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逐字逐句翻译.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379428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逐字逐句翻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国论逐字逐句翻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国论逐字逐句翻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苏 洵,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 苏洵为文,成就显著。论文大多是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能切中时弊。著有嘉佑集。欧阳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宏伟”。,秦强 楚大 齐富,六 国 论 (宋 苏洵),1 、六国:除秦以外的齐、楚、 燕、韩、赵、魏六国。,解题,2、“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 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 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朗读六国论,体会作者的观点 读准字音:,六国互丧sng 暴p霜露(通“曝”) 草芥ji 与嬴 y 洎j 当与秦相较 tng ( 通“倘” ) 为国者wi 无(通“毋”)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 国 论 (宋 苏洵),六国 破灭,非 兵 不利,战 不善,弊 在赂秦。,非:不是,赂:贿赂,六国的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赂秦 而 力亏,破灭 之 道 也。,而:连词,表因果;,道:原因,拿土地贿赂秦国因而实力亏损,这是亡国的原因。,亏:损,削弱,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或:有人,互丧:彼此都灭亡,率:都,皆,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曰:“不赂者以赂者丧。,以:因为,(回答)说:“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盖:因为,完:形作动,保全,因为不贿赂秦国失去了强大的援助,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以:用,秦国除用攻占取得(土地)外,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之:助词,无实义,而:连词,表修饰,其实:那实际 (古今异义),比较秦国所得到的土地,与战争取胜得到的土地,那实际上相差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亡:丧失的(土地),其实:它的实际 (古今异义),诸侯所丧失的土地,同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那实际上也相差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则:连词,那么,固:原本,本来,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担心,原本就不在于战争啊。,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厥:代词,他们的,暴:冒着,以:副词,才,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思:句首句中句末语气词,之:取独。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的地方”等。,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之:代词,代土地,以:介词,把,他们的子孙对待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它们送给别人,好象抛弃小草一样。,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后:这样;而后(古今异义),今天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这样而后能够睡一夜安稳觉。,得:能够,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而:连词,表承接。,起身看看四周国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厌:通“餍”满足,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贪暴的秦国的欲望不能满足。,之:助词,的,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之:代秦,之:代赂秦的各国,(诸侯)送给秦国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迫。,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而:连词,表承接,判:分,清清楚楚,所以不用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辨清楚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至于:的结局(古今异义),固:本来,到落到全部覆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讲本来应该这样。,理:名作状,从道理上讲,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以:介词,用,得之:得理,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事:名作动,侍奉,为服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迁灭:灭亡,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交好,亲附,而:连词,表转折,(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不免:不能幸免,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六 国 论 (宋 苏洵),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始:起初,其:代词,代他们的,义:名作状,从道义上,按照原则,坚持正义,略:谋划,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是故:因此,所以,而:连词,表转折,斯:代词,这,效:功效,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至:到,以:用,为:作为,始:才,速:形作动,招致,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六 国 论 (宋 苏洵),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于:介词,对,而:连词,表并列,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失败了两次,战胜了三次。 (注意句式变化),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者:结构助词,再:动,有两次,却:使动,使后退,后来秦国有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尝:通“曾”,曾经,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洎:及,等到,以:介词,因为,为:成为,其:它,代赵国,而:连词,表转折,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终:形作动,坚持到底,六 国 论 (宋 苏洵),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且:况且,而:连词,表修饰,诚:实在,确实,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智力:智谋,势力 (古今异义),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向使:假使,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六 国 论 (宋 苏洵),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数:天数,命运,理:天数,命运,当:通“倘”,假使,易量:轻易估量,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较量,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较:较量,抗衡,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以:用,以:用,礼:名作动,礼遇,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六 国 论 (宋 苏洵),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则:那么,下:名作动,吞下,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连词,表转折,为:被,劫:胁迫,挟制,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为所 被动句,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引申为不断地,于:介词,到、向,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土地),而走向灭亡。,以:而,六 国 论 (宋 苏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wi 动词,治理,为:介词,表被动,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其:代词,代六国,于:介词,比,而:连词,表转折,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趋势。,可以:可以,用/凭借 古今异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苟:假如,以:介词,凭借,天下之大:名+之+形定,偌大的天下,从,跟随,故事:旧事,前例(古今异义),是:指代,这,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