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路附近作业安全作业.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388455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线路附近作业安全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力线路附近作业安全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力线路附近作业安全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电力线路附近作业安全作业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电力线路附近作业安全作业(1)在作业过程中遇到不明用途的线条,一律按电力线处理,不准随意剪断。(2)在高压线下方或附近作业时,作业人员的身体(含超出身体以外的作业金属工具或物件)距高压线及电力设施最小间距应保持:1-35KV的线路2)5m;35KV以上的线路为4m。(3)当电力线在电信线上方交越时,必须停电后作业,作业人员的头部禁止超越杆顶,所用的工具与材料不准接近电力线及其附属设施(4)如需停电作业,必须事先与电力部门取得联系征得同意,约定具体停电时间,对停电线路应挂安全提示(警告)牌,并取下熔丝盒,作业人员对停电线路在作业前应进行验电,在征得电力部门同意后,由专业人员在电力线路上临时采取短路接地措施,作业时仍需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戴安全帽和使用绝缘工具;作业完毕后拆除短路接地设施,待电力部门验收后,再恢复送电。(5)上杆作业前,应检查架空线缆,确认其不与电力线接触后,方可上杆;上杆后,先对吊线搭接短路接地线后再作业。所用工具为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短路接地线应先连接接地端,后接吊线端,拆除时,应先拆导吊线端,后拆接地端。作业现场如无固定接地点时,可用临时接地钢针打入地下,其深度应不小于0.6米。(6)在电信线、电力线、有线电视线和广播线交叉的杆上作业时,严禁接触杆上的电力线、有线电视线和广播线及变压器、放大器等设备。(7)在电力用户线上方架设线缆时,严禁将线缆从电力线上方抛过,严禁压电力线拖拉作业,必须在跨越处做保护架,将电力线罩住,施工完毕后再拆除。(8)在高压电力线下方架设线缆,应在高压线与线缆交越之间做保护装置,防止在敷设线缆或紧线时线缆弹起,触及高压电力线。(9)当电信线与电力线接触或电力线落在地上时,除指定专人采取措施排除事故外,其他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禁止行人进入危险地带;不准用导电物体触动钢绞线或电力线,事故未排除前,禁止恢复作业。(10)在地下线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或平行埋设的地区施工时,必须反复核对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11)在带有金属顶棚的建筑物上作业,作业前应戴好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对顶棚进行验电,接好地线;作业人员离开顶棚后再拆除地线,拆除地线时,身体不准接触地线。(12)作业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使用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源接线盘,在供电部门或用户同意下指派专人接线;使用的导线、工具必须绝缘良好。第 3 页 共 8 页电力网无功补偿技术及安全运行随着变配电网络的不断扩展,电网容量持续增加,用户对电网无功电源的要求与日俱增。无功电源同有功电源一样,是保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电压质量、降低网络损耗以及安全运行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发、供电部门除了供给用户的有功负荷之外,还要供给用户一定量的无功负荷,有功负荷是用户的测量和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必须要消耗的电能量,无功负荷则是为了维护电源与用户的电感、电容设备之间磁场和电场振荡所需要的能量,而在电力系统网络中,这种能量是无法避免的。同时也说明电力网中,要保持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否则,将会使系统电压降低,电气设备出力不足,网络传输能力下降,损耗增加,严重时导致设备损坏,系统解列。解决好网络无功补偿问题,对电网降损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无功补偿的方式: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作功的能力,这就是无功补偿的道理。目前,无功补偿技术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采用的补偿方式一般有三种:1、集中补偿。补偿电容器组装设在变电站站内母线上,可手动或分组自动补偿。结合电网实际情况,选择按功率因数、电压无功、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或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兼滤波等不同方式进行补偿。2、动态无功补偿。由可控硅控制投切电容器,这种控制方式反应速度一般在20ms,投切时无充电电流和过电压,但由于可控硅有自然导通电压的特性,电容器投切是会产生谐波。3、供电线路分组自动无功补偿。一般用于厂矿企业、配电变压器低压部分就地补偿。在考虑无功补偿方式选择时,为了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尽量让发电机少发无功,对于用户所需的无功功率和电网中的无功损耗优先考虑在变电端予以补偿,以增加供电网络中各组成部分的允许温升和允许电压降下的输电能力,减少网络中的电能损耗。