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狼牙山五壮士,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 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1、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2、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3、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西郊山色郁苍茫, 载酒曾过易水阳。 壁耸青宵屏隐现, 峰开紫电剑光芒。,狼牙是易县的标志性景观,是古代燕国的所在地,这里有著名的为壮士送行的地点:易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留下的千古名句,把历史和现实也打通了。这里,壮士誓死杀敌的决心,也给这一标题蒙上了悲壮色彩。从词典义角度单单说这是“豪壮而勇敢的人”,恐怕未必能揭示这一层传统文化赋予的特殊色彩。,晋 察 冀,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对根据地人民的屠杀非常凶残。例如,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仅三个月的时间,日军残杀我人民6674人,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使北岳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历史背景,日寇ku 晋察冀jn j 沉着zhu 抡了一圈ln 绷bng 全神贯注 崎岖q q 横七竖八 棋盘陀tu 悬崖绝壁,11.斩钉截铁ji 12.热血沸腾 13.居高临下 14.粉身碎骨 15.磨盘m 16.雹子bo 17.屹立y 18.纵身zng 19.昂首挺胸 20.气壮山河,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文章脉络,第一段:(第12节)日寇大举进犯时,五位战士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 第二段:(第35节)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五位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继续歼敌。 第三段:(第69节)战士弹尽后,壮烈跳崖。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五壮士包括哪些人?第二节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马宝玉:“沉着”:镇定、不慌张神态描写; 副班长葛振林:“满腔怒火”心理描写; 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神态描写;“瞄准射击”动作描写,从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的恨。 说明敌人损失惨重,反衬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第三节中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他们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他们选择向棋盘陀走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班长马宝玉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态度坚决、坚定。斩钉截铁。,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战士们的选择表现了什么?,一致。从“热血沸腾”心理描写,“紧跟”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我们他们与班长做了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有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课文前3节对班长马宝玉等人用的称呼是“战士”,从第4节起用的称呼是“壮士”,如何理解这种称呼上的变化?,课文前3节,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吸引到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文 1,抢,夺,插,举,喊,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 此句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机智善战。,文 1,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这句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石头非常密集,迅猛,体现了壮士们杀敌的决心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文 1,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班长“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屹立”表现了什么?“眺望”与“望望”能否互换?为什么?,“屹立”表现出五壮士屹立在顶峰,像高山一样雄壮、巍峨,突出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不能互换,因为眺望是看远处,望望是看近处;眺望中含有对主力部队成功转移的喜悦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望望中含有对敌人的藐视。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运用了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战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好像要投入一场新的战斗,表现了战士们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文 3,五壮士喊出了什么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们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体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源泉,也是抗日英雄们的力量源泉。,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了两次,第三节和第六节各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突出了五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五位壮士呢?,毫不畏惧、顾全大局、不怕牺牲、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这仅仅是赞颂我们认识的这五位壮士吗?为什么? 这不仅是赞颂这五壮士,也是赞颂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课题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 ?,1. 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2. 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表观了什么? 3. 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4.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与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壮,志,壮,行,壮,举,壮,烈,从这篇文章学到的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略写。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把人物写具体。 群像描写的时候,突出重要人物,兼顾其他人物。,第6节作者既对个体形象做了刻画,又对人物群像进行描摹。,先描摹了一幅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不对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士们做了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突出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主旨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五勇士坚守的棋盘陀主峰顶建立了纪念塔,塔为五角形,共五层,高十余米,塔真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1958年,史文炽导演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拍成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两位英雄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但伤得很重。葛振林苏醒后挣扎着爬上来,又帮助不远处的宋学义爬上崖头,他二人拄着棍子往棋盘陀古庙方向挪着。我辨清他们是两个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所以就上前扶着他们。我们3人走走停停,到了棋盘石山腰的古庙。 “第二天,时近中午,李元忠老道回到庙里,听我介绍两位是跳崖受伤的,立即双手合起来深施一礼,说他昨日躲在崖缝,正好看到八路军抗击敌人,舍身跳崖的壮举,还看见日本鬼子在八路军跳崖处列队行礼,说明被八路军的精神折服了。”(选自党史文汇 2001年第01期 第13页狼牙山不朽的证言访“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援人余药夫),日军攻上棋盘陀以后,指挥官下令全体日军立定敬礼,向宁死不降的狼牙山五壮士致敬。,改革开放后,陆续有日本老兵来狼牙山祭奠谢罪。原易县县长、现任中非经贸促进会会长的刘建军就曾接待过一位特殊的日本老兵。 1997年7月的一天,刘建军接到一个日本老人打来的电话,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汉语,老人请求刘建军第二天单独陪他和他的儿子看一下狼牙山。出于对日本老人的礼貌和尊重,刘建军答应了老人的请求。 车上,日本老人说,他就是追击“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个日军小队长,他这次是来谢罪的,他对这个地方有罪。车子来到狼牙山脚下一个拐弯处,老人要求停车。下车后,他面对狼牙山笔直立正,用日语大喊了一声,随后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嚎啕大哭。擦干泪水,他说,当年是他们把五壮士逼上悬崖的。亲眼目睹“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壮举后,他命令士兵脱帽敬礼、朝天鸣枪,向英雄致敬。后来有人告发此事,他因此被调回日本国内并受到处分。 离别时,日本老人向刘建军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茅田幸助,当时是日本横滨大华株式会社社长。,中国人民为有这样的英雄儿女而骄傲,巍巍狼牙山,滔滔易水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见证。,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