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梳理】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渗透作用。 (1)发生此现象的物质:水分子(或其他_分子)。 (2)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具有_,浓度差,溶剂,2.动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分析: (1)动物细胞 (2)植物细胞,细胞膜:相当于_ 细胞质:有一定浓度,和细胞外液发生渗透作用,半透膜,细胞壁:全透性 原生质层 相当于_ _:具有一定浓度,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_ 细胞质 _,细胞膜,液泡膜,半透膜,细胞液,3.验证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1)动物细胞(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例)。 当_时,细胞失水,发生_现象。 当_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 _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复原,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 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1)实验结果。 不同植物对_的吸收有差异。 同种植物对_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_。 2.微生物吸收矿物质的特点: (1)不同微生物对矿物质的吸收有_。 (2)不同微生物对各种矿物质的_不同。,同种无机盐离子,不同无机盐离子,选择性,选择性,需要量,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脂溶性物质易通过:膜由_组成 膜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_ 提取脂质,铺展实验: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_层排列 ,脂质,脂质和蛋白质,双,电镜下观察:提出三层静态模型 质疑三层静态模型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提出_模型,流动镶嵌,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基本支架:_。 (2)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有的_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 全部_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_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3.糖蛋白: (1)分布:细胞膜的外表面。 (2)作用:与细胞表面的_有密切关系,有_作用。,磷脂双分子层,镶在,嵌入,贯穿于,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4.生物膜的特点: 结构上表现为_ 功能上表现为_,流动性,选择透过性,【小题快练】 1.考题诊断: (1)(2014四川高考T1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只能单向进 行。 ( ) 【分析】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扩散到细胞外的同时,也有少 量的水分子进入细胞,该生理活动是双向的。 (2)(2013北京高考T1A)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糖 类。 ( )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有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3)(2011海南高考T1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 ) 【分析】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膜的流动 性。 (4)(2010新课标全国卷T1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 流动性。 ( ) 【分析】胞吐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2.易错诊断: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不包括细胞核。 ( )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 质,不包括细胞核。 (2)所有小分子物质均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 【分析】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可以通过细 胞膜进入细胞。,(3)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 ) 【分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无机盐离子既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也 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4)细胞膜的三层结构模型由“脂质蛋白质脂质”构成。 ( ) 【分析】细胞膜的三层结构模型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3.教材研习: (1)(必修1 P64表格改编)下表表示几种微生物体内的矿物质含量(占全部矿物质的百分比),据表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微生物对矿物质的吸收有选择性 B.表中各矿物质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 C.酵母菌的细胞壁中含P最多 D.圆褐固氮菌的细胞膜中不含磷脂 【解析】选A。由表格信息知,生物对矿物质的吸收有选择性,这是普遍现象;矿物质有的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有的是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细胞膜都含磷脂,由表中数据无法得出酵母菌的细胞壁中含P的多少。,(2)(必修1 P69课外制作改编)用一个乒乓球,下面扎两根铁丝,可制成简易的磷脂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乒乓球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 B.铁丝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 C.类似的小球应该制作两层 D.两层小球可表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析】选D。磷脂分子有一个亲水性的头部、两个疏水性的尾部;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是双层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等构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下列细胞或细胞器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是( ) A.红细胞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皮肤角质层细胞 【解析】选D。皮肤角质层细胞是死细胞。,5.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中,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的浓度最低 B.的浓度较低 C.的浓度最高 D.可能是蒸馏水 【解析】选A。外界溶液浓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所以四种溶液的浓度大小为:。的水分进出平衡,说明是与马铃薯等渗透压的溶液,不是蒸馏水。,6.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植物的根毛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根尖分生区细胞 A. B. C. D.,【解析】选D。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是死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没有大的液泡,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7.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而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可以看到细胞膜( ) A.组织进行分裂时 B.发生质壁分离时 C.显微镜视野调亮时 D.细胞吸收水和离子时 【解析】选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的最外层就是细胞膜。,8.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鉴别细胞膜的内外侧的有效依据是 ( ) A. B. C. D. 【解析】选A。