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81943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主梳理】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复兴中华文化的求索: (1)奉行“全盘西化”或“_”,无法使中华文化复兴。 (2)_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 点。 (3)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_ _的前进方向。,文化复古主义,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以_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_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_文化。 (2)必要性: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 华_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 文化焕发生机,实现_的梦想。,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传统,文化强国,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建设文化强国: (1)重要性:是发展_的宏伟目标,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_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_相 匹配。 (2)必由之路:走_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和谐,文化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必然性。 我国社会制度、_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_的要求; 我国文化自身_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增强国家_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两者是路径和_的关系。,发展道路,优秀历史文化,发展规律,文化软实力,目标,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键:增强全民族_ _。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_和_。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和要求: (1)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2)表现:对中华文化_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_充满信心。 (3)要求: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展前途,发展道路,强国目标,【思考辨析】 1.提高全民族素质必须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 ) 提示:此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发展文化事业强调社会效益,发展文化产业强调经济效益。( ) 提示:此观点错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产业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 ) 提示:此观点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的事,与个人关系不大。 ( ) 提示: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与每个人紧密相关。,核心考点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2)要求: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2.建设文化强国,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知识拓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的问题。自觉和自信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只有坚持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拥有文化自信,才能够激发和深化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指向的目标,是文化的自强与文化的繁荣发展。,【重点突破】 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考题体验】 1.(2014广东文综)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 ) 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A. B. C. D.,【解析】选B。“不妄、不苟、不敢”的理念要求我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廉政文化,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缺乏辩证、客观、全面的态度。,2.(2013安徽文综)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解析】选C。,【加固训练】 1.(2014西安模拟)最近各地卫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了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 B. C. D.,【解析】选B。最近各地卫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最美”系列节目,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错误,排除;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决定文化发展方向。,【迁移应用】 经典素材: 戛纳魅力中国周活动引世界注目 2013年6月18日第六十届戛纳创意节迎来“中国日”,将正在进行的戛 纳魅力中国周引入高潮。其间,中国文化的魅力借助广告业界各项 活动展现在海滨城市戛纳,也吸引了参加戛纳创意节的各国人士。各 种充满中国元素的展示活动吸引了各国人士。在节会场馆门口,人们 争相与熊猫人偶相拥合影,由汉字、刺绣图案、中国红构成的宣传画 随处可见。在各国参会展台中,中国广告人设置的“金狮抛绣球”展 台引人驻足。“Chinese Kung Fu”(中国功夫)、“Panda”(大熊猫) 等中国文化特有事物成为人们口中的热门词。戛纳创意节历史悠久,能够有今天的影响力是不断积累的结果。中国广告业也需要不断积累,才能更好、更广泛地将中国文化介绍传递给世界。 思维导向:第六十届戛纳创意节迎来首个“中国日”体现什么文化道理? 提示:可以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文化交流,更需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回答。,核心考点二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方面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突破】 为什么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怎样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1)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2)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4)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考题体验】 3.(2014石家庄模拟)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教育是因为( )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 B. C. D.,【解析】选D。中“决定性作用”表述错误;中“中心环节”表述错误;正确表述了教育的重要性。,4.(2014宁德模拟)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网文引发网民和媒体强烈共鸣,广为传播。下列认识与该网文主题不一致的是( ) A.自觉维护我们国家荣誉利益 B.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 C.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D.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利,【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要求为“与该网文主题不一致”,“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强调祖国的重要性,即要自觉维护我们国家荣誉利益,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故排除A、B、C。D观点与题干主题不符,题中“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没有涉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利,故入选。,【加固训练】 2.(2013菏泽模拟)2012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大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 ) 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把经济效益放在文化产业的首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提高文化产业的公益性 A. B. C. D.,【解析】选B。“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了。“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体现了。文化建设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观点错误。题干中不能体现。,【迁移应用】 经典素材: 首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高峰论坛开幕 2015年1月,首届中国文化企业战略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论坛以“新常态新思维新路径:文化企业的战略转型”为主题,旨在会商文化企业的发展蓝图,探讨当代中国条件下文化企业的振兴之路。中国文化企业战略高峰论坛将积极开创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为探索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提供不竭动力。 思维导向:中国文化企业战略高峰论坛体现了什么文化道理? 提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事业建设。,【素材链接】中国文化市场的挑战 中国在文化发展中遇到的挑战是非常大的,中国虽然在经济上有着越来越快的发展,但文化却没有跟上。中国是有着5 000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国,这里之所以不用文化大国来称谓中国,是因为中国文化在现在的世界文化市场上占有率比较低。 有数据表明,目前世界的文化市场,76.5%是被欧美国家所占有,我们整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只占19%,就在这19%中,日本就占掉了全球文化市场的10%,韩国占3.5%,而中国只有1%左右。,建设文化强国 促进发展繁荣 【热点点击】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材料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福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文化方面特作如下规定: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命题角度】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的原因。 提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示:(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必须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4)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热点专练】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C.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 D.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决抵制外国的文化,【解析】选D。注意本题要求选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借鉴外国优秀的文化成果,抵制外国腐朽落后的文化而不是所有文化。因此D是错误的。,2.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过程中,福建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文化惠民项目建设的群众评价与反馈机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共建共享。这有利于( ) 增强人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将文化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中心 维护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A. B. C. D.,【解析】选B。“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共建共享”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维护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符合题意;全省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说法错误;说法错误,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