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命题趋势及对策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84097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命题趋势及对策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 命题趋势及对策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 命题趋势及对策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及对策,语文考查的基本内容,积累及运用(含“规范”) 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写作(记叙文+实用文),考查的基本原则,科学性:绝不能有专业或非专业错误 语文性:导向性、语文味 梯度性:基础性、甄别性,语基考查,主要考点:依据课程标准,主要细化为字音、字形、字意,词语、句子、修辞、标点、诗词背诵、文学知识等; 值得关注:语法规范(句子主干、语段逻辑等),在语法教学缺位的前提下,学生语言运用的不规范。比如:辞不达意,病句多,标点符号运用意识淡薄;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不知道单复句,不会利用语法知识对长句进行成分分析,不懂得段落内、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文本阅读难以深入。等等。 过分强调“语感”,忽视了“语理”。 因学生在语言发展潮流中的迷失造成的种种语言运用不规范的现象。比如网络语言的运用,冯骥才说:“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烧伤度。” 一些不规范、不健康的“网语”的泛滥,不仅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干扰,而且对孩子的语言学习、道德养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语用考查,积累是“知”,运用是“识”。要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而且是“得体”地运用语言,这就得调动我们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认知(思维)能力,经过分析、判断、整合以后,把自己的想法用规范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运用”类题目通常会联系生活,就名著阅读、口语交际、地方文化、社会热点话题等因素展开,要求考生在“思维”和“表达”两个层面思考答题,题型灵活,视野开阔,一般属于中高档难度,具有一定区分度。,琳达拿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向你请教,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回答。(3分) 她说:“你好!我不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你能为我解释一下吗?” 你说:“ ” 示例一:你好!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可以好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等到了爱好读书的时候,却没时间、没精力好好读书了。这样解释,你明白了吗?(得3分) 示例二:你好!真不好意思,我很想帮你解释,但是我也不会。我们一起去请教别人,好吗?(得2分) 示例三:对不起,我也不懂(得1分)。 示例四:我也不懂,你去问别人吧(得0分)。 评分要点及说明:说话得体,1分;语言简明,1分;对联解读,1分。 对对联的解读只是考查的目的之一,不能因为考生不理解对联的内涵,就全盘否定,表达得体、语言简明,同样是考查的目的。,下面是三则毕业留言,请你选择一则留言简要评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好友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生活中,你是我的良朋好友;学习上,你是我的竞争对手。有你一路陪伴,真好! 愿你上好学校!找好工作!嫁好老公! 这道题的表述形式很能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即将分别的初三学生为了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留言簿短短的一两行字上费尽心思,既要情真意切,又求表达新颖。命题者给出的三则留言中,前两则无论是化用诗词、巧用对比的表述形式,还是真挚健康的情感表达,都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语言“评析”空间,后一则又对考生施以正确的价值引导。题目的形式和内涵,都洋溢着语文的味道。,一切语言实践都离不开社会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无可非议。关键是,不能为形式而形式,语用题与“活动”联姻,应该以语言文字为媒,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考题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形神兼备”。,语用题考查方向:“活”、“真”、“用”。 教学中,要适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尽量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并就语言表达提出要求,避免死读书。,古诗文考查,考查依据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古诗文阅读,诗歌考查,“作诗不过情景二端”,题型再变,归纳起来一句话:诗人是如何借用形象巧妙表达情感的。 形象+情感+技法,(15年南通)(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 (15年淮安)(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15年扬州)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品味精彩语言:主要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赏析艺术形象:通过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赏析诗歌意蕴; 领会诗歌主旨: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态度; 赏析艺术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建议 要“背”,但不能盲目地“背”,更不能止步于“背”; 要“练”,但不能盲目地“练”,要讲求方法; 课内外相结合,精“背”精“练”精“讲”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 不要求“深”,重在积累,而且要突出重点。,文言文考题特点,积累层面的考查字面浅显; 运用层面的考查迁移能力、根据语境推断语义; 理解层面的考查“文”“言”兼顾,重整体理解,一般不涉及评价。,示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益两使促之 使者恚,欲收悦 使者下阶谢,乃已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悦不迎,岂有恙乎?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文言文复习策略,课内基础要落实,抓重点,不纠缠; 课外阅读不可少,重迁移,不畏惧; 精讲精练相结合,培兴趣,养根本。,现代文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量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会决定语文素养的高低。光靠做题是不可能提升语文素养的,题海战术只会败坏学习语文的胃口,让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兴趣,甚至讨厌语文,不喜欢阅读。” 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为教而考,还是为考而教?,“为教而考”:强调“考”是“教”的延伸,“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更好地“教”;“为考而教”:说明“教”成了“考”的附庸,“教”被“考”绑架,必然功利化、程式化,失去了语文应有的丰富性和灵动性。 现实是什么?不言自明,令人担忧。,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题型概述 整体把握类(思路、结构、线索) 概括中心类(思想、观点、特征) 提取要点类(概括事例、分论点、说明要点等) 赏析品味类(语言表达) 体味揣摩类(形象、情感、心理等) 评价辨析类(针对做法、观点,发表意见) 拓展迁移类(结合生活进行联想、补充等),说明文、议论文的题型相对固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怕读。 文学作品看似简单易读,其实表达含蓄,耐人寻味。要追求真正“读懂”。,坚持日常非功利化阅读,变“阅读”为“悦读”!这是务本! 现代文阅读是失分的重灾区,“止损”的关键不在“多做”,而在于“精做”要精练、反思、再做。 引导学生跨越“审题关”:其实,答题的方向、命题老师的意图已经全部包含在题目的要求当中,而大部分同学对题目只是“扫视”,没有认真审题。 引导学生预判答案:去掉废话,看看剩下什么 “干货”。,写作,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南通)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盐城) 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比如,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扬州)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淮安) ,中考作文评判的三个维度 第一维度:认知能力; 第二维度:叙事能力; 第三维度:表述能力。,内容:选材是否切题是最低标准,稍高一点是切题且有新意(社会生活的时代性要求,角度细腻,有真情实感),再高一点是有没有“真货”(情、理、趣)。 高分不难得(评分原则:鼓励打高分,反对打保守分,不回避打低分,合理拉开档次),要求创新是比较高的要求,但只要结合个人生活感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较好文章。,策略,强化思维训练; 强化范式引领; 强化片段精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