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13089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讲义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考纲要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且有快有慢,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2)人口自然增长率: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影响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人口增长模式(1)表现:图中代表出生率,代表死亡率。(2)类型及特点:类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高高低” 模式原始型高高极低传统型高高较低B:“高低高”模式(过渡型)高低高C:“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低低低温馨提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善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标志着整个转变过程的结束。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爆炸”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状况。2环境的限制性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产生的原因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及后果土地资源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矿产资源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水资源淡水资源需求量大,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短缺森林资源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利用要求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3人口的合理容量(1)(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温馨提示人口合理容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原因有:(1)环境的改变。如环境突变、自然灾害等会降低原有人口合理容量。(2)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但当消费水平的提高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又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影响利弊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传统型(“高低高”模式)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2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口增长发达国家(或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缓慢很快增长模式现代型(“低低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形成原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的影响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目前存在问题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大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对策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采取计划生育政策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高(2.5%)低(1.0%)传统型高(2.5%)低(1.5%)高(1.0%)现代型低(2.0%)低(1.5%)低(1.0%)4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特征区分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它所体现出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增长趋势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所示:比较项目扩张型(原始型或传统型)静止型(现代型)收缩型(现代型)示意图考点常考题型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利用人口增长曲线图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利用人口变化过程图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利用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影响因素例1(xx浙江高考)下图为1950xx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xx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BC D思维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要想选出世界人口变化过程正确的表述,需从图中读出1950xx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并对比分析其变化。要想判断图中代表北美洲的地区,需明确图中四个地区195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及变化。第二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答案(1)D(2)C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一个警戒值生存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也不一定相同(不确定),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人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一个合理值发展环境承载力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一个警戒值生存图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考点常考题型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例2(2011北京高考)读下图,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思维流程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要描述图中绿洲分布特点,需结合图例明确绿洲在图示区域的分布及与河流、地形的关系;要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主要制约因素,需明确该区域的位置及自然地理特征。第二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答案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读图析图能力(九)人口统计图的判读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图,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成(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等。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不尽相同,而且表现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熟知典型图示掌握判读技巧人口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是: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1)柱状图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个柱子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柱子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2)曲线图判读时,主要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来分析统计对象的数值随时间或空间的连续变化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中的明显转折点。(3)扇形图和饼状图判读时,主要是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进而判断其性质。判读时,也可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大小。(4)三角形统计图判读时应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每一点所读出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判读时可用“逆右顺左”四字口诀来进行,具体如下:三角坐标图数据沿逆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做平行于各底边向右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数据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的,过点做平行于各底边向左的平行线,再读出数据。(5)人口金字塔判读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是:关注塔型:不同的塔型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型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关注某年龄段所占人口比重,由此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出生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或推知其人口发展中某因素的变化。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应用“读图规范”典例(xx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 D德国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图名的关键词提供关键信息,图名表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人口要素统计状态,明确判读对象,本题图名隐藏在题干中“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这里面有三个信息:统计范围(某城市)、统计年限(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统计对象(平均人口年变化率)。这是一幅坐标统计图,坐标轴的纵轴表示人口年变化率,横轴表示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和总人口增长四个要素。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明确图例是观察、区别点线统计状态、变化趋势的前提和可能挖掘有隐含的信息。本题没有单设图例,但从两图中的四个要素已很明确判断。分别判读出每一个柱子的数值及对应的要素,并对两图所代表的时间对比分析,比较其差异,分析其变化。作为统计坐标图,坐标的含义隐含着较多的信息。