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分析.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348948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7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分析,目录,一我国医疗行业现状 二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三五大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分析 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五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六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展望,一我国医疗行业现状,1.产业结构 2.产销情况 3.盈利情况,1.产业结构,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制造技术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 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2.市场规模,国际市场规模 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 美国、欧洲、日本共同占据超过80%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 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国家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器械市场将会持续增长。,国内市场规模 医疗器械的朝阳性已经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壮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加的主要区域。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发达国家这两者的销售额比例约为1:1,而我国仅为1:10,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20.81%。尤其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产量居世界第一。,3.产销情况,2010年一季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产销情况良好明显好于09 年,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增速环比增长,产成品资金占用环比下降。2010 年12 月,我国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139.38 亿元,同比增长26.9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2.10 个百分点。2 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41.13 亿元,同比增长0.5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18 个百分点。,2010年12月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产销情况,二、美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美国器械市场占据了全球41%的市场份额。美国本土主要有3个州以医疗器械着称,即:加利福尼亚州(美西)、明尼苏达州(美中)和马塞诸塞州(美东)。其中,明尼苏达州的支柱产业就是医疗器械,并有数以千计的医疗器械企业,拥有众多国际巨头的总部。,01,02,03,美国最大的市场为植入类医疗器械,增长最快的产品为诊断器械。,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最好发展医疗器械的平台和环境,但奥巴马政府在今年初针对医疗器械开征“销售税”着实让美国医疗器械走入低谷。没有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美国医疗器械产业可谓进入了严冬,大量的创新型企业融资出现困难。,图表,美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三、五大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分析,2015年我国专业健康体检市场容量在164亿元,预计2016-2020年市场容量CAGR 为25%左右,到2020年达到520亿元左右,专业体检市场份额也逐年提升。,1、健康体检,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产业链延展性极强,WHO的研究表明,人类1/3的疾病是通过健康体检得到的信息反馈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根据卫生部门统计数据,我国2014年体检市场规模约为3.73亿人次,相较2009年的2.30亿人次增长了62.17%,CAGR为10.15%,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相比我国2014年人口普查总数13.68亿来说,占比仅 27.27%,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日本约有70%的人每年享受体检服务。由于行业发展原因,我国健康体检行业仍以医院等医疗机构为主,民营机构作为新兴势力,正在快速崛起。 2002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国内专业健康体检行业不断发展,行业监管不断完善。2009年9月1日健康体检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后,国内健康体检市场逐渐规范。2015年我国专业健康体检市场容量在164亿元,预计2016-2020年市场容量CAGR 为25%左右,到2020年达到520亿元左右,专业体检市场份额也逐年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健康体检市场前景巨大。 健康体检机构作为连接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上游对接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中游与医院等医疗机构平行,下游直接对接体检客户。目前我国专业体检机构已逐渐呈现出服务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的明显差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和慈铭体检,三家公司市场占有率合计约36.2%,非连锁体检机构较多,市场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2、体外诊断,空间大、发展迅速的细分领域,体检行业直接面对民众,主要具有的是服务属性。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s, 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血液、尿液等组织及分泌物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目前临床诊断信息的80%来自体外诊断,在健康评价与疾病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 体外诊断产品分为试剂、仪器、校准品、质控品等,其研发与生产涉及生物、化学、医学、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的融合。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包括各级医院、临检中心、体检中心、血站等,部分产品也可在普通家庭中使用。 根据EvaluateMedTech公布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行业增速和市场规模预测,IVD产业位列全球各类医疗器械销售额排名第一,增速近6.1%,高于器械行业总体增速。目前我国IVD整体市场大约360亿元,预测到2019年时将达到723亿元的规模,CAGR高达18.7%,是生物医药板块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远高于医药制造业行业平均增速。,2、体外诊断,空间大、发展迅速的细分领域,从检查方式分类,IVD可以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血液学、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等等,其中生化、免疫和分子诊断三项在日常医疗诊断中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分子诊断和免疫诊断中的化学发光均属于近些年兴起的新兴技术,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而从检查所发生的地点,IVD又可分为检验科诊断和床边诊断(POCT)。其中检验科诊断发展时间较长,以精确化、规模化为主要目标,为检验科打造最专业的产品。床边诊断则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大多追求便携化、快速化,多用于手术室、ICU、基层诊所等需要短时间获取检测结果的地点。也有针对普通人群自行使用而设计,追求实用简单易上手的床边诊断产品。,3、医学影像,政策鼓励第三方影像平台,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的某部分,以非侵入式的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它包含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行业主要分为上游医学影像设备及耗材和下游影像诊断服务。 