为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端,为磷脂分子的亲水端,为蛋白质,为细胞膜外侧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糖蛋白,该种物质在细胞膜内侧没有,所以是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依据。,9.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膜的流动性与磷脂无关 D.白细胞吞噬细菌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解析】选C。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从而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速记卡片】 1.一个原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1)发生条件:半透膜、浓度差。 (2)发生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质)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质)浓度:细胞吸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2.一个实验:质壁分离实验。 (1)材料: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2)条件: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3)现象: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3.两个模型: (1)三层结构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2)流动镶嵌模型。 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布: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1)结构特点:流动性。 (2)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考点一 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渗透作用: (1)渗透装置图解:,(2)当液面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液面不再升高的原因: 分析上图可知: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水槽中的液面,液面差为H1,由于水槽中与漏斗中的液体具有浓度差,即具有渗透压差,所以水分子有进入漏斗的趋势;但是当H1产生的压强与渗透压的平衡使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进出相同时,液面不再升高。,2.成熟植物细胞符合渗透系统:,3.扩散和渗透的比较:,【高考警示】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三点提醒 (1)吸水和失水的特点。 运输方向: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运输特点:细胞吸水时,水分子也有从细胞出来的,细胞失水时,水分子也有进入细胞的,即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物质的量浓度是10%蔗糖溶液的较小。 (3)选择透过性和半透性的区别。 半透膜一般是指膜上面有均匀的孔道,只允许分子直径小于孔径的分子通过,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结构物质。 选择透过性膜不是以分子孔径定义,而是以细胞是否需要这种物质决定是否允许通过。,【考题回访】 1.(2015福州模拟)有一道凉菜叫“酸甜瓜”,其做法是把黄瓜切成条状或片状,然后加糖和醋并搅拌,放置一段时间后,黄瓜除了有酸甜味外,还变软了,口感特别好。下列是对黄瓜变软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蔗糖分子进入黄瓜细胞,使其细胞液浓度加大,细胞吸水 B.醋酸分子进入黄瓜细胞,使其细胞液浓度加大,细胞吸水 C.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黄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黄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解析】选D。黄瓜变软是由于细胞失水而不再坚挺,失水的原因是糖和醋形成的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2.(2015黄冈模拟)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此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向a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刚开始时和最终时的液面高低分别为( ) A.a高于b,a高于b B.a高于b,a低于b C.a低于b,a高于b D.a低于b,a低于b,【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思路:,【解析】选C。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的多少有关,与溶质的质量无关。开始时两液面一样高,但由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因此质量分数同样为5%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相比较,单位体积的蔗糖溶液中水分子数多于葡萄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因此,开始时a侧b侧的水分子数多于b侧a侧的水分子数,b侧液面升高。但随着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a侧,a侧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于b侧,a侧液面又升高。,【延伸探究】若a侧换成10%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此时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吗? 提示:一段时间后,两侧液面相等。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方法技巧】渗透装置图的分析 (1)图示:,(2)分析。 渗透压比较:图中两侧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的一侧渗透压高,小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动。 液面变化情况分析:如图,看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 a.若不能,则高浓度溶液液面升高;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b.若能,则是高浓度溶液液面先升高后降低,最后两侧液面相平。,3.(2015临汾模拟)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 A. B. C. D.,【解析】选B。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的三种盐溶液中,在、溶液中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分别为正常、皱缩和膨胀三种,所以判断出溶液浓度分别是等于、大于和小于细胞中液体的浓度。,4.(2015郑州模拟)如图中的渗透装置,漏斗内开始时的液面为a,停止上升时的液面为b,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吸出,则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与a、b液面间的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是( ),【解析】选A。随着漏斗内蔗糖溶液不断被吸出和漏斗内蔗糖溶液不断吸水,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小,渗透吸水的量越来越少,因而a、b液面的高度差越来越小。,【延伸探究】 (1)当液面上升且停止于b处时,水分子进出情况如何? 提示:水分子出入量相等。 (2)经过无数次如题中所述的操作后,液面升高的高度差接近0,此时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吗? 提示:基本相等。,5.(2015永州模拟)下图甲烧杯中是5%的淀粉液,乙烧杯中是5%的葡萄糖液,将装有蒸馏水的透析袋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水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透析袋的膜)。放置一小时后( ),A.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不变 B.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碘液后呈蓝色 C.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液浓度降低 D.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后立即呈砖红色,【解析】选C。