总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有关,总人口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总数增加,明确图中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变化是分析该城市人口变化的前提和关键。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根据题目设问,分析图中所问及的人口指标的特点,观察图中各要素的变化,分析数据大小及变化,尝试表述规律。读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是减小的;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故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但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联系教材中的表述和原理,对统计数据显示的规律进行解释,尝试寻求答题思路。该类图示常涉及的原理有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率”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世界或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等。本题考查的原理主要是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经济因素既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又影响人口的迁移。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该城市的国际净迁移人数较多,国内净迁移呈现负增长,再加上该城市人口总数较多,约1 300万,故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美国。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容易出现的失误:一是在图中的数据或单位,是“万人”还是“百万人”,是“%”还是“”;二是在描述结论时语言的准确性,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注意和人口移动、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分布(注意和人口密度的区别)”“持续上升(注意和波动上升的区别)”“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区别)”等。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准确读取坐标轴上四个要素的数值并对两个年代对比分析,区别清楚四个国家人口增长及迁移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答案(1)D(2)A(xx苏北四市联考)下图是我国1953年和xx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b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a图表示1953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Db图表示xx年的人口结构,014岁男性多于女性(2)从1953年到xx年,我国()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人口增长加快 D劳动力日益短缺解析:(1)D(2)B第(1)题,a图反映的是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图是接近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接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a图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不到7%,老龄化问题不明显;b图04岁男女人口比例相当,但1014岁人口比例男性高于女性,总体上014岁男性多于女性,因此选项D正确。第(2)题,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但是2050岁年龄段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人口多,因此选项B正确。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1(xx广东高考)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表。据表可知()国家xxxx年人口年均增长率(%)xx年人口密度(人/ km2)xx年014岁人口比重(%)xx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xx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xx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xx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xxxx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解析:选D读表可知,xx年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km2,而印度的人口密度为389人/km2,印度人口密度高于中国,故A错;xx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3,而xx年美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5,故B错;xx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9.5%,与美国的最接近,故C错;xxxx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为四个国家中最低,故选D。(2011四川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23题。2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解析:选A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选项A正确;该省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但降幅并不大,选项B错误;由于该省的自然增长率较低,因此其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主要依靠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选项C错误;xx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2 223.45万,xx年该省的城市人口为3 216.80万,十年来,城市人口约增长44.68%,选项D错误。3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解析:选D从图中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下降,但仍为正值,因此总人口仍会继续增长,选项A错误;水利工程的移民以就地安置为主,选项B错误;根据题中“我国西部某省”和常住人口数量可知,该省为四川省,重庆市于1997年已成为直辖市,故该省xxxx年常住人口减少与省级行政区域缩小无关,选项C错误;由于该省区人口总量大,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造成大量人口外迁,故选项D正确。题组二人口合理容量及影响因素(xx菏泽模拟)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45题。4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费水平C经济发展程度 D资源丰富程度解析:选D图示信息显示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5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的限制性解析:选C人口合理容量虽然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但是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6(xx北京朝阳区模拟)结合下表中两国部分信息(xx年数据),可知()人口(万人)面积(104km2)可开采石油储量(108t)年可再生水资源量(km3)人均GDP(美元)菲律宾9 27029.970.194571 746俄罗斯14 1001 710361.94 498 12 000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解析:选A比较表中两国的相关数据可知,俄罗斯面积大,石油、水资源等较丰富,且经济水平高,故俄罗斯的环境承载力较大。7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写简称)。(2)图中显示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_,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4)根据图示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解析:依据图中轮廓可知该区域涉及川、贵、滇、桂、琼、粤、闽、湘和赣等九省区,其中湘和赣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广东省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人口的环境容量大,因此人口负担最轻。滇、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可以通过人口流动来缓解环境压力。答案:(1)湘和赣。(2)广东省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3)变小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4)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力的现状,以经济投入调控人口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这两项基本国策。课时跟踪检测(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丁甲丙乙 D丁甲乙丙解析:选D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会由“高高低”型向“高低高”型转变,进而向“低低低”型转变。图中丁阶段人口出生率最高,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说明其人口死亡率高,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型;丙阶段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型;乙阶段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甲阶段,故乙阶段位于甲阶段之后。2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较大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解析:选C甲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说明此时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但数量并没有达到最大值;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影响最大,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丙阶段由于老龄人口增加,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丁阶段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由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不突出,社会养老负担不重。