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课件(培训).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342708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身份识别课件(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患者身份识别课件(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患者身份识别课件(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明眼科,患者身份识别,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 查对制度 识别“患者身份” 评审标准细则核心条款 3.1.2.1, 每个人有不同的身份: 环境 身份 ID 社会姓名身份证 医院患者手腕带,身 份,患者身份的重要性,患者: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使用腕带的必要性?,什么是腕带?,患者腕式识别带(以下简称信息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是对在医院接受诊疗患者的一种信息识别,是整个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手腕带为一次性无毒防过敏的医疗专用材料制成,不易损伤患者皮肤,所写的信息不会因水或摩擦而褪掉。 我院手腕带有机器打印、手写两种类型。,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姓名 性别 年龄 床 号 住院号 过敏史 血型,腕带佩戴的目的,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手术、外出检查等) 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 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 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 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信息,腕带使用的重要性,腕带,查对,正确执行, 腕带使用管理要求,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到病房后,护士接待新患者时双人核对腕带上的信息与患者本人身份准确无误后佩戴。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过敏史、血型。 腕带原则上戴于患者左手腕部(或右手腕脚踝),松紧适宜以可容纳一小指为宜,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医务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若遇到患者识别腕带丢失或严重损坏等情况,病房护士应重新补写腕带,经两人重新核对后补戴。 患者出院时,病房护士为患者安全去除腕带,按生活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原则,1、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时,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语言、行为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 2、实施有创或高危护理活动前,应主动使用两种以上 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3、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腕带上应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等信息。 4、急诊急救过程中,一时无法辨认患者身份时,可先给患者临时命名或编号,待病情稳定后再作进一步的身份确认。 5、治疗前,应有两位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份的核对“双人核对”,必要时主动邀请患者/家属参与部位确认。 6、对于患者中的特殊人群,在特殊场所(如急诊科、中心输液室、产房等人员流动快、风险高的诊疗场所),接受特殊治疗(如放疗、化疗、手术、拔牙等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时,应特别强调有效的身份识别,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伤害。,一、入院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当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与意识/精神正常、沟通无障碍的患者充分沟通,协助填写相关资料,确认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出生年月、住院号、身份证号码,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二、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的识别,特殊人群: 指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婴幼儿、痴呆者。 1、患者就诊时,护士应通过陪伴者获得患者真实身份。 2、患者入院时,应填写手腕识别带,并与陪伴者核对无误后,系手腕带于患者手腕。 3、无陪伴的患者,按身份不明患者进行识别。 4、对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失聪、视力差、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护士可借助笔纸、卡片、手语等工具,确认患者身份。,三、身份不明(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通过电话联系给身份不明患者挂号获取病历号。 2、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病历号)、 性别、 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 命名方式 :1)无名日期数字 例:无名氏201308201 2)无名住院号 3、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无名日期数字、住院号、性别等,并在必要时报告行政总值班/医务部。 4、收费处根据行政值班/医务部批示办理相关手续。 5、对于那些费用无法落实且当时病情相对稳定的身份不明者,报告行政总值班/医务部并与政府部门联系后,按政府规定送指定医院。 6、如患者离开急诊室其身份未得到确认,办理住院或以无名出院,通知相关部门(行政总值班/医务部) 。,身份明确后:,(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并换上有患者正确的姓名、年龄等信息的手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室护士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并通知收费处修改患者入院资料。,患者转交接时的身份识别, 患者转接时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因分娩、手术或因治疗需要科室间转接时(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双方应认真查对交接,确保病人身份正确。 转出科护士: 1、完善病历记录,全面评估患者,检查腕带信息是否准确清楚。 2、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腕带特殊标示,医务人员专人护送。 3、填写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记录患者身份信息及病情变化。 转入科护士: 1、详细交接患者,反向查对,由患者(或家属)自述姓名。 2、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核对腕带信息。 3、无名氏患者,护送人员详细交代,核对腕带信息。 4、核实无误后签写转科交接记录,挂床头牌, 修改腕带信息:科室 和床号。,(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历、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例:急诊科、病房间的患者转接流程,患者抢救完毕需入病房继续治疗者,由急诊科抢救医生电话通知病房,让病房做好交接准备。 患者从急诊科转移到病房的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必须考虑到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及时迅速,安全稳当的进行转运。 患者送至病房时,急诊科医生和病房医生进行交接班,核对患者资料、病情、注意事项等;病房护士须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病房护士核对转科交接记录单,双签字。,(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病历、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检查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准确填写患者信息。 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人员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交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患者身份识别、核对程序,建立床头牌 ,责任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患者入院,意识不清、语言表达障碍者 核对腕带信息,准确无误,实施治疗、护理;一项信息不符, 重新查对核实,治疗护理前(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介入或有创治疗操作)查对,两种识别方法:床头卡、腕带, 反向查对(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 陈述患者姓名),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床号等,确认患者身份。 2、对急诊患者、中心输液室、住院患者按规定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等。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必须经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4、腕带若损坏需更新时,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同样需要经双人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二),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完善并落实护理各项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在进行标本 采集、给药或 输血等操作前, 必须严格执行患 者身份识别查对 制度,应至少使 用两种身份识别 方法(床头卡、 腕带,双向核对),对能有效沟通的 患者,实行双向 核对法。即除了 核对床头卡以外, 还必须要求患者 自行说出本人姓 名,确认无误后 方可执行。,对无法有效沟通 的患者,如手术 、昏迷、神志不 清、无自主能力 的重症患者,在 诊疗操作前除了 核对床头卡以外 必须核对腕带, 识别患者身份。,在实施任何介入 或有创诊疗活动 前,实施者亲自 与患者(或家属) 沟通,作为最后 确认的手段,以 确保对正确的患 者实施正确的 操作。,例: 用药治疗、输血前患者身份识别,1、查对用药、输血医嘱,保证给准确的患者实施治疗。 2、用药治疗、输血前必须严格查对,核对床头牌信息,使用反向查对,让患者和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核对正确无误后执行。核对患者姓名的标准用语:应使用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的标准问句,以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回答为准。不得采用“你是xxx病人吗?”等含患者姓名的问句。 3、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核对“腕带”信息。 4、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床号、性别等。不可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5、查对患者身份信息与输液卡、输血单上信息查对完全一致后,方可执行。,如何提高身份识别的依从性?,身份识别对策,对策一 加强对患者腕带标识佩戴的监督,首先从管理下手,加强监督检查,把握3个重点时段。 入院当天:护士长评估新入院患者对腕带的认知情况,护士健康教育到位情况;每周12次对腕带依从性进行专项检查,了解患者佩戴的依从性;出院时了解患者对此感受,并及时将情况向全科护士反馈,以改进工作偏差,确保患者标识系统良性运转。,身份识别对策,对策二 规范护士行为:一方面向全体护理人员耐心讲解身份腕带,对快速确认患者身份、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尽量减少护患纠纷的作用,转变护士传统的查对模式,将腕带查对纳入患者身份确认的常规工作。要求护士书写时字迹工整,便于辨认。,身份识别对策,对策三 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规范护士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随时提醒患者:为了您的安全,请随时戴好腕带,解决患者心理上的拒绝。,我们的工作目标 质量第一 安全第一 病人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