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74090 上传时间:2019-11-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教材问题解答,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代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 ”。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答案,历史叙述,推恩令,推恩令废除分封制:推恩令并不是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如汉朝实行的刺史制度、郡国并行制即为创新。,深度点拨,易混易错,2.唐朝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 ,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代 (1)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 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节度使,藩镇割据,文官,通判,答案,(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形成了 、冗兵和 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行省制度 (1)措施 地方设 ,长官由朝廷任命。 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 管理。,冗官,冗费,行中书省,宣慰司,答案,(2)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 的开端。,省制,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不存在独立的行政体系。 (2)地方服从于中央,中央服从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 (4)地方权力分散。 (5)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考核。,归纳总结,答案,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因此不能认为行省制度只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区内军政要务。,深度点拨,探究点1 汉唐地方制度 材料,答案 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存在问题:汉唐时期都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的弊端。,答案,深化探究,图一 汉代初期形势图 图二 唐代后期形势图,思考 材料中图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两幅图说明当时的制度下存在什么问题?,探究点2 北宋地方制度 材料 本朝(北宋)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思考 据材料概括,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举措有哪些。,答案 (1)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3)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答案,探究点3 元朝行省制度 材料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宋濂元史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与宋代相比,在地方行政区设置方面有什么特点。,答案 元朝在地方行政区设置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创新体现在行省制度的创立上。,答案,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代: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 、侍中等,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 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历史叙述,尚书令,答案,(2)影响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 ,保证了 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4.宋代:增设参知政事、 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 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皇权,枢密使,中书省,答案,三省六部制下的制衡不同于现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三省虽互相制约,但必须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这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本质区别。,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总趋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深度点拨,易混易错,(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权力相对集中,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机构有一定简化。 (2)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并不是说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误区警示,探究点1 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 材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思考 (1)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有何特点?,答案 中书省草拟政令,上承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 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答案,深化探究,(2)有人认为唐初的三省六部制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案 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也可以集思广益。并且由于唐太宗借鉴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添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由于最终决策权属于皇帝,所以从根本上看,这一制度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它只是一种“皇权下的民主”。,答案,探究点2 唐宋中央官制的比较 三省六部制自隋唐开创以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有些朝代的演变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但是唐宋两代差别不是太大。那么,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的措施有何异同?,答案 (1)相同点: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 (2)不同点:唐朝加强了三省六部的职能,宋朝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答案,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实行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采取 ,选用官吏注重门第。 3.隋唐:科举制 (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 ,科举制形成。 (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历史叙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士科,答案,(3)作用 把读书、 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 ,加强了中央集权。,考试,中央,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整体趋势是: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扩大了统治基础,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官员素质不断提高。,名师指津,答案,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归纳总结,探究点1 对科举制的认识 材料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思考 你对科举制有何看法?,答案,深化探究,答案 (1)积极: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消极: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探究点2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规律 试从选官的标准、方式、影响和作用等方面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基本规律。,答案 (1)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以才学为主。 (2)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 (3)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影响我国最为深远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积极性占主导地位,明朝之后消极影响更为突出。 (5)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答案,返回,课堂小结,反馈训练区,1.汉代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1,2,3,4,5,6,解析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就是为了分割王国的势力,解除其对中央的威胁,故选C。,C,解析答案,2.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隋唐”“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平衡”,是指三省之间的分权与牵制。,C,解析答案,1,2,3,4,5,6,3.唐太宗时期,某年正月初三,忽报塞外敌人10万余众来犯中原,形势危急。于是皇帝急召众大臣商议对策。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解析 三省中的中书、门下、尚书省职权分别为草拟政令、审核政令、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对外交战应由尚书省交给兵部处理。,B,解析答案,1,2,3,4,5,6,4.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地方财政开支 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解析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措施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A,解析答案,1,2,3,4,5,6,5.省制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其开端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解析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解析答案,1,2,3,4,5,6,6.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解析 从汉至元,上述政治机构的设置目的是解决君权和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这两对矛盾,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从所学知识中可知A、B、D三项表述都不正确。,C,返回,解析答案,1,2,3,4,5,6,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 思考: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答案 说明两个问题:(1)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2)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答案,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答案,答案 (1)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答案,(3)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二、学习延伸 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返回,答案 (1)特点:形成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着地方行政,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使地方分权势力无法与中央对抗。 (2)评价: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一方面保证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