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欧阳修,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简介作者,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李 白 杜 甫 苏 轼 王安石 李清照 辛弃疾,青莲居士 少陵野老 东坡居士 半山老人 易安居士 稼轩,太白 子美 子瞻 介甫 幼安,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写作背景,读准字音,滁 壑 蔚 琅 潺 酿 辄 暝 晦,ch h wi lng chn ning zh mng hu,伛偻 佝偻 携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 翳,y l gu lu xi li li yo s gng y,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面的众多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深秀:幽深秀丽,尤:格外,环:环绕,诸:众多,各,壑:山谷,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给它命名的。,名:命名,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辄:就,故:因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意:情趣,寓:寄托,滁州西南琅琊山,山行六七里的酿泉边,环滁之山 琅琊山(远景) 酿泉、醉翁亭(近景),空间顺序: 由远而近,由大而小; 由全部到局部,再由局部到个别,第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分析:第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又如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就散了,云气聚拢来,岩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暝:昏暗,开:散开,霏:雾气,晦:昏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夏天)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霜露洁白;(冬天)水位下落,石头显露,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秀:发荣滋长,发:开放,“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绝:断,伛偻:驼背,指 老人,提携:指小孩,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清澈,酒味醇香;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临:到,渔:捕鱼,洌:清澈,陈:摆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下,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的人,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颓然:这里形容醉醺醺的样子,酣:酒喝得畅快,第三段共写了多少幅画面?请给这几个画面加小标题,并概括本段内容。,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游之乐,(1)滁州人民游山之乐 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不绝,作用:(1)表示他们生活无忧,心情愉快。 (2)滁人能享受闲息的生活,全因太守 能好好管理滁州,政治清明。(衬托) (3)写出作者因看见百姓生活安稳 而倍感安慰。,(2)太守与宾客宴游之乐 就地取材以供饮食 宴会中热闹之情况,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第三段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醉“?,全段的核心是“太守醉“。前面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都是陪衬,都是为写太守醉“。太守的“醉翁之意“何止在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因此,表现出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从:跟随,去:离开,已而:不久,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然而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乐其乐:前一“乐”是形容词用做意动词,以为乐.后一“乐”是名词,乐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谓:是,述:记录,记述,以:用,写宴罢尽兴而归,各得其乐 禽鸟之乐:鸣声上下 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之乐:乐其乐,第4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写禽鸟 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本文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呢?,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乐人之乐,与民同乐,本文的“乐”字始终与一个字相联,这个字是 -醉 如何理解本文的“醉”? 陶醉-于山水,于政绩 酒醉-排遣被贬的郁闷,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醉翁亭记写作思路,出自本文的成语,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彻底暴露。语出醉翁亭记。,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的景象。语出醉翁亭记。,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或是别有用心。,2、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道路曲折。今常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而”的用法(连词),A 表并列 B 表承接 C 表修饰 D 表转折 E 表因果,例 1朝而往,暮而归 C 2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 3杂然而前陈者 C 4 日出而林霏开 B 5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A 6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E ? 7 临溪而渔 B,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特殊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