三、无功补偿电容器安装及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根据SD325-89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标准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规定:在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中、低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高压供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供电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在0.9以上。按照规范要求我们对功率因数值进行了统计。公司管辖范围内,拥有变电站四所,线路配电变压器159台。其中主城区由110kv枢纽站供电;配合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需要,于xx年建设了一所35kv配电变电站;同时为满足郊区大中型厂矿企业生产需要,新建一所110kv配电变电站。系统运行中,由于存在大量感性负载如线路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力设备,这些设备空载运行时均需吸收无功功率,所吸收的无功功率占满载是60以上,导致公司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电压下降,经监测发现线路功率因数在0.720.78之间,给企业及居民用户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根据提高功率因数需要确定补偿容量方式,经分析计算后,在35kv和110kv配电站分别安装了两套容量分别为900kva和1000kva的无功补偿装置,采用功率因数电压综合控制方式来提高系统电压水平。投运后,两站功率因数均达到0.91以上,补偿效果明显。对我们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及实际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加以说明,以提高大家对电容器安全使用的关注。1、安装接线应符合技术要求。集中补偿的电容器组,应建单独的电容器室,室内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日光照射。电容器组通过断路器和电缆连接到母线上。同时,对于中型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当电容器采用星形接线时,为防止系统单相接地电压升高,其外壳应与地绝缘且绝缘等级与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相符。2、环境温度的影响。电容器的运行温度是运行人员重要的监视项目。温度不超出允许范围是保证电容器安全运和达到预定使用年限的重要条件。运行温度过高,导致介质击穿强度的降低,或介质损耗的迅速增加。若温升持续,将破坏热平衡,造成热击穿。而在低温条件下,电容器内部将是负压,游离电压会下降。因此,不同地区电力部门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参照电容器技术规定要求选择相应类型,以保证运行的安全。3、电容器的过电流危害。电容器组投入瞬间由于电容端电压不能跃变,会产生合闸涌流,一般合闸涌流为正常电流幅值的68倍。对断路器的灭弧室产生很大机械应力,使灭弧室受到破坏,为防止合闸涌流造成的损坏,应尽量减少投切次数,或在电容器组中串入小电抗器。运行电压升高使电容器过流。由于电容器的无功功率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系统运行电压升高,无功电流也增大,导致电容器温度升高,不利于安全运行。在运行中要监视系统母线电压,发现异常及时采用调档等方法使运行电压保持在平衡位置。电源电压波形畸变造成电容器过流。电力系统中,厂矿企业使用大功率可控硅整流器作为直流电源广泛应用、电解工艺和变压器铁芯的饱和等,都会使电压的波形发生畸变,产生高次谐波,严重时会使补偿电容器与线路中感性负载形成振荡回路,出线电流谐振,导致电容器严重过负荷,造成熔丝屡断,电容器组无法投运。我公司下属110kv配电站工业用户多为此类性质,技术人员对该站内运行线路进行连续谐波测试,发现系统中高次谐波以5、7、11次较为严重,为此,我们在无功补偿装置中将电容器回路串联电抗率为12%的电抗器,抑制3次以上谐波。4、电容器的过电压危害。规程规定电容器在1.1倍的额定电压下可长期运行,但很多情况下,夜间承受的工作电压往往高出规定的电压允许值。运行过电压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影响,试验发现电容器寿命与电压的7至8次方成反比。如电压增高15%,其寿命可能缩短到运行于额定电压时的32.7%37.6%。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为避免产生过电压,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择具有较高额定电压的电容器而且要求电容值差别不大的串联在同一相,且三相差值不能过大。电容器组专设的断路器应选择合适,一般选用真空、SF6断路器等。而且操作中尽量减少电容器组投、切次数,避免频繁产生操作过电压冲击。5、严禁电容器组带电荷合闸。如果合闸瞬间电压极性正好和电容器上残留电荷的极性相反,两电压相加将在回路上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引起过热爆炸。所以,电容器组每次重新合闸,必须在断路器断开电容器组放电5分钟后进行。资料显示,某变电站曾发生由于110kv电源线路跳闸而重合,引起接与10kv母线上的电容器组爆炸,损坏了19台电容器的事故。要防止此类事故发生,首先要安装失压时能自动断开断路器的保护装置。其次运行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避免这类操作。第三,电容器端应并联放电电阻,使其停电后能自动放电,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在设备出厂前已将放电电阻并联入电容器组中。第 7 页 共 8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