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二 基本理论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11145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二 基本理论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二 基本理论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二 基本理论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这样考】 (2013新课标全国T28)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 A(g) B(g)+C(g) H=+85.1 kJmol-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A)的表达式为 _。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列式并计 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_。 (3)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 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_mol,n(A)=_mol。,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_。,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 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_molL-1。,【解析】(1)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一个气体体积增加的吸热反应,要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要让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应采取的措施为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2)设到达平衡时A减少了xmol,则 A(g) B(g)+ C(g) 起始量 0.10 mol 0 0 变化量 xmol xmol xmol 平衡量 (0.10-x)mol xmol x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得:0.10/(0.10-x+x+x)=p0/p,求得A的转化 率表达式为(A)=x/0.10100%=(p/p0-1)100%,将题目中数据 p0=4.91100 kPa,p=9.53100 kPa代入表达式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 率约为94.1%。将x=0.094 1代入上面的三段式中可以求得该反应的 平衡常数为K=c(B)c(C)/c(A)=0.094 10.094 1/(0.10-0.094 1) 1.5。,(3)由以上三段式知平衡时n(总)=(0.10+x)mol,n(A)=(0.10-x)mol,将(2)问中的x代入即可得到n(总)=0.10p/p0mol,n(A)=0.10 (2-p/p0)mol; 因n(A)=0.10(2-p/p0)mol,所以a=0.10(2- ) 0.05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规律为平衡前每间隔4小时,A浓度约 变为原来的一半,故反应在12 h时A的浓度为0.013 molL-1。,答案:(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2)( -1)100% 94.1% A(g) B(g)+ C(g) 0.10 mol 0 0 0.10(1-94.1%) 0.1094.1% 0.1094.1% K= 1.5 (3)0.10 0.10(2- ) 0.051 达到平衡前每间隔4 h,c(A)减少约一半 0.013,【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考查特点】 1.客观题: (1)考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比较。 (2)考查“影响”: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考查“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4)考查“图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综合考查。,2.主观题: (1)考查“常数”:以化学平衡常数为中心,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基本问题及有关计算。 (2)考查“综合”:结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化学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3)考查“应用”:以生活、工业生产或者化学实验为背景,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5个易错点: (1)化学反应速率是某一段时间内的_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比较时单位必须一致。 (3)纯固体或纯液体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将固体的颗粒变小(增 大固体的接触面积),则化学反应速率会_。,平均,加快,(4)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气体,在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虽压强增大, 但反应速率_;若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并保持压强不变,则 反应速率_。 (5)对H0的反应,_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逆反应 速率增大的程度_正反应速率。,不变,减小,升高,大于,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2个“标志”: (1)v(正)_v(逆)0。 (2)各组分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3.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着 能够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升高温度时,平衡向_反应方向移动。,=,减弱,吸热,(2)_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浓度减少的方向移动。 (3)_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4)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的改变破坏了原平衡体系, 使v(正)v(逆)。 当v(正)_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_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增大,4.化学平衡常数的4大“应用”: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Qc_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c_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c_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升高温度,K值增大,正反应为_反应。 升高温度,K值减小,正反应为_反应。 (4)根据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吸热,放热,5.解平衡图象题的2个“原则”: (1)“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其 代表的温度_或压强_。 (2)“定一议二”原则:先确定横坐标(或纵坐标)所表示的数值,再 讨论纵坐标(或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越高,越大,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典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 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 +O2+ 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 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v(H2O2)=v(H2O)=v(O2),【破题关键】 (1)将H2O2分解机理的两个方程式相加,可得总反应式,从而可知I-为反应的催化剂。 (2)反应速率与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一个反应的活化能与该反应的焓变没有确定的关系。,【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I-为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的反应热是反应物能量和生成物能量的差值,反应的反应热为-98 kJmol-1,所以B、C错误;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所以I-浓度越大,速率越快,A正确;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H2O2=2H2O +O2,水不能用来表示反应的速率,且过氧化氢和氧气速率比为21。,【方法归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三个”理解 (1)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在中学化学中,通常所说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平均速率,即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时刻的瞬时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不等于化学反应现象越明显,如某些中和反应。,(3)同一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用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题组过关】 1.(2014北京高考)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1min-1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1min-1 C.反应至6 min时,c(H2O2)=0.30 molL-1 D.反应至6 min时,H2O2分解了50%,【解析】选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A项,6 min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n(O2)= =1 10-3mol,依据反应方程式,消耗n(H2O2)=210-3mol,所以06 min 时,v(H2O2)= 3.310-2molL-1min-1,正确;B 项,610 min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n(O2)= 0.33510-3mol,依据反应方程式,消耗n(H2O2)=0.33510-3mol 2=0.6710-3mol,610 min时,v(H2O2)= 1.68,10-2molL-1min-13.310-2molL-1min-1,正确;C项,反应 至6 min时,消耗n(H2O2)=210-3mol,剩余n(H2O2)=0.40 molL-1 0.01 L-210-3mol=210-3mol,c(H2O2)= = 0.20 molL-1,错误;D项,反应至6 min时,消耗n(H2O2)=2 10-3mol,n(H2O2)总=410-3mol,所以H2O2分解了50%,正确。,2.(2015福建高考)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6.00 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 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解析】选D。A.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在328.2 K时,蔗糖的浓度 越大,水解的速率越快。根据浓度与速率的变化关系可知在328.2 K 时,蔗糖的浓度每减小0.100 molL-1,速率减小 1.50 mmolL-1min-1,所以在浓度是0.400 molL-1时,水解的速率 是6.00 mmolL-1min-1,即a=6.00,正确。,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增大浓度,水解速 率也增大,若同时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的温度,则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因素可能相互抵消,即反应速率可能不变,正确。C.在浓度不变 时,升高温度,水解速率增大,降低温度,水解速率减小。由于在浓 度是0.600 molL-1时,当318.2 K时水解速率是3.60 mmolL-1 min-1,现在该反应的速率是2.16 mmolL-1min-13.60 mmol L-1min-1,所以反应温度低于318.2 K,即b318.2,正确。D.温度 不同时,在相同的浓度时反应速率不相同,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 间也不同,错误。,3.(2014广东高考节选)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 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 0.1 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 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1)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 (2)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 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3)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如下装置示意图。,(4)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解析】(1) 或 (2)由2H2O2 2H2O+O2可知,通过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 所需时间或者相同时间内所收集氧气的体积,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 大小。,(3)测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用 ,测相同时间内收集 氧气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用 。,(4),答案:(1) 或 (2)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或者相同时间内所收集氧气的体积 (3) 或,(4),【加固训练】1.(2015南京二模)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反应物的瞬时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反应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推知化学反应的快慢 D.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其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解析】选C。