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学习步骤:,一识(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读(读音正确,节奏分明) 三解(解词释句,大意正确) 四析(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五赏(抓住特色,赏析名句) 六背(正确流利,默写无误),峨眉山月歌,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作者简介,一识(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二读(读音正确,节奏分明),三解(解词释句,大意正确),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参考诗下分析 ),四析(分析手法,把握情感) 五赏(抓住特色,赏析名句),六背(正确流利,默写无误),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作者及背景,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主要反映唐朝中后期的历史事实,被称为“诗史”。他的诗风注重现实主义,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圣”。 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是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一识(认识作者,了解背景),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二读(读音正确,节奏分明),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古诗参考译文:,三解(解词释句,大意正确),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四析(分析手法,把握情感),五赏(抓住特色,赏析名句) (参考诗下分析),六背(正确流利,默写无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作者介绍:岑参,一识(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二读(读音正确,节奏分明),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地开放了。,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傍:靠近。,三解(解词释句,大意正确),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1.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四析(分析手法,把握情感),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用典)。“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 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 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五赏(抓住特色,赏析名句),五赏(抓住特色,赏析名句) (参考诗下分析),六背(正确流利,默写无误),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心情,不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一识(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二读(读音正确,节奏分明),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三解(解词释句,大意正确),1.结合具体语句,赏析这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3分),比喻,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凉和月色的凄冷,烘托了戍边征人凄凉的心情。 前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对称,富有美感。 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四析(分析手法,把握情感),2.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五赏(抓住特色,赏析名句) (参考诗下分析),六背(正确流利,默写无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