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12891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七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生物实验设计与评价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北京卷)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种间关系等,并以此为知识背景考查考生对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即是否灌溉和是否驱走大蚂蚁。定时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增加的幅度大;不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的幅度小,可见,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且影响其活动范围,A错误,C正确;该实验在4个处理区各选取7个点观测不同处理对小蚂蚁活动的影响,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由此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2.(2014四川卷)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液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A 【解析】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可用于染色体着色,A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到的试剂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B错误;纸层析法是分离光合色素的方法,提取光合色素需要用有机溶剂,C错误;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3.(2015浙江卷)现有一种细菌 M , 能够合成某种酶, 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 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若干个培养瓶、 培养液、 细菌M (要求与说明: 实验仅设一组; 实验仪器、 试剂、 用具及操作不做要求; 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 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 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 应对细胞做_处理。,(3)破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设计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并绘制曲线的能力。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保证等量接种,每个瓶中含有等量的培养液。由于空间和培养液有限,所以细菌细胞的数量、酶的浓度不能无限上升,故一段时间后各曲线水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要测定总酶浓度还需要测定细胞内的酶浓度,所以要将细菌细胞进行破碎处理。,【答案】(1)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 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如图,4.(2014北京卷)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 作用的 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 (4)在实验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 (5)实验、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答案】(1)产生 调节 微量的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a、e、g 【解析】(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并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植物自身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防止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实验I、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实验、是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B叶片,然后去掉不同数目的A叶片。(4)在实验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缓慢,说明其生长受到了抑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A叶用蒸馏水进行处理。(5)实验、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保留A叶越多,B叶生长越快;保留A叶越少,B叶生长越慢。(6)为证明“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的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a项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e项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g项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以此验证该推测是否正确。,本讲以实验原则、经典实验及重要发现为出发点,结合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对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进行列表比较、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本专题相关试题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1.等量性原则 等量性原则强调的是除了实验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等量,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对这些无关变量进行严格控制时,不但要等量,而且是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 2.平行重复原则 为了使实验结果或实验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一般在实验组中的相同条件下多设计几组实验,以使得出的结论更准确、更科学。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中,同浓度处理的插条要求35根。排除个别偶然数据的干扰,求平均数。,3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其含义包括:无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一个需要观测的反应变量。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先确定实验变量并正确设置。 4.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常用的对照组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几种。,(1)对照的类型,(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认 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下,把改变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处于正常状态的一组(没有改变实验变量)称为对照组。例如:“验证光是植物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的实验可分为两组,对照组处在光照下,实验组处在黑暗中。,例 1 (2015黄冈调考)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 ,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 ,对照组注射等量的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 ,若 ,则表明X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 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 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 ,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 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 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 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答案】(1)血糖浓度 X溶液 生理盐水 血糖浓度 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 (2)患糖尿病 正常 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2 1 【解析】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置、实验变量的控制及实验结果分析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1)解题时,首先应理解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题干中的实验目的“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X和因变量是降血糖作用。根据自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X,对照组一般为不进行人为处理的自然状态,所以为不加X,根据题干给出的提示“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故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根据题中“则表明X有降血糖的作用”可推知因变量为测血糖浓度。为确保实验的严密性,应检测实验前后的血糖浓度差值,所以本实验的整体思路是:先测两组小鼠血糖浓度,再分别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和等量的X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测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若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其血糖浓度有明显的下降,则证明X有降低血糖的作用。,(2)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故实验组应为患糖尿病小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注射一定量的X溶液,可知实验组应注射X溶液,对照组1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又因对照组1和对照组2都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故两组的差异在于实验所用小鼠的不同,对照组1用患糖尿病的小鼠,可推知对照组2应该用正常小鼠。