A项中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种反应物或生成 物的平均反应速率;B项中0.8 molL-1s-1不是指反应1 s时某物质 的浓度为0.8 molL-1,而是指1 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 0.8 molL-1;D项中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 现象无必然联系。,2.(2015聊城一模)为了探究温度、不活泼金属杂质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方案,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选择和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t=25 B.待测物理量是收集等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长,反应速率越大 C.根据该方案,可以探究浓度、温度、固体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根据该实验方案得出反应速率大小可能是,【解析】选D。A项,根据控制变量原理,和实验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和实验探究硫酸铜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控制实验的温度为35,错误;B项,时间越长,反应速率越小,错误;C项,题述方案只能探究温度、硫酸铜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稀硫酸浓度和锌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均相同,错误;D项,同条件下,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得出反应速率,实验中构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大大增加,实验中,硫酸铜的量过多,可能会导致大量铜覆盖住锌,阻止反应的进行,正确。,考点二 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典例2】(2014新课标全国卷)在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 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 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_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 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 s时段,反应速率 v(N2O4)为_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 0.002 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 a:T_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 b: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_。,(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_。,【破题关键】 (1)由“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2)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1”的关键是正确读图,根据图象得出平衡浓度。 (3)判断温度T与100的关系,要根据平均速率的变化分析。 (4)“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解析】(1)根据题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颜色变深,说明升温向 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焓变大于零;由图 可知,060 s,N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为0.120 molL-1,根据公 式v= 计算,v(NO2)=0.002 molL-1s-1,v(N2O4)为其的二分之 一。K1= ,根据图象中二者的平衡浓度代入即可求得。,(2)a:由题意可知,改变温度后c(N2O4)以0.002 0molL-1s-1 的平均速率降低,说明平衡向右进行,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是 升高温度。 b:平衡时,c(NO2)=0.120 molL-1+0.002 0 molL-1s-110 s 2=0.160 molL-1,c(N2O4)=0.040 molL-1-0.002 0 molL-1s-1 10 s=0.020 molL-1,K2= =1.28。 (3)温度为T时,反应平衡后容器的体积减少一半,相当于增加压强, 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1)大于 0.001 0.36 (2)a:大于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所以为升温 b:1.28 (3)逆反应 对于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思维建模】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步骤,其中条件改变可以按以下思路分析:,【题组过关】 1.(2015清华附中二模)80时,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2O4,发生反应N2O4 2NO2 H=+QkJmol-1(Q0),获得如下 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B.2040 s内,v(N2O4)=0.004 molL-1s-1 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kJ D.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达到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解析】选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K增 大,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2040 s内,v(NO2)=c(NO2)/t =(0.2-0.12)molL-1/20 s=0.004 molL-1s-1,根据速率比等于 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N2O4)= v(NO2)=0.002 molL-1s-1,B 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80 s后c(NO2)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0.30 molL-12 L =0.6 mol,由热化学 方程式可知,每生成2 mol NO2吸收的热量为QkJ,则生成0.6 mol NO2吸收的热量为0.30QkJ,C正确;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 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2O4的转化率减小。,2.(2015衡水一模)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E(g) F(g)+xG(g)(正反应放热);若起始时E的浓度为 amolL-1,F、G的浓度均为0,达到平衡时E的浓度为0.5amolL-1, 若E的起始浓度改为2amolL-1,F、G的浓度仍为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B.若x=1,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E的体积分数为50% C.若x=2,容器体积保持不变,新平衡下F的平衡浓度为0.5amolL-1 D.若x=3,容器压强保持不变,新平衡下E的物质的量为amol,【解析】选B。