甲烧杯中淀粉液浓度大于透析袋内蒸馏水浓度,淀粉不能进入透析袋内,但水分子可以从透析袋内进入烧杯中,导致淀粉液浓度下降;淀粉不能进入透析袋内,故甲烧杯透析袋内液体加入碘液后不变蓝;葡萄糖可以进入透析袋内,透析袋内的水分子可以进入烧杯中,所以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液浓度降低;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后需水浴加热才变为砖红色。,6.(2015赣州模拟)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1)请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 。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解析】目前乙图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在此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形:情形1,a管蒸馏水因得到溶质而浓度升高,渗透平衡被打破,b管内的溶剂(水)分子就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a管中,则a管液面上升;情形2,b管蔗糖溶液因溶质增多而浓度升高,渗透平衡被打破,a管内的溶剂(水)分子就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b管中,则b管液面上升。根据添加的实验材料可知,本实验要用蔗糖酶水解蔗糖,产生还原糖,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由蔗糖(二糖)水解成还原糖(单糖)后,溶质的量会增加。如果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够通过半透膜,符合上述情形1;如果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符合上述情形2。,答案:(1)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加固训练】 1.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 别加入等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 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 是( ),A.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的 B.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的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的,【解析】选B。加酶前两侧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由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麦芽糖,故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即B侧水分子的浓度大于A侧,水分子由B侧向A侧移动(净移动),A侧液面上升;加入麦芽糖酶后B侧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A侧的,水分子向B侧移动(净移动),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的。,2.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是因为存在渗透压。为了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并能测定渗透压的大小,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1,出半透膜的速度是v2。下列对到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到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 B.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 C.v1和v2都是由快变慢 D.v2由快变慢,v1由慢变快,【解析】选A。由于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蒸馏水的浓度,由到的过程中,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很快,中由于水柱的压强作用,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变慢;由到的过程中,由于中施加了压力,水从半透膜出来的速度比较快。,3.如下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的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所示。,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是( ) A.1丙;2甲;3乙 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 D.1丙;2乙;3甲,【解析】选A。根据表格信息,乙的半透膜的面积比甲小,单位时间水渗透的分子数相对较少,漏斗液面高度升高得相对较慢,但最终到达的平衡点甲、乙应该相同,故图2中曲线3代表乙,曲线2代表甲。甲和丙比较,半透膜的面积相同,蔗糖溶液体积丙大于甲,漏斗液面高度丙应该比甲高,曲线1应代表丙。,4.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因为动物细胞( )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细胞壁的作用:能够保护细胞。 (2)理解渗透压的含义:渗透压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多少有关。 【解析】选A。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培养基渗透压较低,动物细胞会吸水涨破,而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含有细胞壁,则不会出现涨破的情况,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基要特别关注渗透压。,5.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0.2 g/mL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0.1 g/mL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解题指南】(1)题眼:半透膜、0.2 g/mL蔗糖溶液、0.1 g/mL蔗糖溶液。 (2)关键知识:水分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 【解析】选B。鱼鳔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所以会从烧杯中吸水使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升高,吸水到一定程度后,鱼鳔内外蔗糖溶液浓度相等,水进出达到平衡,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不再变化。,考点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1.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流程:,3.质壁分离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内因。 a.细胞壁的伸缩性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b.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表现。 宏观:坚挺萎蔫。 微观。 a.液泡:大小。 b.细胞液颜色:浅深。 c.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提分技法】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 (1)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的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观察细胞吸水后状态和质壁 分离程度的大小推断不同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2)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发生质壁分离活细胞 不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3)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范围。 同种植物的相同细胞+不同浓度外界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发生质壁分离时外界溶液浓度大 细胞有涨大趋势时细胞液浓度大 细胞液的浓度介于刚发生质壁分离和尚未发生 质壁分离的浓度,【考题回访】 1.(2015宝鸡模拟)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体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解析】选D。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明显,紫色越深;X/Y值越大,质壁分离越不明显,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明显,说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越多,则越不容易复原;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越不明显,说明细胞失水越少,细胞液的浓度越高。