医学影像同样也是全球医疗器械规模中名列前茅的细分行业。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 2013数据,全球医疗影像设备2012年达到244亿美元规模,2013年达到302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达到490亿美元的规模,2010-2020年CAGR为7%。其中到2020年中国占据12%的市场,即58.8亿美元。 在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跨国企业占据了75%以上的份额。我国企业在低端影像设备上基本达到大型跨国企业的水平,而在中高端市场,仍有较大差距。,4、基因测序,精准医疗在诊断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的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以及个体行为特征等。 基因测序在预防中主要使用2大类技术:一是通过全基因测序检索一些重大疾病对应的易感基因估算患某类疾病的概率,从而针对性调节日常生活习惯来减少或延后疾病的发生;二是通过血液、唾液等途径跟踪检测基因异常或变异,在疾病潜伏期或发生早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目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产前筛查与诊断即属于第二类的应用,而肿瘤检测则根据测试目的不同分别应用易感基因检测和基因变异检测。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成熟以及测序成本的下降,基因测序技术逐渐进入到产业化阶段。随着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基因测序行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5、康复市场蓝海空间巨大,康复是现代医学“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复医疗改善功能障碍,提升生活品质。康复使患者重新获得功能改善幵适应正常社会生活,是现代医学“预防、临床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残疾人及脑血管病、肿瘤、创伤等术后患者。大量实践证明,积极的康复可以明显提升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提升生活品质,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需要。 中国康复医疗市场近200亿元,人均康复费用仅15元,相比康复体系成熟的美国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人均康复费用约80美元,差距明显。 2010年卫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3288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24.6%,其中仅一半开设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338所,占全国专科医院总数的9.1%。 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测算:千亿规模幵不遥远,美国康复大发展的历史正在中国重现。,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 2、技术因素 3、社会因素,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 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2、技术因素,3、社会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 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五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新医改带来发展契机,09年初,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将在三年内累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疗改革,这些投资将带给医疗器械市场较大的增量。新医改注重基层和基础,中央财政的支出很大一部分也将落在基层,而政府采购的品种无疑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从2008年到2010年,我国有80多亿元的资金投向农村医疗器械的采购,这主要受益于新医改下国家对农村基层市场以及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一些基础的医疗器械例如超声波诊断仪、生化分析仪及X光机等将显著受益。医疗器械和器具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必然会受益于整个行业扩容所带来的利好,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也将显著受益。,2、挑战跨国集团加大进入步伐,新医改将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农村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设备的升级,然而,国外的跨国医药集团也早已注意到了这点,新医改方案提出后,它们纷纷加快进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步伐。这些跨国集团包括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它们不但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还组建了专门的医疗服务队伍,并开发出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产品。,新医改是这次外资企业转变发展策略进入我国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罪魁祸首”,以前,我国低端的医疗器械市场基本上是本土企业的天下,然而现在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扩容将对低端医疗器械首先带来利好,于是,这些外资企业看准机会,纷纷进入这个市场。因此,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应该提高警惕,因为外资企业已经瞄准了这块巨大的“蛋糕”,我国本土的医疗器械企业也不能再“高枕无忧”。,六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展望,1.医疗新兴发展器械行业 2.医疗新兴产业技术,1.医疗新兴发展器械行业,一:医疗器械行业并购热度高,但趋于理性 1.医疗健康领域并购热潮不减。 2.医疗器械领域并购领域分散。 3.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被上市公司占据,强者恒强,大吃小。 4.中国国医疗器械国际化趋势明显。,01,02,二、骨科器械与生物材料 1.定位先进制造业,整合、细化、做强。产业基金成功入股多数本土制造企业,在产业做大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产业做强尚未看到明显效应。 2.骨科植入物现状:创伤领域销售额国产70%,市场高度分散;脊柱领域销售额国产36%,市场相对集中;关节领域国产销售额30%,市场寡头垄断。,03,04,三、诊断试剂/影像设备 1.IVD行业快速增长,整体市场规模预计约200亿,中国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2.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格局激烈。 3.行业属性和内在要求驱动,并购势在必行。 4.免疫和生化是两大主要市场,分子诊断发展快,市场还很小。 5.IVD发展方向:自动化的一体化诊断,POCT、搭配诊断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基于移动互联的跨界创新。 6.医疗成像市场扩张迅速、成像需求增长,其中超声设备增长快。,四、心脑血管领域 1.心脑血管是个大细分行业。从产品和技术看,心脑血管容易出现大产品,如支架类似的明星产品,整个领域是产业、资本界竞相追逐的热点。 2.冠脉支架是明星大产品,植入量增长迅速,但由于招标和竞争的因素,价格有所下降。 3.心血管介入的未来趋势:PCI中血管内超声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运用、血流储备分数检测运用、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运用、PCI机器人等。,1.传统医疗技术主要针对医疗。新兴医疗技术定位:从医疗到健康,智能医疗的模式。基于互联网技术、电子消费产品、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所创造的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的模式。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诊断、监护、治疗、给药、服务、个性化医疗等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2.医疗新兴产业技术,紧密围绕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健康促进的需要,突入融合、无创检测、动态监测、微创治疗、精确治疗等新技术发展方向,提高医生医学诊疗水平,提高患者舒适度。,3.以可穿戴医疗为例,可穿戴设备在科技圈的大红大紫已经逐步漫延到医疗行业,试图充分满足用户对于健康管理的刚性需求。可穿戴技术在颠覆健康医疗模式上将激发巨大的潜力,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健康信息的收集、节省医疗成本、缩短诊疗流程。,2.医疗新兴产业技术,谢谢, 合作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