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A错误;若 x=1,则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两平衡是等效的, 各相同成分的百分含量都相同,故B正确;若x=2,则反应是体积增 大的可逆反应,若E的起始浓度改为2amolL-1,相当于增大压强,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新平衡下F的平衡浓度小于0.5amolL-1, 故C错误;不知道容器的体积,无法计算E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加固训练】1.(2015益阳一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g)+3Y(g) 2Z(g),有关下列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图a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在图b中,虚线可表示压强增大 C.若正反应的H0,【解析】选C。图a起始时v(正)=v(逆),处于平衡状态,升温v(逆)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A错误;对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会发生移动,X的转化率会变化,而转化率不变,只是达到平衡时间缩短,是加入了催化剂,B错误;若正反应的H0,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即逆反应方向移动,且v(正)、v(逆)均增大,C正确;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升高温度平均摩尔质量减小,而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即升温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方向,D错误。,2.(2015银川一模)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 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 Z(g) H0,反应 经60 s达到平衡并生成0.3 mol Z,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Y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0 5 molL-1s-1 B.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至20 L,则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 的1/2 C.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至5 L,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 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解析】选A。Y的反应速率与Z的反应速率相等,0.3 mol10 L 60 s=0.000 5 molL-1s-1,A正确;将容器体积扩大至20 L,相当于减压,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1/2,B错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只是增大程度不一样,D错误。,考点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 【典例3】(2015全国卷)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CO(g)+2H2(g) CH3OH(g) H1 .CO2(g)+3H2(g) CH3OH(g)+H2O(g) H2 .CO2(g)+H2(g) CO(g)+H2O(g) H3,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由此计算H1=_kJmol-1;已知H2=-58 kJmol-1,则H3=_kJmol-1。,(2)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 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填曲 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3)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 ()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CO)值随温度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 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其判断理由是_。,【破题关键】 (1)在判断(CO)值随温度升高变化时,要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进行。 (2)在判断压强的大小时,要根据相同温度下,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3)CO在反应和反应中都有,在分析(CO)值时,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反应。,【解析】(1)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减去生成物键能,根据反应:CO(g)+2H2(g) CH3OH(g)可知H1=1 076 kJmol-1+2 436 kJmol-1-3413 kJmol-1-343 kJmol-1-465 kJmol-1= -99 kJmol-1,再根据盖斯定律:-=,则H3=-58 kJmol-1 +99 kJmol-1=+41 kJmol-1。,(2)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反应的K=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3)升高温度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减小;由于同温时反应加压右移,有利于CO的转化,反应平衡不移动,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所以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p3p2p1。,答案:(1)-99 +41 (2)K= 或Kp= a 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升高而变小,(3)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 p3p2p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而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误区提醒】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快,K值不一定大。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个反应,当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发生变化时,平衡常数的数值及单位均发生变化,当方程式逆写时,此时平衡常数为原平衡常数的倒数。,(4)多种平衡的平衡常数的书写规则:在相同条件下,如有两个反应 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得到第三个反应方程式,则第三个反应方程式的平 衡常数为前两个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之积或之商,即K3=K1K2或 K3= 。,【题组过关】 1.(2015怀化一模)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其平衡常数值为1 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解析】选C。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 100%= 50%,A正确;由表中的数据可得方程式为X+3Y 2Z,K= =1 600,B正确;增大压强不能改变平衡常数,C错误;改变温度,平衡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改变,D正确。