,2.(2014江苏高考)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第一次滴加蔗糖溶液,为了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二次滴加清水,为了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关键知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液泡占了细胞体积的90%。,【解析】选B。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一次观察时由于未滴入蔗糖溶液,细胞还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较易观察到的是紫色大液泡,由于此时液泡占整个细胞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观察到的无色的细胞质基质区域应较小,故A错误;第二次观察时滴入少量的蔗糖溶液,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故B正确;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蔗糖溶液或清水从盖玻片的一侧流到另一侧,使全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或清水中,故C错误;第一次显微镜观察是为了获得实验前的现象,以便于和实验中的现象变化作对比,因此不可省略,故D错误。,【延伸探究】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吗? 提示:不一定。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使液泡呈现一定的颜色,更有利于观察。,3.(2014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实验材料的颜色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关系。 (2)隐含信息:液泡内细胞液的颜色和细胞质中叶绿体的颜色有利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生物材料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的影响。A项中,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正确。B项中,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错误。C项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正确。D项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现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正确。,4.(2013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 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熟悉质壁分离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2)正确分析对照实验得出NaCl和茉莉酸在该实验中的作用。,【解析】选C。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及对照实验的设计。A项,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故正确。B项,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液泡体积变小,浓度变大,故正确。NaCl和茉莉酸在该实验中都是自变量,组形成对照,证明NaCl能够引起胡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组形成对照,得出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故C项错误,D项正确。,5.(2015南宁模拟)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够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解析】选B。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用的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因此不能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细胞液有一定的浓度,因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但由于植物细胞最外侧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而不会破裂;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细胞后,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由于细胞的快速失水而导致细胞死亡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方法技巧】有关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分析 (1)从细胞角度分析。 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从溶液角度分析。 在溶质可跨膜运输的溶液中(如KNO3溶液等)细胞会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在溶质不能跨膜运输的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自动复原。 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但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不再复原。,6.(2015榆林模拟)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 B.甲同学的实验进行到8 min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解析】选A。甲同学的实验中未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乙同学的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甲同学所做实验中细胞失水较多而死亡,所用溶液浓度大于乙同学所用溶液浓度;甲同学实验中的原生质体相对大小在6 min后不再发生变化,可能是细胞已经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乙同学在T1时实际看到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是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结果;在T2时看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有可能是因为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但因为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体积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加固训练】 1.用酶解法除去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得到原生 质体,将其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原生质体一定 不发生( ) A.质壁分离 B.渗透失水 C.颜色加深 D.吸水力增大 【解析】选A。将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而得到的原生质体放在 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失水,液泡颜色加深,随着进一步 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吸水力增大,由于细胞壁不存在,看不 到质壁分离现象。,2.将某植物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浸于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与尿素溶液()中,然后每5 min用显微镜观察一次,并测量原生质体(即仅由细胞膜包住细胞质的细胞部分,不含细胞壁)的相对表面积,其结果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后20 min,()和()两组的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 B.实验开始后30 min,()的细胞中必含蔗糖 C.实验开始后30 min,()的细胞中必含尿素 D.此图显示尿素可通过细胞膜,而蔗糖却不能通过细胞膜,【解析】选B。蔗糖溶液和尿素溶液均使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使细胞原生质体的相对表面积缩小;20 min后放入蔗糖溶液的细胞相对表面积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失水达到了最大程度,此时细胞不一定死亡,蔗糖溶液不一定能进入细胞;20 min后放入尿素溶液中的细胞开始吸水,处于复原过程,是由于细胞能吸收尿素,使细胞液浓度上升。