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案5 单元学习总结,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网络构建区,返回,知识总结区,一、全面认识戊戌变法,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其最本质的意义。,3.从戊戌变法运动的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权力斗争,又有“帝党”与“后党”的宫廷斗争。,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历史意义,1.原因 (1)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因此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而中国封建统治有着近2 000年的历史,清朝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机制,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阶级力量对比的悬殊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只是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企图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有限的改革,这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走不通。 3.历史意义 (1)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所以,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 (2)从变法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从变法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三、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内容之间存在哪些 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1.差异 (1)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变革官制、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 (2)光绪帝虽然在变法诏书中接受了维新派的许多主张,但对上述政治要害问题,却只字未提。,2.说明 (1)从光绪帝这方面看:说明光绪帝并不是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也不是什么维新派皇帝,仍是封建皇帝。他之所以支持变法,一是在严重民族危机之下不甘心做“亡国之君”,希望通过变法巩固清朝统治,二是企图借变法之机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2)从维新派这方面看:说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和妥协性。早在宣传维新思想之初,康有为就高举“托古改制”的大旗,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依据。后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而没有提“变官制、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四、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返回,方法探究区,例题 (2014山东高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向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审题思路,审题思路 第(1)问从材料中“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光绪帝仍然主张“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也就是只学习西方的器物,中国的伦理纲常仍然是根本;而康有为认为“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此可以看出他主张进行根本变革,变革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答卷实录,答卷实录,实录点评,实录点评 (1)书写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审题出现失误,第(1)问忽视了光绪帝和康有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即“富国强兵”;第(2)问应答出光绪帝的主张。,规范作答,规范作答 (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解题技巧总结 历史材料型题提取信息的方法 1.立足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研读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容进行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论。 2.加强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语句。,3.走出四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注意记录材料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历史和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从深层次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四是不能将史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需要运用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对比分析。,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