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教案 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08787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教案 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教案 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教案 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教案 必修4一 高考目标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单元复习本单元编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分别是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班固的苏武传和范晔的张衡传。这三篇传记的传主,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张衡是科学家。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从他们身上,也可以约略反映出中国古代传记的大致面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传记文学的丰富多彩。史记开创了我国的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史记直接写人物的就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是“世家”和“列传”。“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史记的文学成就也主要体现在“世家”和“列传”中,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篇。它原是廉颇、蔺相如、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合传,选作课文时,只节录了廉、蔺两人的主要事迹。课文以歌颂蔺相如的顾全大局、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等优良品质为主,以表彰廉颇勇于改过、英勇善战为辅。蔺相如的胸怀广阔、才干卓绝,廉颇的心地正直坦荡、勇于改过,千百年来传为美谈。在艺术上,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等几个著名的故事将两人的事迹串联起来,从而揭示人物性格。这篇课文也是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一直入选的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史记的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期间230年的历史。唐代刘知几评价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古迄今,无改斯道。”就文学成就而言,汉书总体上不如史记,但其中的某些篇章完全可以和史记中的优秀之作媲美,苏武传就是其中的出类拔萃之作。作者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形象璀璨夺目,跃然纸上。“苏武牧羊”也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苏武传过去也曾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 这次我们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考虑重新选入此篇。范晔是很有才华的史学家。他的后汉书简明而周详,叙述中间杂以议论,颇富文采。他自己曾说:“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而张衡传的传主张衡是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还是当时有名的画家,郭沫若曾评价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张衡传过去也曾入选过高中语文教科书或课外读本,这次入选,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当不无裨益。本单元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落实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本套教科书中,文言文占全部选文的45%左右。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它们可以说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李贺小传代表着唐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对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言语感都会起着很切实的作用。三、 高考备考新课标对传记是这样要求的:“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要做到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情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考查方式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如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2.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运用传记知识分析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阅读方法: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下五点: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1、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2、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3、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4、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培养自己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我们还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基础知识梳理】一、 字音1. 廉颇蔺相如列传缪公m 避匿 n 缪贤 mio 汤镬hu 虽驽n 肉袒tn 盆缶fu 案图n 可予不fu 渑池 min 诈佯yng 列观gun 皆靡m 传舍zhun 甚倨 j 不怿y 衣褐yh 睨柱n2. 苏武传当dng 旄mo节 厚赂 l 昆hn邪y王 厩ji 窥ku观 置币遗wi单于 浞zhu野侯 没m胡中 阏yn氏zh 徙x 使牧羝d 更gng嫁3. 张衡传连辟b公府 篆zhun 蟾chn蜍ch 帷wi幄w 谶chn 阉yn 诡gu对 骸ha骨 虚妄wng二、 词语1. 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2. 苏武传恐前语发:恐怕以前的谈话泄露。发,揭露,暴露。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穷厄:穷困;困顿,不亨通。3. 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诡对:不用实话回答。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验)如神。三、 文学常识1.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亨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注疏汉书者主要有唐朝的颜师古(注)、清朝的王先谦(补注)。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史学家意学诚曾在文史通义中说过:“迁史不可为定法,固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桃之宗焉。”历来,“史之良,首推迁、固”,“史风汉”、史班或班马并称,两书各有所长,同为中华史学名著,为治文史者必读之史籍。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主要的有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四、名句名篇1.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2.苏武传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3.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五、通假字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六、一词多义负: 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单于使使晓武(派 )( 使者 )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 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因: 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介词,由,从)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 的时候)匈奴以为神(把)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因为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用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 凭 )乃: 十年乃成(才)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遂乃研核阴阳(就)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 唇吻拿辟仁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七、古今异义1、 拜为上卿 (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3、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 看)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痛恨)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15、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今一般不连用。)16、且陛下春秋高 (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1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18、稍迁至移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的侍臣)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八、词类活用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3、乃使从者衣褐 (衣:名词作动词,穿)4、而相如庭斥之 (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6、完璧归赵 (完:使动用法,使 完整)7、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动用法,使 破碎)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动用法,使 承担)9、毕礼而归之 (归:使动用法,使 回去)10、且庸人尚羞之 (羞:意动用法,以 为羞耻)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 为先;后:以 为后)12、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14、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壮,认为 壮。)15、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16、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生得:被活捉)17、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18、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 投降)19、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使动用法,使 滋润肥美)20、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 相斗)21、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22、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23、天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下)24、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作动词,生子)25、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作动词,执,拄)26、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结网;檠:用檠矫正)27、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作动词,抬,扛)2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认为 奇)29、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目:递眼色)九、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被,被动句)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8、求人可使报秦者。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10、大王见臣(于)列观 。 (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1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1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1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您还为谁(守节)呢?)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未有之”)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于”)【精题精练】1. (xx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 B.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译文_(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_8、答案:B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答案:B解析:是一个比喻;是编修元史,文采好;劝说梁王归顺的话。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答案】D【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1、【答案】(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2)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2. (xx全国卷)三、(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保裔选精锐赴之 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身复战没,世有忠节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 B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11把(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文: 答案: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D。1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3.(xx北京卷)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直:价值,价钱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D终不复言 复:回答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躲起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10.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取材于苏轼仁说)6、D 7、D 8、A 9、B10、(10分)略11、(5分)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4. (xx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 媐(x):嬉戏。 瘗(y):埋葬 窭(j):贫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 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C.遽薄京师 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权贵人俱不习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诸路援兵不至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兵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叔伯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重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碗。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答案:9、【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10、【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11、【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是说权贵人。是申甫死后。【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