,3.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 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 30 min和4 h)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 是( ),A.a中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b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 C.c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D.d中马铃薯细胞外KNO3溶液的浓度增大 【解析】选D。由图示可以看出,马铃薯小条a的长度增加,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马铃薯小条b先缩短后复原,说明细胞失水后又吸水,即发生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马铃薯小条c变短,说明细胞失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马铃薯小条d变短,说明细胞失水,细胞外KNO3溶液的浓度降低。,考点三 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细胞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有的还有一些糖脂和胆固醇。 (2)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糖蛋白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密切联系。 (3)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对称性分布。,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高出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3)实验验证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高考警示】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性的三点提醒 (1)只有活细胞才具有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2)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均是细胞膜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流动性总是存在的,但选择透过性只在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时才能体现出来。 (3)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有部分起载体蛋白作用,其特异性和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其运输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考题回访】 1.(2015秦皇岛模拟)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丁 B.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 C.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若丁是受体,则丁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复习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分清图1中的每个标号的名称及功能,理解图2的含义。,【解析】选D。图中丁是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故图1最可能为细胞膜。由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离子通道,因此不消耗ATP。由图1和图2可知,膜的成分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丁的化学本质应为糖蛋白。,【延伸探究】 (1)如何据图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提示: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无糖蛋白的一侧为内侧。 (2)为什么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通过却十分困难? 提示:因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2.(2015长沙模拟)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解析】选D。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温度升高,膜蛋白相对运动加剧,细胞膜流动性增强;图示数据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以上,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而不是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3.(2015绍兴模拟)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 )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 (1)细胞膜的流动性指细胞膜上成分(磷脂、蛋白质)的运动,凡涉及成分运动的都体现膜的流动性。 (2)糖蛋白的识别过程无成分的运动。,【解析】选D。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涉及细胞膜被分到两个细胞中;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涉及磷脂等成分的融合;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这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与流动性无关,流动性是细胞膜上成分的移动,因此D项没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4.(2015青岛模拟)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B 的组成单位是 。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性。这是因为 。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些结构的不同? (填写标号)。,(5)细胞膜的外侧是 (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 。 (6)经分析人体细胞内外成分,发现细胞内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别很大,这说明细胞膜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 (7)该种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 。,【解析】(1)图中B为细胞膜蛋白质,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D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外侧的E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作用。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因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 (4)细胞膜上的B蛋白质决定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5)因为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作用,位于细胞膜外侧,故M侧为细胞膜外侧。,(6)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有以下作用: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保护细胞;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覆盖、镶嵌或贯穿其中,为流动镶嵌模型。,答案:(1)蛋白质 氨基酸 D磷脂双分子层 (2)E糖蛋白 (3)流动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 (4)B (5)M 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作用,位于细胞膜外侧 (6)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部环境,保护细胞;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流动镶嵌模型,【加固训练】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与脂质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D.