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配制讲解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80831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配制讲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配制讲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配制讲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配制,考点一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1)含义 (2)特点:对于某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密度、质量分数均 不变 ,但所含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 改变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三大类型 (1)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 注意: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根据密度计算溶液体积的单位一般是mL,要 注意单位换算。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计算公式:c= (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为溶液密 度,单位gcm-3;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 (3)溶液稀释、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1)溶液稀释 a.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1=m22。 b.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c.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 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c1V1+c2V2=c混V混。 特别提醒 (1)c= 中的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 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2)将CuSO45H2O晶体溶于水,溶质是CuSO4;将Na、Na2O、Na2O2溶于 水,溶质是NaOH;将SO3溶于水,溶质是H2SO4。 (3)氨气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时仍以NH3作为溶质。,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0.1 mol/L的NaCl溶液表示的是1 L溶剂中溶解0.1 mol NaCl的溶液( ) (2)将0.1 mol氧化钠溶于水并配成1 L溶液,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 ) (3)将1 mol NaOH溶于500 g水中,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4% ( ) (4)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通入水中并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 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 ),(5)从100 mL 0.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为0.01 mol/L,含 NaCl 0.001 mol ( ) (6)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 (7)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1 molL-1 ( ),答案 (1) (2) (3) (4) (5) (6) (7),2.(1)配制500 mL 3.6 mol/L的稀硫酸所需18 mol/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2)常温下,将0.1 mol/L的NH4Cl溶液与0.1 mol/L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 混合液的pH=7,则c(N )= mol/L,c(Cl-)= mol/L。,答案 (1)100 (2)0.05 0.05,解析 (1)根据稀释规律知: 0.5 L3.6 mol/L=18 mol/LV,解之得V=0.1 L=100 mL。 (2)c(Cl-)= =0.05 mol/L 由pH=7知c(H+)=c(OH-) 根据电荷守恒有c(Cl-)+c(OH-)=c(H+)+c(N ),则c(N )=c(Cl-)=0.05 mol/L。,题组一 溶液浓度的含义和基本计算,1.(2016黑龙江绥化模拟)200 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1.5NA 个,含金属离子NA个,则该硫酸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2.5 molL-1 B.5 molL-1 C.7.5 molL-1 D.2 molL-1,答案 A 1.5NA个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NA个金属阳离子 的物质的量为1 mol,设金属离子的化合价为x,根据电荷守恒可知,x 1 mol=1.5 mol2,x=3,故金属阳离子为+3价,所以该硫酸盐可以表示为 M2(SO4)3,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硫酸盐为0.5 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2.5 molL-1。,2.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 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 A.0.1(b-2a)molL-1 B.10(2a-b)molL-1 C.10(b-a)molL-1 D.10(b-2a)molL-1,答案 D 根据题意,500 mL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为100 mL。每份中 n(Ba2+)=a mol,n(Cl-)=b mol,根据电荷守恒得n(K+)=(b-2a)mol,则c(K+)= =10(b-2a) molL-1。,题组二 溶液浓度的巧算,3.(2016湖南邵阳二中月考)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1.62 g,在该溶 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 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不考虑Al3+水解) ( ) A.0.4 molL-1 B.0.3 molL-1 C.0.2 molL-1 D.0.1 molL-1,答案 D 溶液中Al3+为1.62 g,物质的量为 =0.06 mol,则溶液 中n(S )= n(Al3+)= 0.06 mol=0.09 mol;加入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为0.1 molL-10.3 L=0.03 mol,故n(Ba2+)=0.03 mol,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 的反应为S + Ba2+ BaSO4,则剩余S 的物质的量为 0.09 mol-0.03 mol=0.06 mol,所以反应后溶液中S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故选D。