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课_明清君主专制得加强,黄宗羲语“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你如何理解?,读一读,想一想?,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内阁的发展演变: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 国史大纲,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宰相与内阁首辅的不同,继朕而嗣大位者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其众人必集,同议谋以治国政,务期斥奸佞举忠直可也。 清太祖实录卷八,材料说明了什么?,继朕而嗣大位者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其众人必集,同议谋以治国政,务期斥奸佞举忠直可也。 清太祖实录卷八 说明:努尔哈赤遵从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有利于发挥满洲贵族的集体智慧,强化统治力量。对君权构成极大束缚。国君没有绝对权力,个人权势受到严重挤压。,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廷寄,军机处的设置及特点?,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明清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非常手段加强君主专制?,材料一:据统计,明太祖在位的洪年武间(1368-1398),全国大小武装起义达一百八十余次之多。 材料二:明太祖有次召见各郡富民时说:“汝等居田里、安享富税者,汝知之乎?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材料三:“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的日益发展,土地的买卖更加频繁,随着地权的转移,地主身份的变动也更加频繁。到明清时期,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有了退佃和离主的自由,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削弱,地主对佃农的超经济控制强制相对削弱超经济控制是地主阶级借以实现他们对佃农榨取剩余劳动的必要手段。因此,地主阶级就要求凌驾于整个社会社会之上的封建政权集中更大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对农民实行更加严酷的超经济控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