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08010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 文化生活,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正确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指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原因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智慧的结晶,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原则 对待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例1】(2015湖北武汉质检)“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C民族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解析】A 从题中的因果关系不难看出,本题强调的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故选A;B项与题意无关;C项民族文化应有自己的特色,日渐“消失”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这是文化霸权主义的体现。,2正确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正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才使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3)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性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所以,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例2】 (2015福建福州联考)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A B C D,【解析】C 由材料中“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三者石像共在一处,说明文化具有共性,各文明可以交流借鉴,共同发展,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3理解文化传播及其途径 (1)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贸易: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同时具有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伴随着当今世界频繁的经贸往来,商业活动所具有的文化传播的功能更加强大,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外交、对外宣传的功能,传播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人口迁徙: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育:这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传播的途径很广泛,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例3】 (2014山东滨州检测)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口语传播,【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闯关东”属于人口迁徙活动,“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观点】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文化应该统一,不需要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应当具有多样性。,(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世界才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例】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重视茶叶质量,高档茶叶有市场,而美国则偏爱快速和方便的茶。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B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D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解析】C 材料体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茶文化,强调了文化是民族的。A、B两项讲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项是强调文化是世界的,与题意不符。故选C。,文化部和中国社科院2014年10月28日至30日举办的2014“汉学家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上,20位来自英、美、德、韩等国的汉学家围绕“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价值追求”等4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在理论、实践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想法和建议。埃及前总理、社会活动家伊萨姆谢拉夫认为,“一带一路”的概念,充分代表了“中国梦”的内涵。“丝绸之路的计划实际上是为了复兴丝绸之路时候文明的辉煌,它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方式,也是中国梦的一个主要动力。我希望中国梦能够实现新型的全球化,一种相互包容的全球化能够成为现实。”汉学家们表示: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可能会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应对和解决面临困难问题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和参考。这将是中华民族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新的努力和新的贡献。,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各国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在昆明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东南亚南亚电视艺术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文化艺术领域交流合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这表明(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解析】D 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并非都可以为我所用,A错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B错误。C中“走向同一”的说法错误,排除。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领域交流的合作,就是一个平等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2.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东南亚,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上,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都先后传入东南亚,使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这表明( )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A B C D,【解析】D 材料强调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中国文化传到境外,而不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符合题意,应入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