(xx聊城模拟)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下表为四个国家xx年的统计资料,阅读分析表格,完成34题。国家人口密度(人/km2)HDI平均寿命国民平均就学年数老年人口比例(%)甲4030.38551.13.32.98乙1260.38554.64.33.41丙1110.71976.910.411.04丁80.71967.28.815.263.就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四个阶段而言,最可能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国家是()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解析:选D丙、丁两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同时人口平均寿命高,说明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可能已进入低增长阶段。4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析:选D丁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小,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类型,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因没有提供各国的面积,故从表格数据中不能确定各国人口数量,从而不能判断A、B两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故C项错误。(xx百校联考)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读某国19502050年抚养比示意图(含预测),回答56题。5.若不考虑人口迁移,则该国老年人口数量与儿童人口数量相等的时间大致是()A1960年 Bxx年Cxx年 Dxx年解析:选D根据抚养比的概念可知,当老年抚养比与儿童抚养比相等时,该国老年人口数量与儿童人口数量相等。图中xx年左右老年抚养比曲线与儿童抚养比曲线相交,故此时该国老年人口数量与儿童人口数量相等。6若该国为了在短时间内降低抚养比,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育率B放宽雇佣海外移民劳动力的限制C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D加大人口普查力度解析:选B若人口生育率提高,则抚养比也会上升;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抚养比上升;放宽雇佣海外移民劳动力的限制能增加本国的劳动力人口比重,从而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抚养比。(xx福建质检)下图示意某国xx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78题。7.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A为发展中国家 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解析:选D图中显示该国40岁以上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明显大于男性人口比例,即中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失调,故D项正确;图中年轻人口比重较小,说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生率较低,可能是发达国家。8该国04岁的人口数量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A年龄结构 B性别结构C生态环境 D移民政策解析:选A图中2039岁人口逐年减少,而此年龄段人口是生育年龄段人口,所以他们生育的孩子数量也应相对应地减少,即04岁人口数量要多于59岁人口数量。综上分析,年龄结构是导致04岁和59岁人口数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xx保定模拟)读某城市xx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910题。9该城市xx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万 B105.6万C97.3万 D85.4万解析:选C由于“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10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A土地资源 B市政C教育 D劳动就业解析:选D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11(xx深圳模拟)“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现象。如图所示,关于“马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B“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D全球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解析:选A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80%的人口只占有20%的财富,而20%的人口却占有80%的财富,说明“马太效应”造成了全球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会使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贫困群体的生活更艰难,甚至会危及生存,降低人口合理容量;“马太效应”使富人生活水平提高,并不能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12下图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规模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B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D乙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解析:选B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所以人口规模并不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人口增长造成的,人口的迁移、流动也会造成人口问题。二、综合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2011年10月31日凌晨,将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世界人口增长过程材料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与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xx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材料三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材料四xx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1)材料一反映出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4分)(2)根据相关材料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6分)(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8分)(4)材料四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问题,针对此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10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第(2)题,根据材料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第(3)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在xxxx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人均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有关。第(4)题,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解决措施可从社会、医院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分析。答案:(1)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xx(xxxx年间即可)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4)性别比例失调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14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人口为19 0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食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美国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也已完全依赖进口。材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 t、有色金属6 t、砂石3.55 t、水泥227 kg、黏土91 kg、盐91 kg。(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吗?(4分)(2)中国人若有少吃粮食多吃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4分)(3)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4分)(4)全球所有国家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会有何变化?(4分)(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8分)解析:第(1)题,乾隆年间尽管耕地面积扩大,人们生活消费水平较低,但是受生产力水平限制,不可能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第(2)题,中国人若多吃肉,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会变小,人口数量可能会变少。第(3)题,英、美、日等国若闭关锁国,其开放性降低,只依靠本国资源,其环境承载量会大大降低。第(4)题,如果全球所有国家达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会变小,而按现在的人口数量,势必对环境、资源产生极大的压力,形成尖锐的人地矛盾和严重的环境问题。第(5)题,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区内资源丰富程度、消费水平等。答案:(1)不能。(2)可能会变少。(3)环境承载量减小。(4)环境承受压力过大,环境会恶化。(5)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区内资源丰富程度、消费水平等。第二讲人口迁移_地域文化与人口考纲要求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2分类(1)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2)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温馨提示人口迁移的条件:首先要有空间位移;要有居住地的变更,通常以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标准;居住地要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通常在1年以上。3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不协调引发了人口迁移。