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优盐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78215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优盐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优盐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5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优盐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 四 章,第15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是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中的常考题型。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栏目导航,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二、地质剖面图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衍生出多种变式图,现举例如下:,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第一步:判定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三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三进一出”的为岩浆; (2)“三出一进”的为岩浆岩; (3)可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物指向的为沉积岩,含有化石或具有层理构造的为沉积岩;变质作用指向的为变质岩)。,第二步:判读箭头的地理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第三步:结合题目具体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题目往往结合某一具体岩石构成的景观命题,或涉及某一具体地点地形、地貌、地质状况,要求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或分析某种地貌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例1福建南碇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面积0.07 km2,海拔51.5 m。岛上上百万根玄武岩排列有序,被称为“海上兵马俑”。左图是南碇岛景观图,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 A内外力共同作用 B外力作用 C重力作用 D内力作用 (3)在岛上旅游还可能看到( ) A古生物化石 B古火山口 C喀斯特地貌 DU型谷、角峰,A,D,B,解析 第 (1)题,根据材料,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类型是玄武岩,是喷出岩,属于岩浆岩。根据箭头方向,右图中的甲由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喷出岩,A正确。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丁是沉积岩,B、C、D错误。第(2)题,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直接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D正确。形成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内力作用,不是外力作用、重力作用,A、B、C错误。第(3)题,在岛上旅游还可能看到古火山口,岩浆喷出的通道,B正确。岩浆岩中不可能有古生物化石,A错。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C错误。U型谷、角峰是外力作用形成,D错误。,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常见的地形剖面图,二、地质剖面图判读,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甲、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如图3中乙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甲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体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2中处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第一步: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可以结合图中的图例、地层的层序、岩层的侵入关系等确定出岩层的新老关系。 (1)一般岩层越老,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位置越靠上; (2)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则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 第二步: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和地形 首先从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判断出岩层的形态,然后根据岩层的形态特点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利用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背斜和向斜。地形类型看海拔高低变化。,第三步:判断岩层运动特点和地质构造应用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2)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也可能伴随着上升运动; (3)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 (4)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情况,以利于施工和安全等。,例2(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B,B,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第(2)题,新生成的沉积岩地层在未经历构造变动之前是水平的。图中所示甲、乙两部分地层均不水平,可推知该地在乙地层形成之后经历过一次褶皱变形,后经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然后才形成甲地层,由甲地层不水平可推知甲地层形成后又经历过一次褶皱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