乡一体和谐的要求,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的职责,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积极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结合全局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了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局长任副组长,并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综合治理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单位实际工作研究部署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全民参保意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切实维护劳资主体双方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和缓解我县就业压力,进一步从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大局着手,分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严格落实责任制,根据具体岗位、职责不同,年初还与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部门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职责清楚、任务明确。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考核范畴,做到与业务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同时奖惩、同时检查督办;各科室制订本科室职责,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细化到项,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责任管理机制。为了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我局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督办落实。一是实行定期汇报制度,14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每月汇报一次,局属各责任部门每半年汇报一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二是开展经常性检查,督办综治工作落实情况,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倾向,制定改进措施,督促整改落实;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规定对整改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三、立足岗位,保障民生按照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对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做好各项劳动保障民生工程工作;依法履行职能,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和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服务广大群众,强化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一)强力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停产倒闭,下岗失业人员大量涌现,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已经成为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我们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政治来抓,积极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岗位和公益性岗位。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889人;创业带动就业36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88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292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转移农村劳动力1902人;订单式向山东齐鲁(呼市)制药厂输送工人192人,农村劳动力培训827人,技能人才培养211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城乡求职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286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累计达到7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各项市定任务指标均超额完成。(二)扎实做好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工作。巩固“两个确保”,维护社会稳定。今年,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62号文精神为670余名企业临时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征缴保费28余万元。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565余人,基金征缴完成3860余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565人,征收医保基金11万元。大额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6人,收缴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费60.5万元,收缴率1%。工伤保险人数7026人,工伤保险基金征缴184.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1.57%;。生育保险参保84人,征收生育保险基金25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累计达到8861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579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新增124人,累计达到211人,农保基金征缴完成425万元。基金的征缴,参保人数的扩大,确保了养老金的发放。企业、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工伤、医疗保险做到了按时按规定报销,为重病、大病的参保人员解决了看不起病的困难。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得到了满足。第 7 页 共 8 页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