,4.(1)将30%的硫酸与同体积的20%的硫酸混合得到a%的稀硫酸,则下列 关系正确的是 。 a=25 a25 a25 a25 a25 a25 无法确定,解析 当等体积混合时,设浓溶液的密度为1,稀溶液的密度为2,体积各 为1 L,则混合后= = 25%=1+ 25%,则当12时,如H2SO4溶液、HNO3溶液,25%;当12 时,如氨水、酒精溶液,25%。,答案 (1) (2) (3) (4),方法技巧,1.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混(V1+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 。,2.溶质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 同一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等体积混 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a%+b%)。 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混 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1 gc 还是1 gc ),混合后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 (a%+b%)。 以上规律概括为“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均值均在中间找,谁多 向谁靠”。,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 (1)特点,(2)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 是否漏液 。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 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 b.用“能”或“不能”填空 不能 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不能 作 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 不能 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 体; 不能 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2.配制所需的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烧杯、 玻璃棒 、 容量瓶 、 胶头滴管 。,3.溶液配制 (1)过程示意图,(2)配制步骤 (以配制500 mL 1.00 molL-1NaOH溶液为例),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用固体NaCl配制0.5 mol/L的溶液所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 滴管、容量瓶 ( ) (2)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 棒引流 ( ) (3)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 ) (4)分液漏斗、滴定管和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 ) (5)为了配制方便,可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或量筒)中进行溶 解(或稀释) ( ) (6)若量取7.2 mL溶液,应选用10 mL量筒 ( ) (7)将10.6 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 ),答案 (1) (2) (3) (4) (5) (6) (7),2.【多维思考】 (1)实验室需要950 mL 0.20 mol/L的NaCl溶液,需称取NaCl固体的质量 是多少? (2)配制时两次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 (1)实验室没有950 mL的容量瓶,因此只能按1 000 mL配制后,再 取950 mL,即计算NaCl固体时,应按1 000 mL计算。1 L0.2 mol/L58.5 g/mol=11.7 g。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转移时用玻璃棒引流。,题组一 溶液的配制步骤及其仪器分析,1.下列关于溶液配制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B.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如图1所示 D.配制溶液,如图2所示,答案 A 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作稀释或溶解药品的仪器,应该用 烧杯溶解硝酸钠,然后等溶液冷却到室温,再将硝酸钠溶液转移到容量 瓶中,故C错误;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故B 错误;定容时改用胶头滴管,使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不能用烧杯 加水,故D错误。,2.(2016江西樟树四模)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配制1 molL-1 的稀H2SO4 100 mL,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下列仪器:100 mL量筒;10 mL量筒;50 mL烧杯;托盘天平;1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玻 璃棒。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B. C. D.,答案 A 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 molL-1=18.4 molL-1,配制1 molL-1的稀硫酸100 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V = =0.005 4 L,即5.4 mL。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 步骤为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量取浓硫酸时需要用 到10 mL量筒和胶头滴管,稀释浓硫酸时需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转移溶 液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定容时需要用到10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所以 正确顺序为。,误区警示 (1)容量瓶使用方面 不能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能用于稀释浓溶液。,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2)溶液配制方面 如图所示,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 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但不能接触瓶口。 在使用容量瓶的过程中,如需要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 上,以免瓶内液体体积因受热而发生变化,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滴加蒸馏水。,题组二 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烘干 ( ) (2)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 ),答案 (1) (2),4.