,2.(2015益阳一模)已知(HF)2(g) 2HF(g) H0,且平衡体系的总质量(m总)与总物质的量(n总)之比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T1va D.当 =30 gmol-1时,n(HF)n(HF)2=21,【解析】选C。由题给信息知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 从图象可以看出,当压强不变时,由T1到T2, 增大,说明n总减 小,平衡左移,即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由T1到T2为降低温 度的过程,即T1T2,A项错误;由于T1温度较高,升高温度平衡右 移,故温度为T1时的平衡常数大于温度为T2时的平衡常数,再结合温 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知,K(b)K(a)=K(c),B项错误;温度越高,反 应速率越大,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vbva,C项正确;设n(HF) 为xmol,n(HF)2为ymol,当 =30 gmol-1时,有 =30, 解得x=y,即n(HF)n(HF)2=11,D项错误。,【加固训练】1.(2015绵阳二模)已知反应X(g)+Y(g) R(g)+ Q(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830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 器中充入0.2 mol X和0.8 mol Y,反应初始4 s内 (X)= 0.005 molL-1s-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s时容器内c(Y)=0.76 molL-1 B.830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0% 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1 200时反应R(g)+Q(g) X(g)+Y(g)的平衡常数K=0.4,【解析】选B。反应初始4 s内 (X)=0.005 molL-1s-1,则4 s内X 的浓度变化量c(X)= (X)t=0.02 molL-1,由X与Y的浓度变 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4 s内Y的浓度变化量c(Y)= 0.02 molL-1,Y的起始浓度为0.4 molL-1,则4 s时容器内c(Y)= 0.38 molL-1,A错误;设平衡时,R的浓度为xmolL-1,建立三段 式过程分析:,X(g) + Y(g) R(g)+Q(g) 起始(molL-1) 0.1 0.4 0 0 转化(molL-1) x x x x 平衡(molL-1) 0.1-x 0.4-x x x 则K(830)=1.0=c(R)c(Q)/c(X)c(Y)=x2/(0.1-x) (0.4-x),解得x=0.08,则X的转化率为0.08/0.1100%=80%,B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 为倒数,故1 200时反应R(g)+Q(g) X(g)+Y(g)的平衡常数K= =2.5,D错误。,2.(2015衡水一模)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 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 应:A(g)+B(g) xC(g) 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 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1 B.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 C.给乙容器升温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甲和乙中B的平衡转化率相等,【解析】选A。由题图知,两容器中A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压强不影响 平衡的移动,所以x=2,A错误;甲容器中,平衡时,A的浓度为 1 molL-1,则B的浓度为1 molL-1,C的浓度为2 molL-1,根据 平衡常数表达式得K=4,B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导致平衡转化率降低,但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 时间,C正确;由甲和乙中A的转化率相等知,B的平衡转化率也相 等,D正确。,【备选考点】等效平衡 【典例】(2015泰州二模)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 2NO2(g)+O3(g) N2O5(g)+O2(g),在T温度下,向2.0 L恒容密闭容 器中充入2.0 mol NO2和1.0 mol O3,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 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03 s内的平均速率v(NO2)=0.24 molL-1s-1 B.24 s后,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O2)=0.44 molL-1,则反应的H0 C.在T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NO2、0.5 mol O3和 0.50 mol N2O5、0.50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为起始时的 0.44倍 D.在T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N2O5和2.0 mol O2,达 到平衡时,N2O5的转化率大于20%,【解析】选B。A项,03 s内v(O2)= =0.06 molL-1s-1, v(NO2)=2v(O2)=20.06 molL-1s-1=0.12 molL-1s-1,错误; B项,降低温度后,n(O2)=0.44 molL-12.0 L=0.88 mol,O2的量 比原平衡时增多,即反应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 C项,选项中投入量与题干完全等同,所以平衡时与题干也完全相同, 则有n(O2)=n(N2O5)=0.8 mol,n(NO2)=0.4 mol,n(O3)=0.2 mol,压 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0.8+0.8+0.2+0.4)/(1.0+0.5+0.5+0.5)=,0.88,错误;D项,选项中投入量为题干的2倍,则相当于加压,平衡 向生成N2O5和O2的方向转化,所以N2O5的转化率小于(2.0-0.82)/ 2.0100%=20%,错误。,【误区提醒】等效平衡的解决思路 (1)解题思路。 “一边倒”原则。 可逆反应,在条件相同时(等温等容),若达到等同平衡,其初始状态必须能互变,从极限角度看,就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要相当。因此,可以采用“一边倒”的原则来处理以下问题:化学平衡等同条件(等温等容)。,“过渡态”方法。 思路:各种反应物的浓度增加相同倍数,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根据平衡移动方向来确定转化率的变化情况。,(2)等效体系(百分含量等效)。 恒温恒容下。 a.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即0),等同等效。 如N2(g)+3H2(g) 2NH3(g) 起始/mol 1 4 0 起始/mol a b c 等效条件:a+ c=1 b+ c=4,b.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即=0),等比等效。 同的起始和起始,其等效条件:(a+0.5c)/(b+1.5c)= 恒温恒压下,一定是等比等效。,【即时训练】 1.在3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 进行反应:3H2(g)+N2(g) 2NH3(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 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至达到平衡的反应速率v(H2)= 0.3 molL-1min-1 B.