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406828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词话》十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间词话》十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间词话》十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 傅雷家书,人间词话十则,王国维,大师之光,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结识“东文学社”主持人罗振玉,在其资助下于赴日本留学。 1902年因病归国,执教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埋头文学研究,开始“独学”阶段。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悲剧色彩的“谜案”。,人间词话,人间词话,作于19081910年,是王国维文学批评著述中最为人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他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整体把握,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第一则,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这句话什么意思?,一首词是要以有没有境界为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而然出现有名的句子。五代、北宋的词(风格、格调)独特的原因就在这里。,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想一想,意义: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 作用:开宗明义,全文总纲。,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想一想,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从创作方法角度:”造境“是”虚构之境“,”写境“是写实之境,二者相互渗透,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写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想一想,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三层:1.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二者的观物方式 3.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有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句:描绘的是落花飘零之景,在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的眼中,外物被染上了无可奈何的伤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句:描绘的是春寒料峭、杜鹃泣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我”眼里,外物呈现出孤独凄婉的色彩。 可见,当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界,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表面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句:表面上只有写景,但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 这两句都描绘出一种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之境。 可见,当诗人为外物所吸引而达到宁静忘我的状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外物,外物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于诗人眼底时,所营造出来的与物俱化的境界,是“无我之境”。,区别小结,标 准,有我之境,观物方式 审美感觉,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以物观物,宏壮,优美,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想一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否有高下之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创造有难易之别。相对来说,人都有生活之欲,往往带着“我”的意志观物。作品总是带着主观色彩,所以“写有我之境者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境地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不过,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乃“壮美”与“优美”之别,都能给人以美感。,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 属“无我之境”的是: (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AD,BC,对于境界,王国维有没有具体的结合诗词句子的解说?,想一想,6.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宋祁 玉楼春为什么“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想一想,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和纷繁,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地传达出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又传达出诗人喜迎春色欢愉的心灵情绪和意趣。“把春天的景象全部呈现给了人的意识”。,张先的天仙子为什么“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想一想,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弄”字,含有“嬉戏”、“挑逗”之意,细致描绘出微风中,云开月出,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小结,“境界”说作为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向来受到学界的重视。那么何为“境界”?综上所析,可见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乃是强调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阐释“境界”。,第二则,“造境”即“虚构之境”,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即“写实之境”,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王国维指出,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即理想主义终归是以现实为依据的,“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即现实主义必然会有自己的理想。,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这句话什么意思?,“造境”“写境”的联系和渗透: “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 “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 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了“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月夜 今夜鄜(f)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第三、四则,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4.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小结,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境界”,精辟地论述了“写实(写境)”与“理想(造境)”两派的特点、区别与联系。 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境界”,分析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第七则,7.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种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注意后天修养,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并且具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阐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含义,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第一阶段。,想一想,阐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苦思苦想,孜孜以求,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就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无怨无悔。这是第二阶段。,想一想,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 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阐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含义。,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和学术上做出了独有的贡献。这是第三阶段。,想一想,第八则,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例,指出苏词之所以好,在于超旷的襟怀;辛词之所以好,在于豪放激荡的气度。从中肯定了创作者内在的胸襟气度对诗词境界的决定作用。,8.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第九则,推崇“大家”之作,指出“大家”具有与生俱来的内美气质,因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言辞脱口而出,率真自然,毫不虚伪作态,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性情、真境界,其作品也会达到沁人心脾,世人豁然开朗的境界。,9.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第十则,王国维认为,诗人对自然人生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重视外物与轻视外物的统一。 入乎其内,即重视外物: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细致体察感受外物,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 出乎其外,即轻视外物:跳出自然人生之外,超脱出来,“胸中无物”,从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摆脱生活之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静观,写出深刻独到的内容。,10.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小结,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人间词话 王国维 有我之境:显我,外露,物的人化 无我之境;隐我,内蕴,人的物化 第一境界:志存高远 悬思 知 第二境界:孜孜以求 苦索 行 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顿悟 得,诗词境界,人生境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05年湖北高考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