(2017安徽合肥)某学生配制48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 可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 ) A.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 B.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答案 C 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导致所配溶液中 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A错误;移液时,有少量液体 溅出,导致所配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B错 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 小,溶液浓度偏大,C正确;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 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错误。,技法总结 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 (1)根据cB= 可知,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溶液配制过程中引起了nB和V 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B比理论值小或V比 理论值大,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B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都 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2)导致cB偏低的错误操作:垫滤纸称量NaOH固体;左码右物(用游码);称 量时间过长(潮解);洗涤或转移时溶液溅出;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定容 超过刻度线时用滴管吸出液体;定容时仰视;定容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 线再加水。 (3)导致cB偏高的错误操作:砝码生锈;定容时俯视;未等溶液冷却至室温 就定容。,考点三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题组一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比例式法 1.(2016黑龙江大庆段考)铁、铜混合粉末18.0 g加入到100 mL 5.0 mol/L FeCl3溶液中,剩余固体质量为3.2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 B.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0.75 mol C.反应后溶液中n(Fe3+)=0.10 mol D.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8.0 g,答案 B 铁的还原性强于铜,把铁、铜混合粉末加入氯化铁溶液中,铁 先与铁离子反应,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Cu + 2Fe3+ Cu2+2Fe2+ 64 g 2 mol m1 0.5 mol Fe + 2Fe3+ 3Fe2+ 56 g 2 mol m2 0.5 mol m1=16 g,m2=14 g,溶解的金属质量是18 g-3.2 g=14.8 g,则两种金属都参与反应,Fe3+完全反应,剩余的金属是铜,故A、C错;设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是n1,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是n2,64 g/mol n1+56 g/mol n2=14.8 g n1+n2=0.25 mol 解得n1=0.1 mol,n2=0.15 mol 则混合粉末中含有的铜的质量是0.1 mol64 g/mol+3.2 g=9.6 g,故D错误; 溶液中n(Fe2+)+n(Cu2+)=0.1 mol+0.15 mol+0.5 mol=0.75 mol,故B正确。,2.(2016辽宁沈阳二中月考)已知:2NaAlO2+CO2+3H2O 2Al(OH)3+ Na2CO3。向含2 mol NaOH、1 mol Ba(OH)2、2 mol NaAlO2的混合液中 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答案 A A项,通入1 mol二氧化碳,先发生反应:Ba(OH)2+CO2 Ba-CO3+H2O,则消耗1 mol二氧化碳,生成1 mol碳酸钡沉淀,故A错误;B项,通入2 mol二氧化碳,先发生反应:Ba(OH)2+CO2 BaCO3+H2O,消耗1 mol二氧化碳,生成1 mol碳酸钡沉淀,剩余的1 mol二氧化碳与2 mol氢氧化钠恰好反应:CO2+ 2NaOH Na2CO3+H2O,则沉淀只有1 mol,故B正确;C项,通入4 mol二氧化碳,先发生反应:Ba(OH)2+CO2 BaCO3+H2O,消耗1 mol二氧化碳,生成1 mol碳酸钡沉淀,剩余3 mol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O2+NaOH NaHCO3,消耗2 mol二氧化碳,最后1 mol二氧化碳与NaAlO2发生反应:2NaAlO2+3H2O+CO2 2Al(OH)3+Na2CO3,生成2 mol氢氧化铝沉淀,故生成沉淀总物质的量为3 mol,故C正确;D项,通入5 mol二氧化碳,依次发生反应:Ba(OH)2+CO2 BaCO3+H2O、CO2+NaOH NaHCO3、2NaAlO2+3H2O+CO2 2Al(OH)3+Na2CO3、Na2CO3+CO2+H2O 2NaHCO3,所以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3 mol,故D正确。,思维建模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 (1)根据题意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已知条件,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参加反应的纯净物之间的量 的关系,因此,不纯物质的量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量,未参加该反应的物 质要设法除去。 (3)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求出未知量。 反应中各物质的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下:,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 b c d 质量之比为 aMA bMB cMC dMD 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气体体积之比为 a b c d 不同物质的相同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可以按上述比例进行。解题时要注 意方程式中对应关系的单位问题。一般来说,在一个题目里如果都用统 一的单位,不会出现错误,但如果题目所给的两个物理量单位不一致,再 换算成同一个单位,有时显得很繁琐,这时只要做到两个物理量的单位 “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aA(g) + bB(g) cC(g) + dD(g),题组二 关系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3.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如下:向一定量水样中加入适量MnSO4和碱性 KI溶液,生成MnO(OH)2沉淀,密封静置;加入适量稀H2SO4,待MnO(OH)2 与I-完全反应生成Mn2+和I2后,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至终点。