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10846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青荇(xng) 粗糙(co) 发酵(jio) 慰藉(ji) B炫(xun)耀 宫阙(qu) 召(zho)唤 踟(ch)蹰C漫溯(s) 坍圮(p) 隽(jun)永 会(hu)稽D遒劲(jng) 模(m)样 河畔(pn) 长篙(go)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不经心虚无缥缈义气意气用事B兵慌马乱游目骋怀搏击脉膊微弱C缠绵悱恻鞠躬尽瘁坚韧坚忍不拔D苍茫大地历尽沧桑暮霭和蔼可亲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一幕,就像是一场梦,让人不可思议。B、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C、国家主席胡锦涛进农户、下车间,察民情、访民意,同干部群众回顾峥嵘岁月,重温火红历史,共商发展大计。D、星海音乐厅门前一早就门庭若市,不少市民携老带幼,翘首等待即将到来的花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负责质量监督的李副厂长有责任。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C、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广泛,见效之迅速,都是我们所不及的。D、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5、与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6、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顷之未发,太子迟之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项伯杀人,臣活之 D越国以鄙远7、下列句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卒惶急不知所为 轲既取图奉之 秦王还柱而走 秦王必说见臣 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张良出,要项伯 失其所与,不知 常以身翼蔽沛公A B C D8、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沛公安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今且为所虏大王来何操 秦王购之金千金夫晋,何厌之有 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顷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颇知属文 属文写文章B.思母,欲告归 告归告假回家C.累迁至中书令 累迁多次升迁D.延徽寓书于晋王 寓书家信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及称帝,以延徽为相 以其无礼于晋 B.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D.契丹主怒其不拜 吾其还也11.以下句子,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A. B. C. D.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三、(32分)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3分)(2)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4)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作者选择了哪些富于季节特征的景物? 第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15、名句默写(10分) 指点江山,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寻梦? , , , 。又前而为歌曰: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16.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 。(不超过10个字)(3分)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 (3分)17.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分条请加序号)(4分) 相同: 不同: 18.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什么 。(2分)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什么。(2分)1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漠,也不为暴风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是感到寂寞。B.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C.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功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读解,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五、(12分)20按照下面一段文字仿造两个句子。(4分)例句:游子离开了祖国,就像巨轮离开了海洋,白云离开了天空;人生离开了友爱,就像 , ;就像 , 。21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春雨如丝。依次填入的序号是 22用“中国古人”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4分) 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中国古人 六、作文(50分)请以“ ,是生命中最好的财富”为题,自己补全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参考答案1、A(B期j年 宫阙qu C会kui稽 D模m样 长篙go)2、B 慌-荒3、B“前仆后继”常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前进。4、( A杂糅,B缺主语,去掉“通过”, D搭配不当)5、B(A无主次之分,C否定不当,D弄反了主次关系)6、D 7、C 8、D 9D寓书:寄信。“寓”有“寄”“托”之意10C(C、安:哪里,怎么;A、以;介词“把”因为;B、于:介词 “对” 介词“在”; D、其;代词“他” 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11.C(主要是延徽在契丹的所作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12.C(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在契丹不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13.(1)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2) 因此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逃亡的人越来越少了。14青苔、绿树、南风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南风,其中“旧相识”“偷开”“翻书”等词将南风人格化,它就像一位老朋友,给人一种亲切感,而它的动作又那么顽皮,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15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6(1)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而是“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B项“表现了母亲的细腻”是虚晃一枪,原文中没有这一层意思。D项“从容豁达”不是外祖父所具有的特征)。20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调动我们知识和语言积累,找出两个能生动地阐明本体的喻体,并组成和例句中划线的句子结构相类的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本体“人生离开了友爱”是一个句子,因此,其喻体也必须分别都是句子。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作出如下的解答:(就像)庄稼离开了雨露,婴儿离开了乳汁;(就像)树木离开了沃土,幼子离开了慈母。205241321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把流畅自如的水、宁静自守的山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参考译文:韩延徽是幽州人,很有智谋,也很懂写文章。刘守光的晚年非常衰困,曾派遣参军韩延徽到契丹国去求援,契丹主对于他不行拜见礼十分生气,于是就把韩延徽发配到野外牧马。述律后对契丹主说:“韩延徽能够操守气节而不屈服,是当今的贤者,怎么能侮辱他而让他去放马呢?应当以礼相待而起用他。”于是契丹主召见韩延徽,并和他谈话,非常喜欢他,于是把他当作主要的参谋人物,只要一有举动,就要去和他商量。韩延徽初到契丹时就教契丹建牙开府,修筑城郭,设立市场里巷,用来安置汉民,使每个人都有配偶,开垦种植荒田。从此以后,汉族人都各自安居乐业,逃亡的人越来越少。契丹能够威服各国,韩延徽给予了很大帮助。 没多久,韩延徽逃奔到晋阳。晋王打算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幕府里,掌书记王缄很嫉妒他。韩延徽感到不能自安,所以请求回幽州看望母亲,路过真定时,在同乡人王德明家住下。王德明问他下一步到哪里去,韩延徽说:“现在河北地区都归晋国所有,应当重新回到契丹国去。”王德明说:“你叛背了契丹国,而今又要返回去,这不是去找死吗?”韩延徽说:“契丹国自从我出走后,国王如丧手目,今天我再返回契丹国,契丹国王的手目不是又完备了吗?他怎么能够杀害我呢?”等他看望了母亲以后,就又重新回到了契丹国。契丹国主听说韩延徽回来非常高兴,就好像韩延徽从天而降,国王抚着韩延徽的背说:“前一段你走到哪里去了?”韩延徽说:“我很思念母亲,本想请假回去看看,但又害怕国王不答应我,所以我就私自回去了。”从此以后,契丹国主待他更加丰厚。契丹国主称皇帝时,就任命韩延徽为宰相,一直提拔到中书令。晋王派使者到契丹,延徽寄信给晋王,讲述自己之所以去北方(契丹)的想法,并且说:“并不是不留恋英明的君主,并不是不想念故乡,所以不留下的原因,是担心王缄的谗言罢了。”于是用老母亲作借口,并且说:“延徽在这里,契丹必定不敢南下放牧。”所以终极同光之世,契丹没有进入为敌,是延徽的功劳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