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重要性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341536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盆重要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骨盆重要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骨盆重要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盆的重要性,林玲,一.骨盆的基本信息,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才完全融合。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骨盆被斜行的界线分为两部:界线以上叫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窝部;大骨盆参与腹腔的组成。界线以下叫小骨盆,又称真骨盆,其内腔即盆腔,前界为耻骨和耻骨联合,后界为骶、尾骨的前面,两侧为髋骨的内面、闭孔膜及韧带,侧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线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软组织称为会阴。 小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又称为入口,由界线围线;下口又称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后方前为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下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耻骨下支在耻骨联合下缘所形成的夹角叫耻骨角,男性约为7075,女性角度较大,约为90100。假骨盆与产道、性功能无直接关系。真骨盆容纳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及邻近的输尿管、膀胱、尿道、直肠等器官。,人体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倾斜,女性的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所以男女骨盆有着显著的差异。女性骨盆主要表现为:骨盆全形短而宽阔,上口为圆形,较宽大,下口的各径(矢状径和横径)均较男性者大,加之尾骨的活动性较大,耻骨联合腔也较宽,坐骨结节外翻,从而使骨盆各径在分娩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二.骨盆关节与特点,骨盆关节 (一)耻骨联合 两耻骨间有纤维软骨联接。 (二)骶髂关节 位于骶骨与髂骨间,有宽厚的骶髂骨韧带连接。 (三)骶尾关节 活动性较大,分娩时可后移2cm,使骨盆出口径线增大。 特点 (一)骨盆四壁 耻骨联合短而宽,耻骨弓角度较大,骶岬突出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圆筒形,浅而宽。 (二)骨盆入口 近乎圆形或椭圆形。 (三)骨盆出口 宽大、坐骨结节间距宽阔。,骨盆线及平片观看,股骨颈干角,股骨干轴线和股骨颈轴线相交内侧的夹角,称为股骨颈干角,正常值为110140。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儿童平均为151。大于140为髋外翻,小于110为髋内翻。,沈通氏线,股骨颈内缘延长至耻骨下缘的弧线。正常为光滑、连续的弧线影。髋关节脱位时,此线不连续。,帕金(Perkin)方格,经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中心画水平线AB,再通过两侧髋臼外上缘引垂线CD和EF,AB线与CD、EF线分别相交,两侧髋关节各分为四个区域称帕金方格。正常时,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内下区域内,当髋关节发育性脱位时,股骨头骨骺则位于外上区域。,新生儿髋关节间隙,新生儿骨盆正位片,通过两侧髋臼Y形软骨作连线称为Hilgenreiner线,简称H线。股骨上端距H线之距离为上方间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之距离为内侧间隙,正常均值上方间隙为9.5mm,内侧间隙为4.3mm,若上方间隙小于8.5mm,内侧间隙大于5.1mm,应怀疑髋关节半脱位。若上方间隙小于7.5mm,内侧间隙大于6.1MM,可诊断髋关节脱位。,髂颈线,髂骨外下缘与同侧股骨颈外缘弧形连续线影。为判断髋关节脱位的参照线。,髋臼深度,耻骨联合上缘与髋臼外上缘连线至髋臼底的最大距离即为髋臼深度。正常成人:男13(718)mm,女12(918)mm,临床上常与CE角配合使用表示骨髋臼发育程度。,髋臼覆盖率,骨盆周围肌群,包括背肌、腹肌、盆底肌、下肢肌肉的一部分。,背阔肌,位置:位于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肌遮盖,为三角形扁肌,是人体中最大的扁阔肌。 起点:起于下6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及下3肋骨侧面。 止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C8)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 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并协助吸气。,竖脊肌 (骶棘肌) 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三部分。 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两侧,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槽沟内。呈长索状。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神经支配:竖脊肌受全部脊神经后支支配。(C1-L1) 止点:棘肌止于颈、胸椎的棘突;最长肌止颈、胸椎的横突和颞骨乳突;髂肋肌止于肋骨的肋角。,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气。,腹直肌,位置: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前后被腹直肌鞘包裹,为扁长带状肌,长度平均26cm,中点宽度8cm,肌纤维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隔。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相连,防止腹直肌收缩时移位。 起点:起于耻骨上缘。 止点: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及胸骨剑突。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 (T7L1)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降肋拉胸廓向下,协助呼气。,腹外斜肌,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为扁阔肌。肌纤维由外上向下斜行。此肌腱膜下缘形成腹股沟韧带,架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 起点:起于下8肋骨外侧面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 止点:止于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组成。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并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下拉胸廓,呼气,并使脊柱屈。,腹内斜肌,位置: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为扁阔肌。 起点: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及腹股沟带外侧2/3。 止点:止于下3肋及白线。其腱膜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组成。 神经支配:髂腹下神经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同侧回旋,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腹横肌,位置:位于腹内斜肌深层,为扁阔肌。 起点:起于下6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神经支配:髂腹股沟神经 止点:止于白线。其腱膜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壁。 功能:维持腹压。,腰方肌,位置: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为长方扁肌。 起点:起于髂嵴后部第25腰椎横突。 止点:止于第12肋骨、第12胸椎体和第14腰椎横突。 神经支配:腰神经前支(T12-L3)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第12肋骨下降,助呼气。并参与维持腹压。,盆底肌肉,肛提肌是由髂骨尾骨肌、耻骨直肠肌、耻骨尾肌共同组成。为一对四边形薄扁肌,起于耻骨后面与坐骨棘之间的肛提肌腱弓,纤维行向内下,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和肛尾韧带。