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379347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重点与难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xx年9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走出机舱,漫游太空,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人类开发太空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讲述新课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2)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导与练P79思维启迪1: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是什么?)2、瓦特改良蒸汽机:(1)改良经过:单动式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联动式蒸汽机:18世纪80年代,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蒸汽机的改进:增加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2)主要用途:除用作提水外,还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1)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2)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伴随着城市化,近代意识形成,如竞争意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变革意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变化;(3)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如美国人富尔顿于1807年发明“萨凡纳”号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等。瓦特蒸汽机应用于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4)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合作探究】1:“蒸汽时代”到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1)环境污染开始,以化石燃料、以燃煤动力为基础,通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排放工业污水来发展经济,造成了环境污染;空所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煤消费量同步,汽车产生的废气、工业污水、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大气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等,直接污染食品污染盘中餐;(2)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越来越贫穷,,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抗加剧;(3)加剧殖民侵略和掠夺,拉大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差距。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背景(1)蒸汽动力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2)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1831年,法拉第经过7年反复试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制造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他又制造了一台利用磁力产生电流的机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此,打开电能宝库的大门。2、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设问:为什么电力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完善和改进;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合作探究】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相同点: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电气革命的影响:(1)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工业获得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2)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3)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并产生了垄断组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4)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电灯给城市带来万家灯火,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们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1946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促使美国加紧对休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诞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即。2、互联网的功用:(1)功用: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标志着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丰富多彩。例如,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2)特点: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3、互联网的影响: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为传统产业提供新的市场和支持;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5)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外来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青少年对虚拟世界的沉迷。【知识整合】1、结合必修二,比较中外近代科技成就:时间人物发明项目国别最早出现于中国1733年凯伊飞梭英国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机”英国1769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英国1779年克隆普顿骡机英国1785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英国1807年富尔顿蒸汽机驱动轮船美国1814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国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最早的蒸汽机车是“0号”机车19世纪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英国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万能蒸汽机”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英国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1866年西门子发电机德意志格拉姆电动机比利时1876年贝尔电话美国第一部电话开通于南京1885年戴姆勒、本茨三轮汽车德国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美国第一架飞机是1909年冯如制成。爱迪生1000多项(耐用白炽灯)美国18世纪富兰克林避雷针美国19世纪伏特电池意大利1837年莫尔斯有线电报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建于台湾。2、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中国科技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西方科技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3、与西方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何;中 国西 方经济上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政治上封建制度开始衰落,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科技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包括科技的交流。这个时期, 来华传教士带来了一些西方科技(如利玛窦),但没有促使中国科技完成质的突破。殖民扩张,开拓市场。市场的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迷恋于“之乎者也”间,陶醉于故纸考据中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人”的解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4、“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区别:时期动力(能源)信息传播方式工业革命前人力、畜力等马车蒸汽时代蒸汽机蒸汽机车、轮船电气时代电力、石油电话、留声机、飞机、汽车信息时代原子能(核能)互联网5、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国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客观上瓦解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着中国封建思想文化,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深层次的影响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影响(1)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在经济,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及邻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当时国内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国科学家在太阳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