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89592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5 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岳麓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25 单元学习总结,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网络构建区,返回,知识总结区,线索梳理,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 1.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底,从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转变。主要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实现现代化。核心内容是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2.第二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原因是中共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核心内容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结果是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3.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原因是中共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有能力迎接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1)原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 (1)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3)意义: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人民公社化 (1)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 (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3)影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中共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并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制定了“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战略,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重点精讲,4.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GDP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5.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归纳比较,一、20世纪50年代中共制定的两条总路线的比较,二、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对外开放的区别 1.前提:前者,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代,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主动进行开放;后者,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国家主权遭到践踏,被迫开放。 2.目的:前者,为了更好地引进外资、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后者,适应了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 3.内容:前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外国资金,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后者,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返回,4.性质: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后者,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的,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5.后果:前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增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实力;后者,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方法探究区,典例分析 (2016江苏单科)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答案,解题规范 一定考向: “一五”计划。 二抓关键:题干中关于该海报创作的背景以及画面的主题内容。 三辨选项,解析答案,答案 B,高分策略指导图片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1)从图片外在形式看,一般分为三种: 图片类:包括人物图、文物(遗迹、遗址、遗物)图、艺术画、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寓意的漫画。 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 (2)命题特点: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查判读图片、提取信息能力。 (3)题型标志:题干中一般都有“据图可知”“反映出”“说明了”“佐证”“符合的是”等标志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难度中等。,解答技巧 (1)“四审”图片:一审图片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三审图片蕴含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间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及反映出的主题。 (2)“三判”选项:一是判定各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二是判定各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是判定各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