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经济因素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政治因素政策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组织性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常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宗教信仰、种族、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曾导致过大规模人口迁徙温馨提示(1)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也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2)对于迁入地来说,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而迁出地是拉力因素小于推力因素。二、地域文化与人口1文化背景与人口(1)婚俗(2)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2中国文化与人口(1)生育(2)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3)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土地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1)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2)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案例政策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社会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具体:以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考点常考题型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结合人口迁移统计图考查人口迁移状况及原因联系热点,与区域图相结合考查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例1(xx江苏高考)下图是xxxx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双选)(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思维流程第一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第二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第(1)题,可用直选法,由第一步获取的信息可知B、D两项正确。第(2)题,可用排除法,从图中分析可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不一定自然增长率高(如北京),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而导致人口增加,A项错;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经济发展水平都高,人口数量的变化要综合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方面的原因,C项错。答案(1)BD(2)BD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考点常考题型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区域图为载体,联系热点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以统计图表呈现信息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例2(xx新课标全国卷)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xxxx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xxxx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xxxx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思维流程第一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由题干“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可知我国省级人口迁移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第二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本题组可用排除法得出答案。第(1)题,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少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仍多于贵州排除A;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排除B;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排除D。第(2)题,由图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而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排除A;皖赣黔的迁出人口多为农业人口,故不会降低其城市化水平,排除C项;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排除D。答案(1)C(2)B迁移交汇能力(五)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转移等知识的交汇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成为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多样而复杂,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对这一热点问题常常涉及。或直接考查(如xx年新课标卷、xx年广东文综、xx年安徽文综)或隐性介入(如xx年天津文综)。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常以城市、人口迁移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人口迁移、城市化、产业转移等相关内容,试题多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等创设问题情境,设问角度灵活。分析此类问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依据事实判断和论证问题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考向多维探究角度一:城市化与人口迁移1(xx广东高考)读xx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1)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答案:D(2)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答案:B角度二: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2(xx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答案: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地理环境相近)。角度三: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3(xx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xx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 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备考技法归纳一、通性(1)试题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只要把握材料和题干中的关键字词,便可准确快速联系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如第1题的图名“人口净迁移方向及数量”;第2题图示所反映的安徽的位置及“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信息;第3题图中的图例及材料一、二所提供的信息。(2)背景材料多变,设问角度不同,但考查的知识一直比较稳定,如以上题目均是对人口迁移状况及其影响的考查。很好的体现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一命题理念。二、通法1确定考查范围首先审清题目考查的是城市化,还是区域经济发展,还是产业转移,找准设问范围和思考角度。例如,第1题考查城市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第2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关系。第3题,考查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的关系等。2明确思考方向考查城市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多从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多从区域位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考查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多从人口的数量与分布、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xx北京高考)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2011重庆高考)下图表示xxxx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23题。2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据图可知,A点所示省(市、区)迁入率很小,而迁出率则很大,人口大量外迁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故D项正确。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状况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和判读能力。据图可知,迁入率最大值为18%,迁出率最大值为6.5%,故A项错误;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主要集中在图中A附近,省区数量少,且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数量也很少,故B项错误,C项正确;图中A省(市、区)的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故D项错误。题组二人口迁移的影响(2011福建高考)下表为xxxx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45题。年龄段(岁)迁出人口(人)迁入人口(人)6070080045591 6005 00025442 00030 00015242 40027 5000146405 0004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解析:选C从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表中可知,该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净迁入人口大于60岁的老人人口最少,因而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不大;根据题干信息“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没有关系。5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