这样,对照组2是正常小鼠,其血糖浓度变化在正常范围,实验组和对照组1可与其进行对比,若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则对照组2(正常小鼠)和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都在正常范围内,而对于没有注射X的对照组1中的小鼠,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变式1 (2015青岛三月质检)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常见的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I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 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给这种患者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 (3)现给出以下材料,请你设计实验验证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的。 实验材料: 两只健康且大小相同的狗、胰岛素、试管、斐林试剂及其他必需用品。 实验步骤: 第一步:其中一只狗的胰岛切除,另一只狗不切除胰岛但做相应处理。 第二步:一段时间后,分别收集狗的尿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并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第三步:给切除胰岛的狗喂食适量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收集尿液,用斐林试剂鉴定,观察颜色变化。,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的一项错误并更正: 。 请推测步骤纠正后实验狗的实验现象。 第二步、第三步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本实验设置了两种对照,依次为 。 【答案】(1)自身免疫(2)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3)第三步给切除胰岛的狗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空白对照、前后自身对照 【解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本小题描述的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胰岛B细胞攻击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2)激素要发挥作用,必须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相应的抗体与受体结合后,激素就不能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了。(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缺乏,因变量为尿液中是否出现还原性糖;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切除胰岛后重新注射胰岛素,用斐林试剂检测因变量。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易被消化酶水解,应用注射法对狗进行处理。,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实例比较,实验结果出现或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出现砖红色沉淀实验结论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此人出现糖尿;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此人没有出现糖尿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葡萄糖 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一种推论。一个正确的实验设计应达到实验目的,即得出的结论就是实验目的。特别注意弄清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还是“探究”。 如果是验证性的实验,如“验证”“证明”都可预测到与实验目的一致的结果,联系实验目的得出结论。结论是合理的、科学的、肯定的,不少结论要在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寻找(此时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相应的结论,且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若是探究性的实验,如“探究”,则预测的实验结果不唯一,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例 2 (2015西安四月模拟)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某细胞系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 为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12C-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12C-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细胞放射性检测技术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基本培养基若干,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12C-核糖核苷酸和14C-脱氧核苷酸;在乙组培养基中加入 。 第三步:在甲、乙两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 。在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使细胞增殖。 第四步:分别取出甲、乙两组培养基中的细胞,检测细胞中出现放射性的部位。 预期结果: 甲组培养基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 ; 乙组培养基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 。 实验结论: 。,【答案】等量的14C-核糖核苷酸和12C-脱氧核苷酸等量的突变细胞系 细胞核 细胞质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解析】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是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其次,题干关键信息是突变细胞系不能自主合成核酸的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再通过题干所给信息及相应分析可整理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因突变细胞系不能自主合成核酸的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所以可用它进行验证性实验,可避免细胞本身合成的原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分成两组,为了保证细胞需要,两组实验组都要提供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给突变细胞提供的原料不同,一组是14C-脱氧核苷酸和12C-核糖核苷酸,另一组是12C-脱氧核苷酸和14C-核糖核苷酸,然后培养突变细胞,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放射性即可。,变式2 (2015宁波模拟)研究发现血糖调节与多种激素有关。为探究不同激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用不同激素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3组健康小鼠(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相同),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2)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激素X的作用是 。 (4)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 试纸。 (5)另有一小鼠出现糖尿病症状,研究人员分析病因提出两种假设:假设认为病鼠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破坏;假设认为病鼠的胰岛B细胞正常,但组织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实验步骤: 首先,在空腹状态下检测该病鼠血液中 水平,测定值为a;然后,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相同指标,测定值为b。,结果分析: 若 ,则假设成立,此时胰岛B细胞被机体当作 ,免疫反应将其破坏。 若 ,则假设成立,此时,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 的功能不能发挥,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1)不同激素的处理 (2)作为对照 (3)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其本身不能升高血糖水平 (4)葡萄糖 (5)胰岛素 a与b大致相等 抗原 a明显小于b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解析】本实验探索的是不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开始实验前应先测血糖浓度作为对照,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升高,通过乙可得出,X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不大,但通过丙可得,当X和胰高血糖素一起使用时血糖浓度增大,因此通过乙和丙可得X物质主要对胰高血糖素起促进作用。检测尿液中是否含糖可用葡萄糖试纸检测;检测胰岛B细胞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检测胰岛素的分泌为指标进行检测,用注射葡萄糖的方法检测注射前后胰岛素的含量变化,若注射前后胰岛素含量变化不大,说明胰岛B细胞受损,若注射后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说明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因胰岛素能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血糖,使血糖含量降低,故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含量会升高,最终调节血糖平衡。,1.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课题:即实验内容。 (2)实验原理:即理论依据。 (3)假设:即对可见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但未经证实的结论。 (4)预期:即在检测一个假设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 (5)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具体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步骤设计中,必须遵循对照性、等量性、单一变量等原则。 (6)观察和收集数据:即定时、定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或采集数据并如实记录。 (7)分析与推论:对记录来的现象、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的可以处理成图表等形式。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果预期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得出否定的结论;如果预期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则得出肯定的结论。,2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 (1)取材、分组、编号。在这里实验材料包含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动植物,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有烧杯、培养皿、饲养动物的容器等。这些材料、用具在试题中都会给出,要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合理利用。 (2)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根据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 (3)进一步做相同处理(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 (4)检测、观察、统计、比较。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现象和数据。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则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 3.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与归纳 实验结果是指通过观察或测量的实验现象,是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实验结论是根据对实验因变量与自变量关系的分析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性结论。结论的得出必须依据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思路: (1)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验分为多个对照组。 (2)由因找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先得出正确结论(分结论)。 (3)再根据各对照组中得出的“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总结论)”。 (4)在验证性实验中,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全面性要因对照组而定。 4.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即实验改进、改错题型应对策略) 第一步:分析取材是否正确。 第二步: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 第三步:分析药品与试剂的使用是否合理。 第四步:步骤及操作分析,主要有以下情况:漏做某个实验步骤或颠倒某个实验步骤的顺序。操作方法错误。有没有设置对照,如果有则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是否具有偶然性。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能否顺利完成。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第五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确。,例 3 (2015桂林期末调考)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叶绿体中色素对不同波长光(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情况是否与课本中的现象相同,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从室外随意搬取4株天竺葵,制作4个能装下天竺葵的相同规格的黑色硬纸盒,在每一个硬纸盒内分别装上一只不同颜色(绿、青、蓝、紫)、功率相同的彩灯; (2)将4株天竺葵分别放入4个黑色纸盒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接通电源,光照4小时; (3)从4株经光照后的天竺葵上同时各取一片叶片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碘液; (4)观察并比较各培养皿中叶片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以上实验设计不严密,请你指出以上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作出修改。 不足一: ; 修改为: ; 不足二: ; 修改为: ; 不足三: ; 修改为: .,【答案】不足一:没有对所用的器材编号 修改为:将实验装置及培养皿等编号 不足二:对照组设置不全 修改为:选7株天竺葵,制作7只相同规格的黑色硬纸盒,设置7组(红、橙、黄、绿、青、蓝、紫)彩灯,编号为17 不足三:步骤不完整(没有进行黑暗或饥饿处理)修改为: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24小时 不足四:材料选择不当(没有说明天竺葵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否一致;没有说明叶片选取是否一致)修改为:选取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天竺葵。选取日龄相同、大小相似的叶片 不足五:条件不可行(对叶片直接滴加等量碘液处理条件不对;叶片选取条件也是有要求的)修改为:取7只相同的烧杯,各装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至烧杯1/3处;取7只相同的培养皿,各装入碘液至培养皿的1/3处;从经照射处理后的7株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片放入烧杯中,隔水加热;待叶片脱绿后,将叶片放入培养皿中,并使碘液浸没叶片 不足六:实验目的与实验结果不对应修改为:实验结果应为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注:答出三项只要符合实验设计原则,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一看“对照”虽有对照,但经分析发现有两点错误:没有对所用器材作标记、编号;对照组不全,在可见光部分的光应设置7组(红、橙、黄、绿、青、蓝、紫)。(2)二看“步骤”步骤不完整:没有进行暗(饥饿)处理。(3)三看“材料”材料选择不当:没有说明天竺葵的生长发育状况是否一致;没有说明叶片选取是否一致。(4)四看“条件”条件不可行:叶片直接滴加等量碘液处理条件不对,叶片应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待脱色冷却后再用碘液染色;叶片选取条件也是有要求的,必须是经照射处理后的叶片。(5)五看“结果与结论”实验目的与实验结果不对应:结合教材中实验可知实验结果应为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评价和修正实验解题的一般步骤。 一看对照有与无,二看步骤顺序全否,三看材料恰当否,四看条件是否行,五看结果与结论,验证探究各不同。,变式3 为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步骤并进行评价: 实验材料和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冰块,6支试管,水浴锅,烧杯,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淀粉溶液,分别标号为A、B、C,并分别调整到0 、35 、100 。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 实验评价: 。 (1)该同学由此得出实验结论:35 是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请问这一结论是否合理? 。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请提出设计思路。 。 (2)该实验可否用斐林试剂检测,为什么? , 。,【答案】第二步:另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标号为A、B、C,并分别调整到0 、35 、100 第三步:待温度稳定后将A倒入A,B倒入B,C倒入C,保持各组温度5 min 第四步: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A、C试管出现蓝色,B试管不出观蓝色或蓝色浅 实验评价:(1)不合理 以一定的温度(如5 )为梯度,设置对比实验(2)不可以 斐林试剂需要加热,会影响反应温度 【解析】对照实验步骤应包含四个基本步骤:一是分组编号,二是设计单一变量,三是设计无关变量,四是观察并记录结果。要测定最适宜温度,需要设计一定温度梯度的多个实验组。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需要水浴加热。,例 (2015江苏宿迁期末考试)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 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C.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 【易错提示】解答本题需要先区分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如此才能正确运用变量解答。,【答案】B 【解析】实验植物通过饥饿处理可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防影响实验结果,A项正确;有无光照属于自变量,不是无关变量,因此B项错误;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37 ,属于无关变量,因此要将每一组的温度都控制在这一温度下,C项正确;除温度外,其他条件要完全相同,包括各组中淀粉的使用量,D项正确。,实验设计最易犯错的四点及对应措施 (1)最易犯错的四点 不能确定变量并根据自变量确定分组数目。 对实验设计的步骤不清晰,“东写一点、西写一点”造成思路混乱。 实验结果的观测指标确定不切合实际,实验观测指标最好是肉眼可以看得见或可以直接测量的指标。 答题语言表达不规范,实验设计结构不完整。 (2)措施 语言的准确描述:在实验设计中,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故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在实验步骤表述中巧用下列词语: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量的”“相同条件下”“适宜条件”等。 注意避免“词不达意”。 实验设计中的技巧: a.实验组别的编号:凡实验中涉及两组或两组以上,需用l、2、3或A、B、C或甲、乙、丙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b.实验现象的观察:找准实验观察的对象并准确描述。 c.实验结果的表达: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单一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并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的表达。 d.对照实验的科学性:对照实验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同时要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