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357578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兰亭集序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兰亭集序优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王羲之,兰 亭,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关于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共324字。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兰亭诗的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或由山水抒发玄理。写游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酒友之乐、诗赋之雅,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王羲之:“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 孙统:“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进而写在山水陶冶中忘记忧愁。 王玄之:“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王徵之:“散怀山水,萧然忘羁。”在山水游览中体认玄理的作品, 王羲之:“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从山水中感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 谢安:“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则是表现万物浑一,莫辨彭殇的思考。,兰亭诗以及集序标志着文人已开始留意于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文的兴起。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文学流派的形成也有着推动作用。,有关“序跋”,“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作者,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原籍琅琊人(山东临沂),世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王羲之出身于两晋名门望族,祖父王正为尚书郎,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伯父王导是东晋丞相,另一伯父王敦是东晋,军事统帅。朝廷召王羲之为侍中、吏部尚书,辞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法,后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行、草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后世誉之为“书圣”。,魏晋人每于三月初三,到水边洗濯祈福,被称为禊事。东晋永和九年三月的这一天,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列坐在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觥 。,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起来,编成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0余字的序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谓魏晋文学的尾声,全篇流连山水,探问生命,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注音释义,癸u:天干的第十位。 禊x事:一种洗濯祈福的祭祀。 会稽kuij:郡名。 激湍tun:流势急的水。 流觞shn:盛酒的杯顺流而下,人取而饮。 曾zn:乃,竟。 契q:符契;竹木刻成,分成两半,可为凭验。 殇shn:未成年死去的人。 感慨系x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字词积累,魏晋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人生无常。文人或关心人生,或逃避现实,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多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廊清天下的盼望,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互见,呈现出慷慨悲凉的色彩。这种审美趋向,影响了魏晋文学创作的整个历史时期。,背景,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作者以情感饱含的笔触,记叙了兰亭的山水佳胜和宴会盛况,进而抒发了对世事变幻、死生无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但作者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时盛行的死生等同的虚无哲学观,于悲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流连与珍惜。这在崇尚老庄、沉迷玄学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全文仅320余字,先记兰亭盛会,再论人间死生。情景互见,淋漓满纸,也启人思考。,整体感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 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第一段,(之),adjn.贤士,adjn.年轻人,年长的人,都,定语后置,之,定后标志,用来,实在,副词作动词,穷尽,古:水的旁边;今:次要的地位,长,状后句,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叹,使动,使流,使动,使舒展、放开,总结,乐,人众,地胜,事趣,时美,兴雅,名作动,喝酒,流觞曲水,流觞曲水图,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流觞曲水,当年王羲之邀集41位友人举行曲水流觞的地方。曲水全长30余米,想当年,王羲之与名士们列坐在曲水两旁,装有酒的杯子(称之为“觞”)在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飘流,由于水流曲折,觞时流时停,按规定,觞停止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否则就要罚酒。这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古之“曲水流觞”处,返回,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于)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人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事物之中,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就高兴地自我满足起来,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第二段,通“取”,选取,竟,兼词,“之于”,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对自己暂时得意,发语词,表下面将发议论,介词,通过,古今异义:胸怀抱负,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第二段,大,形作名,大事,怎么,以为最终结局,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古:以前 今:方向,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思绪和心境有了怎样的变迁?,(联想),岂不痛哉,相聚的欢乐,岂不痛哉!,痛什么 ?!,理清第二段思路: 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 首先来自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痛:对快乐人生的贪恋不满足、对乐境易逝的眷恋、对生命的短促无奈与伤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第三段,:“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状语后置句,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将对于这篇文章有所感触吧!,第三段,古义:这篇文章。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的原因,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悲“什么?,悲夫!,悲夫,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由今之视昔,以今及古 以今推来 沧桑感、 厚重感,理清思路:,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一死生”“齐彭殇”,返回,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乐,痛,悲,作者思想情感,思想观点:,死生亦大矣。,情感,乐 痛 悲,王羲之兰亭集序,甲骨文,实物,拓片,大盂鼎,攻吴王夫差鉴,篆书,秦隶,汉隶,草书,王羲之行穰贴,张旭作品(局部),张 旭 草 书,毛泽东书法作品,颜真卿 -多宝塔埤,苏轼-赤壁赋,王羲之-姨母贴,启功作品,启功临米芾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