细胞完成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解析】选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有的镶嵌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通透性大小与许多因素(如温度等)有关,并不是稳定不变的。,2.下图是某生物细胞中某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A所示的这类物质在细胞膜上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能作为载体蛋白,起物质运输作用 能作为酶,催化发生在膜上的化学反应 能作为受体,接受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能作为细胞表面的标志,被其他细胞识别 A. B. C. D.,【解析】选A。图中A所示的物质为蛋白质,它能作为载体蛋白,起物质运输作用;能作为酶,催化发生在膜上的化学反应;能作为受体,接受膜表面的化学信息;其与糖结合形成糖被(糖蛋白)后能作为细胞表面的标志,被其他细胞识别。,3.细胞内某些生物膜上的蛋白质被糖基化形成糖蛋白,起到识别信息分子、保护自身免受破坏等作用,下列哪种细胞器膜上最可能存在较多的糖蛋白( ) A.内质网 B.溶酶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 【解析】选B。溶酶体膜上存在较多的糖蛋白,起到识别作用,还能保护自身免受破坏。,【备选考点】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1.实例: 2.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3.原因分析: (1)内因遗传因素:,(2)外因主要是呼吸作用影响。 影响因素:,实例分析。 土壤中O2含量与无机盐吸收速率的关系:,a.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根吸收离子的速率随氧分压的升高而加快。 b.BC段表示当氧分压增大到一定值时,根吸收离子的速率不再随氧分压升高而加快,这是由于根吸收离子还与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4.实验验证:,【考题回访】 1.(2015滨州模拟)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解析】选A。A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主动地选择吸收自身需要的物质,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吸收,因此对As的吸收不是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的,而是由其功能特性决定的;B项,As可能是有关酶的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丧失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C项,P与As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时,载体蛋白的种类相同,而P更易与载体蛋白结合,从而抑制植物对As的吸收;D项,磷脂、核酸和ATP中都含P,而这些化合物是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可见P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2.(2015大庆模拟)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是指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解析】选B。因为水体中的物质能否透过超滤膜取决于膜孔径的大小,而不是载体蛋白,因此“滤膜”实质上是一种半透膜;氨气、硫化氢等有刺激性臭味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超滤膜,因此该技术并不能除去污水中的所有污染物,也不能除臭。,3.(2015烟台模拟)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表现在:植物对外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对同一种无机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吸收有差异性(吸收离子时要交换下相应的正、负离子,如吸收NH4+则交换下H+),如我们把(NH4)2SO4称为生理酸性盐,而把NaNO3称为生理碱性盐。,(1)试从生物学上解释为什么(NH4)2SO4为生理酸性盐。 。 (2)在化学上(NH4)2SO4溶液呈酸性,而NaNO3呈中性,试简述其原因。 。 (3)硝酸铵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被植物吸收时的吸收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以我们称之为 盐。 (4)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荷,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氮肥,肥效较差的是 。 A.(NH4)2SO4 B.NH4NO3 C.NH4Cl D.NH4HCO3,【解析】植物在吸收NH4+时与H+发生交换吸附,使溶液中H+增多呈酸性。NH4+使土壤胶粒聚沉而被植物吸收,而NO3易流失,故NH4NO3肥效较差。 答案:(1)由于植物吸收的NH4+比SO42多,而植物在吸收NH4+时,就要与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H+交换,这样有许多H+残留在溶液中,久而久之,溶液就逐渐酸化,故称之为生理酸性盐 (2)由于NH4+H2ONH3H2O+H+,故溶液呈酸性;而NaNO3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故呈中性 (3)相等 生理中性 (4)B,【满分答题规则】 1.关注相似概念,不要因混淆相似概念而失分。 如“原生质”和“原生质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把“原生质层”答成“原生质”,则不得分。常见易混概念示例如下(括号内为易混概念):半透(选择透过性)膜、核(核苷)酸、细胞(内)液、赤道(细胞)板、秋水仙(生长)素、生长(激)素、(运)载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中枢神经(神经中枢)等。,2.正确应用生物学原理推断答案,避免凭主观想象答题。 (1)渗透作用水的移动方向原理的应用:如本题回答时,若不能正确利用“水分子由低渗溶液向高渗溶液扩散”原理,答成“S2S1”,则不得分。 (2)溶质微粒跨膜运输的特点应用:如本题回答时,若不能正确利用“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K+、NO3能通过半透膜”原理,答成“Y”,则不得分。 (3)实验试剂的应用:在回答本题时,若不能准确提取题干信息“初始状态”,且不能正确理解试剂的作用,把“蒸馏水”答成“蔗糖溶液”或“KNO3溶液”,则不得分。,3.注意语言表述的完整性,保证答案完整才能得全分。 如本题回答时,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主动吸收K+、NO3的结果,因此只答出“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则不得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渗透装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操作以及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等知识。 (1)由图中液面变化可知,开始时S1浓度S2浓度,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由S2进入S1,此过程中S1浓度降低,S2浓度升高,当达到渗透平衡时,S1渗透压=S2渗透压+h压强,因此两者浓度关系仍是S1S2。 (2)成熟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因此图中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不同的是半透膜是物理性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而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3)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半透膜两侧浓度不同,当达到渗透平衡时X装置会存在液面差;KNO3溶液中的K+、NO3均能够透过半透膜,最终会使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因此渗透平衡时Y装置不存在液面差。 对照实验需要标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观察其初始状态时应滴加蒸馏水制作临时装片。 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较大,短时间内植物细胞均出现渗透失水,即都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而KNO3溶液中的K+、NO3能够透过原生质层,则放在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保持质壁分离状态,放在KNO3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因此KNO3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是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