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C.2c11.5 D.21=2,【解析】选C。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至达到平衡的反应速率为v(H2)=3v(N2)=3( -1.5 molL-1)/5 min=0.3 molL-1min-1, 故A正确;根据平衡时氮气浓度得到平衡时的氢气浓度为3c1-1.5,氨 气的浓度为2-2c1,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故B正确;假设甲、乙在恒压的容器中进行,可构成等效平衡,c1= 1.5/2=0.75,恒容时乙相对于甲为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c1 0.75,故C错误;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所以乙中气体质 量是甲的2倍,两容器体积相等,故D正确。,2.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O4,建立了平衡N2O4 2NO2,测知N2O4的转化率为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1 mol N2O4,待重新建立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大小关系为 ( ) A.ab C.a=b D.无法确定,【解析】选B。假设在新、旧平衡之间有一个中间过程,如图:,假设将状态的容器的容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再加入1 mol N2O4,即构成其他条件不变时与之等效的中间状态,N2O4的转化率相同。将状态压缩到状态,平衡必逆向移动,N2O4的转化率必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关图象 【典题示例】(2015四川高考T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 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平衡 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 24.0p总,B,【审题指导】抽丝剥茧 溯本求源,【类题通法】 1.审题。 审明各物质的状态(有无固体、液体),明确气体分子数的变化(变大、变小、不变),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2.析题找准解题的突破口。,3.解题掌握分析的方法: (1)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3)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4)想规律做判断: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将图表与原理结合,对照得出结论。 4.检查正确解题的保证。 最后要对照试题进行认真的检查核对,避免失误。,【即时训练】 (2015盐城一模)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 发生反应:A(g)+B(g) 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 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用下表和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6 C.前10 min甲、乙、丙三个容器中 A的反应速率: v(A)甲=v(A)乙v(A)丙 D.平衡时A的质量m:m乙m甲m丙,【解析】选C。比较甲与乙可知,乙先达到平衡,故温度T1T2,温度 越高,C的浓度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该反应为放热 反应,故A错误;由图可知,平衡时甲容器内C的浓度为1.5 molL-1, 则: A(g) + B(g) 2C(g) 开始(molL-1): 1 2 0 变化(molL-1): 0.75 0.75 1.5 平衡(molL-1): 0.25 1.25 1.5,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52(0.251.25)=7.2,故B错误;由图 可知,前10 min甲容器中C的浓度变化量为1.0 molL-1,乙容器中 C的浓度变化量为1.0 molL-1,丙容器中C的浓度变化量为 2.0 molL-1,故v(A)甲=v(A)乙v(A)丙,故C正确;由图可知,平衡时 A的质量:m甲m乙m丙,故D错误。,【加固训练】1.(2015龙岩二模)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合成气是利用甲 烷资源的途径之一,该过程的主要反应是CH4(g)+H2O(g) CO(g) + 3H2(g) 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 间后,体系中CO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催化剂催化效率更高 B.b点表示上述反应在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C.根据图象,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吸热反应 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3(H2)/c(CH4),【解析】选C。700时催化剂催化效率低于催化剂,A错误;b点时CO的百分含量低于c点,故不是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状态,B错误;根据图象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吸热反应,C正确;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3(H2)/c(CH4)c(H2O),D错误。,2.(2015三明一模)在某一恒温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 应:A(g)+B(g) 2C(g) H0。t1时刻达到平衡后,在t2时刻改 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t2时,v(正)v(逆) B.、两过程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 C.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C D.、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解析】选C。根据图象可知t1时刻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错误。t2时刻逆反应速率突然增大,然后逐渐减小,但平衡不移动;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改变的条件是加入物质C,但平衡是等效的,所以A的体积分数不变,B错误,C正确。由于温度不变,因此平衡常数相等,D错误。,3.(2015日照一模)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A和B,发生反应aA(g)+ bB(g) cC(g)。反应过程中,物质A的含量(A%)和C的含量(C%)随 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选B。T1温度之后A%继续变小,C%继续增大,T3温度之后A%继续增大,C%继续减小,故T1、T3温度时未达到化学平衡,故A错误;T2温度之前A%变小,C%从0逐渐增大,而T2温度之后A%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说明T2温度之前是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T2温度时恰好平衡,T2温度之后A%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说明T2温度之后是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所以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