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96582 上传时间:2019-11-2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学习总结,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客观简明了然,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竖向,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栏目索引,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客观简明了然,返回,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一、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的比较,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竖向,二、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比较,三、列强侵华与近代民主革命 1.一个转折: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五大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4.两个阶段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攫取中国领土和主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商品输出是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时期,军事上趋向于联合侵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瓜分中国。,5.一个结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两个影响 (1)对列强,拓展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中国(双重影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返回,例题 (2015山东高考)“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解题思路,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题干解读 阅读题干材料,不要陷入一个误区,即只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要注意题干中的最后一句话,“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也就是说,中西方的影响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选项分析,解题思路,答案 B,1.(2015安徽高考)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答案,变式训练,1,2,3,4,解析 题干中“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体现了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内容。材料“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反映了天津条约中的“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并没有得到执行,所以北京条约中又加了一条“承认天津条约有效的条款”,所以出现题干中的情景,故选B项。 答案 B,1,2,3,4,2.(2015重庆高考)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解析答案,1,2,3,4,解析 题干材料中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推寻本原”是官吏长期鱼肉百姓而大吏置若罔闻。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的腐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但却不是材料中曾国藩的观点。 答案 D,1,2,3,4,3.(2015四川高考)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解析答案,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1,2,3,4,解析 图片中有美国的星条旗,然后判断选项反映的那一战事有美国参加。A项反映的是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美国没有参加,排除; B项反映的是中法战争,美国也没有参加,排除; C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美国也没有参加; D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加国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1,2,3,4,4.(2015浙江高考)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解析答案,1,2,3,4,解析 刘邦代表的是封建君主,奉行的是君主专制;孙中山代表的是近代资产阶级,主张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B项。 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排除A项;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排除C项; D项说法正确,但不能说明题干材料的历史变迁,排除。 答案 B,1,2,3,4,学会运用排除法解答选择题,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排除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地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因而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推崇,成为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其“优排法”即在理解题干主旨,其他三项尚不能确定是否符合题意的情况下,优先确定可以排除的选项。 一般情况下,在正向选择题(非否定式选择题)的解答中,以下三种情况的备选项应优先排除。,(一)句意表述明显与历史事实不符。这类表述是作为拼凑的选项出现的。往往在表述中张冠李戴,把不属于题干所及的史实移植过来;或表述看似题干所及史实,但表述中故意将其中的关键时间、性质等词语“偷梁换柱”,使其形成错误的表述。凡属于上述情况的选项,当优先排除。 (二)句意表述无误,但题干材料信息无从体现。现在选择题多是材料选择,选项必然是对题干材料的合理解读,要么是材料“表明”,要么是材料“反映”等。如果某选项仅是对题干材料有关史实的阐述,而不是题干信息的充分反映,且不能从整体上与题干主旨相对应,那么,此选项当优先排除。,返回,(三)在组合型选择题中,如果确定中某一表述不符合题旨,那么就可以优先排除各备选项中含有此表述的那一项。 对上述三类优先排除选项的情况,都应基于对题干信息的准确理解和题旨的完整把握,然后进一步结合扎实的基础知识进行筛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