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94316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一、从三公九卿到二府制,1.汉代 (1)汉初:基本上沿袭秦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汉武帝:重用宫廷内的尚书及侍从人员,形成 ,称为内朝;设在宫廷外的丞相官府机构,权力缩小,即所谓 。 (3)光武帝:正式设置 ,由尚书执掌朝政,下分 办事,三公九卿逐渐成为虚衔。,答案,历史叙述,实际决策机构,外朝,尚书台,六曹,2.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魏文帝设 执掌机要,尚书台成为执行机构。 (2)西晋:设 作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机构。 (3)南北朝:门下省成为参与决策的机构,南朝梁时改尚书台为尚书省。 3.隋唐时期 (1)三省的职责: 掌全国政务的决策, 掌审议, 执行。三省长官同列宰相,共同议政。 (2)特点:三省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 (3)作用:相权趋于分散,便于 的控制;提高了 ,为后来各朝所沿用。,答案,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皇帝,行政效率,4.宋元时期 (1)宋元实行 制度。元代以 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作用:削弱了宰相职权,使皇帝集权更为强化。,答案,二府,中书省,解读与点拨,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创于隋朝,唐代进一步完善。三省中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人民版),教材互补,汉代至元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变化:汉代:汉武帝设立中朝;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归纳总结,深化探究,探究点1 唐朝三省六部制 材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答案,思考 (1)三省六部是怎样运作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答案 运作:中书省草拟,上呈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 特点: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2)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 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也可以集思广益。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由于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所以从根本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答案,探究点2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材料 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那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hng)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实际上限制了皇权。 思考 (1)材料中的“三司使”有何职权?宋朝宰相的权力是怎样被分割的? 答案 掌管财政。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答案,(2)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 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 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这种权力的消长并非是简单的直线式发展。,二、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答案,历史叙述,1.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1)原因:总结秦亡教训,分封同姓贵族为王。 (2)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3)结果:汉景帝和 先后打击王国势力,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 2.汉至唐宋地方演变 (1)汉武帝:把全国划为13州部,每州部设置 一人,监察郡国。 (2)唐代:唐太宗:将全国划为 个监察区,称为 ,监察州县。 唐玄宗: 变成正式的行政区划,为五代、宋、辽、金沿用。,汉武帝,刺史,10,道,道,划分若干个大区,设置 进行管理 大都周围地区由 直接管理,西藏地区由中央的 管辖 行省之下,设路、 、县,答案,3.元代:行省制 (1)目的:为有效地控制 。,领土,(2)措施,行省,中书省,宣政院,府,(3)意义:元代的行省制度,不仅为 两代所沿用,而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明清,行政区划,深度点拨,从汉至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总趋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关键点拨,元朝的地方并不是完全由行省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就归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西藏、青海一带是宣政院的辖地。,解读与点拨,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 (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4)地方权力分散。 (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深化探究,探究点 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爵。 汉书诸侯王表 思考 (1)结合材料一分析,汉初统治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秦实行郡县制,陷入孤立状态。,答案,材料二 西汉局部地方区域图 (2)结合材料二分析,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统治地方?后果如何? 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答案 措施:实行郡国并行制; 后果:导致“七国之乱”; 解决: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答案,三、中国特色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答案,历史叙述,1.发展: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世官制, 高下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_ 时开始实行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置 ,科举制开始形成。唐太宗时设进士、明经两科。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时科举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各朝进一步完善。 2.作用:扩大了官吏人才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门第,隋唐,进士科,唐玄宗,归纳总结,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及影响 (1)演变规律 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品德才学。 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 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2)影响 科举制度是影响我国最为深远的选官制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积极性占主导地位,明朝之后消极影响更为突出。 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在执行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深化探究,探究点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一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材料二 见下图,举子看榜图,思考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 答案 科举制度。 (2)在汉代与魏晋时期,我国的用人制度又是怎样的?其选官依据是什么? 答案 制度: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 依据:察举制:德才;九品中正制:门第。 (3)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 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言之成理即可),返回,答案,反馈训练区,1,2,3,4,5,6,解析答案,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丞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丞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在不断加强 解析 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两项只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是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皇权在不断加强。,D,解析答案,1,2,3,4,5,6,2.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解析 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B,解析答案,1,2,3,4,5,6,3.“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 A.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导致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1,2,3,4,5,6,解析 图示是汉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是在吸收秦朝郡县制基础上实行的制度,排除A; 郡国并行制中封国势力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 郡国中王国独立性较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排除D。 封国中王国独立,容易与中央形成对抗,故选C。 答案 C,解析答案,1,2,3,4,5,6,4.“立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 由材料中“立行中书省十有一”可以看出这描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C,解析答案,1,2,3,4,5,6,5.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二者的渊源关系表现在( ) A.体现才能惟上的原则 B.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 C.体现程序公平的原则 D.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 解析 察举制强调“选贤任能”的原则,故B项正确; 察举制度除才能之外还重视品行,科举制度则才能惟上,故A项错误; 察举制不能确保程序公平、平等竞争,故C、D项错误。,B,返回,解析答案,1,2,3,4,5,6,6.唐朝前期,某平民子弟非常希望担任政府官员,为此他必须( ) A.掌握多门实用技术 B.刻苦攻读经典诗文 C.孝敬长辈并注意处理好邻里关系 D.投靠名门望族寻找靠山 解析 唐前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即经典诗文。,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