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404566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总结其特点。 2.理解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原因。 3.了解中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原因和概况,认识人口南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识记并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所产生的影响。,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栏目索引,1.依据 司马迁根据汉代 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区域 (1)山东、山西地区: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 的地位。 (2)江南地区:两汉时期,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 或半农半牧区。,答案,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一,经济分布,重心,畜牧区,答案,3.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_ 的特点。,误区警示,不平衡,误区警示,古代的山东、山西与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是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山东、山西都是传统的农业区,而山西更是秦统一六国的基地。,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二,答案,两晋 之际,安史之乱,名师点拨,名师点拨,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北方战乱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是北方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答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三,1.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 。 (2)南方 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过 (1)孙吴、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生产工具和技术,社会环境,答案,(2)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3)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3.影响 (1)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 的南移。 (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误区警示,文化重心,误区警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必须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北方,但还没有超过北方。,1.结构图示,方法总结,2.识记方法,用“一、三、四”记忆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个南移:经济重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 三次南迁:中原人口南迁大致形成了三次高潮:两晋之际、安史之乱之后、两宋之际。 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返回,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 区域经济,史料探究,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答案,1.古代区域经济形成的原因 材料 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问题:据材料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 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 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答案 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答案,2.古代区域经济的特点 材料 汉朝反映江南地区百越族经济生活的画像砖:整幅画面以船纹为主,显示了这一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现实。,答案 特征:两汉时,江南地区开发较慢、人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特点:经济区域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据材料分析两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特征是什么?上述概况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史论总结,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开发的早晚、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题二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探究,答案,1.汉代全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 关中之民,好稼穑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 漕转关东粟以维中都官。史记 (注释:西汉中央政府每年要从山东运大量粮食到京师,支付官吏的俸禄和供应官奴的口粮) 问题:据材料分析,黄河流域经济在两汉时期处于什么地位。,答案 黄河流域经济在两汉时期处于经济重心地位。,答案,2.南宋以后经济重心的变化 材料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 问题:(1)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答案 宋代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答案 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史论总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影响及启示 1.特征 (1)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南移往往发生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时期。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4)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2.影响 (1)古代中国经济布局渐趋合理平衡。 (2)人口比重发生变化,南方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返回,(3)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4)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3.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解析答案,随堂达标检测,1,2,3,4,5,6,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解析 当时,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两大经济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D,1,2,3,4,5,6,解析答案,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解析 此题中A、B、C三项都是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自唐朝之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1,2,3,4,5,6,解析答案,3.下面示意图展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解析 由经济重心在南方这一现象可以判断应选南宋时期。,D,A.东汉 B.南朝 C.隋朝 D.南宋,1,2,3,4,5,6,解析答案,4.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解析 A项反映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发展; B项表明唐代南方继续加速发展; C项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 D项是元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C,1,2,3,4,5,6,解析答案,5.新的经济重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时间长久。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可能是在(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隋唐时期和北宋时期,政治中心均在黄河流域。南宋时政治中心在杭州,属于长江以南地区。,D,1,2,3,4,5,6,答案,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 (1)从汉代以前到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 汉代以前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1,2,3,4,5,6,答案,(2)结合所学探究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 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环境稳定,政治重心南移,自然条件较好等。,(3)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哪几次重要的人口南迁的浪潮?,返回,答案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人口南迁的浪潮,分别发生在两晋之际、安史之乱以后和两宋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