测定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O2 MnO(OH)2 I2 S4 写出O2将Mn2+氧化成MnO(OH)2的离子方程式: 。 取加过一定量CaO28H2O的池塘水样100.00 mL,按上述方法测定水样 的溶解氧,消耗0.010 0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13.50 mL。计算该水样 中的溶解氧(以mgL-1表示),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2Mn2+O2+4OH- 2MnO(OH)2 在100.00 mL水样中 I2+2S2 2I-+S4 n(I2)= = =6.75010-5 mol nMnO(OH)2=n(I2)=6.75010-5 mol n(O2)= nMnO(OH)2= 6.75010-5 mol=3.37510-5 mol 水中溶解氧= =10.80 mgL-1,解析 1 mol O2得4 mol e-,1 mol Mn2+失2 mol e-,故O2与Mn2+按物质的 量之比12反应。,4.(2017湖南常德模拟)为了测定NaClO2粗品的纯度,取粗产品10.0 g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取出1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再加入足量酸化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NaClO2被还原为Cl-,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23滴淀粉溶液,用0.20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标准液20.00 mL,试计算 NaClO2粗品的纯度: 。(提示:2Na2S2O3+I2 Na2S4O6+2NaI),解析 题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Cl +4I-+4H+ Cl-+2I2+2H2O,2Na2S2O3+I2 Na2S4O6+2NaI,由此可得关系式:Cl 2I24Na2S2O3,n(Na2S2O3)=0.20 molL-10.02 L=0.004 mol,则n(Cl )=0.001 mol,所以1 L溶液中n(NaClO2)= 0.001 mol100=0.1 mol,则10.0 g粗产品中m(NaClO2)=0.1 mol90.5 gmol-1=9.05 g,NaClO2粗品的纯度为 100%=90.5%。,答案 90.5%,技法总结 关系式法: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 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量 的关系写出关系式。如:把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清的石灰 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 Fe2O3 2Fe+ 3CO2, CO2+Ca(OH)2 CaCO3+H2O 则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上述例子中也可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 得出COCaCO3。 (3)根据电荷守恒也可列关系式。如Na2SO4溶液中2Na+S 。,5.(2016宁夏银川模拟)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 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 B. C. D.,题组三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答案 B 设样品中含有NaHCO3杂质的质量为x,则 2NaHCO3 Na2CO3+CO2+H2O m(减少) 284 106 62 x (w1-w2)g = ,解得x= g 则(Na2CO3)= =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 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 这种物理量可以 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反思归纳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 (1)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2)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即“上下一致,左右相当”。,题组四 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6.(2016山东潍坊质检)25.6 mg Cu 与含1.410-3 mol HNO3的浓硝酸恰好 完全反应,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假设反应中只 产生NO和NO2) ( ) A.6.72 mL B.13.44 mL C.22.4 mL D.33.6 mL,答案 B 根据氮原子守恒解答。n(HNO3)=2nCu(NO3)2+n(NO)+n(NO2),则n(NO)+n(NO2)=1.410-3 mol-2 =0.610-3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610-3 mol22.4 Lmol-1=13.4410-3 L=13.44 mL。,7.(2016河北保定月考)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 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 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 ) A.5.6 g B.11.2 g C.22.4 g D.33.6 g,答案 C n(S )=0.1 L6 molL-1=0.6 mol,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则有n(Cu2+)=n(H+)=n(Fe3+),设Cu2+、Fe3+、H+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n,根据电荷守恒得:2n+3n+n=0.6 mol2,解得n= 0.2 mol。Cu2+、H+、Fe3+都能与Fe反应生成Fe2+,最终所得溶液为FeSO4溶液,则n(FeSO4)=0.6 mol,根据Fe原子守恒可知,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6 mol-0.2 mol=0.4 mol,质量为0.4 mol56 gmol-1=22.4 g。,8.(2016河北百校联盟大联考)钴的氧化物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及超导 材料等领域。取一定量的钴的氧化物(其中钴的化合价为+2、+3价),用 480 mL 5 mol/L盐酸恰好完全溶解固体,得到CoCl2溶液和4.48 L(标准状 况)黄绿色气体。通过计算可以确定该氧化物中Co、O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 ( ) A.11 B.23 C.34 D.56,答案 D 由得失电子守恒有n(Co3+)=2n(Cl2)=2 =0.4 mol,由 电荷守恒有n(Co原子)总=n(Co2+) 溶液= n(Cl-)= (0.48 L5 mol/L-2 )=1 mol,所以固体中的n(Co2+)=1 mol-0.4 mol=0.6 mol,根据化 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物中n(O)=(0.6 mol2+0.4 mol3)2=1.2 mol,故该钴氧化物中n(Co)n(O)=1 mol1.2 mol=56,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