肛提肌构成骨盆盆底,承托盆腔脏器,并对肛管、阴道有括约作用。 会阴深横肌位于小骨盆下口的前下部,肌束横行附着于两侧的坐骨支。 尿道括约肌位于会阴深横肌的前方,环绕在尿道周围。,盆底肌肉训练法简介,第1、2周,包括三组动作: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肉,一收一放为一组,每组维持10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快速收放,每组2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尽可能久地收紧盆底肌肉,每天一次,每次1030组。 第36周:臀部向外转动;尽量将臀部往上提;扭胯,使之尽量向一侧倾斜。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30下。 第710周:站立,缓慢收放盆底肌肉;站立,快速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相当于肩宽的两倍,缓慢收放盆底肌肉;在收放盆底肌肉的同时,完成起立、下蹲的动作。以上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510下。 第1114周:提肛时小步跳跃;提肛时大步跳跃;提肛时大步冲刺跑。以上三组动作每天练习一次,每次10下。,下肢肌肉,包括髋肌和大腿肌,(一)前群(内侧群),1.髂腰肌,位置:位于腰椎两侧及髂窝内。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为单羽肌,髂肌呈扇形。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神经支配:腰丛神经(L1-L4)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2.阔筋膜张肌,位置:位于大腿前外侧,被股阔筋膜所包裹,为梭形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二)后群(外侧群),1.臀大肌,位置: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呈宽厚的四方形,肌纤维很粗。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神经支配:臀下神经(L4-S5)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2.臀中肌和臀小肌,位置:位于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均为羽状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4-S1)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3.梨状肌,位置:位于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梨状肌上孔和下孔,两孔中均有血管、神经通过。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下肢肌肉、皮肤去。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神经支配:骶丛分支(S1-S2),有称梨状肌神经的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4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骶丛分支(L5-S2)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闭孔神经及骶丛分支(L2-S5)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骶丛分支(L4-S2)支配,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二、大腿肌,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一)前外侧群,1.股四头肌 位置:位于大腿前面,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为羽状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神经支配:股神经(L2-L4)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2.缝匠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方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神经支配:股神经(L2-L3)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二)内侧群,1.耻骨肌、长收肌和短收肌 位置:耻骨肌位于大腿上部内侧(髂腰肌内侧),为羽状肌。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长收肌和短收肌均为三角形扁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神经支配:耻骨肌由股神经及闭孔神经(L2-L4),长收肌和短收肌由闭孔神经(L2-L3)支配。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2.大收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深层。为扁阔倒三角形。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L3),坐骨神经内侧分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3.股薄肌,位置:位于大腿内侧浅层,为长扁形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L2-L3)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三)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1、半腱肌和半膜肌,位置:位于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均为羽状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4-S2)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2、股二头肌,位置:位于大腿后外侧浅层,为梭形肌,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神经支配:坐骨神经(L4-S2)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骨盆控制训练,对需要直立行走的人类来说,骨盆对运动的控制和协调相当重要,它既是躯干的支撑基础,又是下肢的驱动结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多数的运动障碍和异常运动模式,都可以在骨盆控制的能力缺失上找到答案。我们经常会看到可以行走但有异常姿势的孩子,不会直跪、半跪、跪走等骨盆控制的能力,而通过一段时间骨盆控制的训练,运动模式和异常姿势都得到了相当明显的改善,正说明了骨盆控制的训练对这些孩子的重要性。现在仍然有一些机构和老师,给孩子做运动康复训练时,片面地追求孩子的行走功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却由于孩子的运动基础能力缺失,最终导致不能行走或者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习惯化,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骨盆控制在运动障碍中的主要表现有骨盆前倾,骨盆后倾,骨盆左右歪斜,髋关节支撑稳定差,髋关节伸展能力不足和髋关节的屈曲挛缩,出现这些问题后,在整体运动中就会呈现出各种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 。,人体运动的发展首先是矢状面上前后伸展屈曲控制能力的发展,所以,骨盆控制训练首先是髋关节伸展的训练,不管是低张的孩子还是痉挛型的孩子,髋关节的伸展能力决定了接下来的运动质量,如果不能达到独立高跪和半跪姿势控制上的躯干和上肢的自由活动,如果不能达到独立跪走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行走的质量一定会有问题。 和髋关节支撑稳定性相关的主要两大拮抗肌肉是臀大肌和髂腰肌,内收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在其中又起了促进或干扰的作用,所以,如何摆平这之间的关系就是训练中需要仔细衡量的地方。臀大肌的伸展能力是优先要发展的,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又需要考虑髂腰肌和内收肌对臀大肌的影响,比如对痉挛型的孩子,髂腰肌挛缩,骨盆的屈曲张力高,就会引起内收肌张力增高而臀大肌失用,这个时候如果不抑制髂腰肌的挛缩张力而单纯促进臀大肌的伸展,效果就很难出来;同样,对低张的孩子,如果不先促进张力过低的内收肌,臀大肌的能力也很难发展。这中间是个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在处理好前面所说的三大肌群的张力关系后,促进髋关节伸展的训练通常是在跪位上来操作,因为在跪位上主要的伸展肌是臀肌,排除了股四头肌的喧宾夺主,如果采取立位的姿势来促进髋关节伸展的话,臀肌肌力不足的孩子,很多会用更强势的股四头肌来代偿臀肌的作用,同时,由于立位涉及到多关节的支撑,对膝关节和踝关节还不稳定的孩子来说,如果骨盆控制还不稳定,可能会产生更多代偿的异常模式和不正确的用力方式,但是对一些低张的孩子,又可以利用立位下肢的伸直张力来启动骨盆的伸展,这中间也是个辩证的思考过程。,在训练中,要掌握几个大致的原则: 一是伸展的能力需要优先发展,具备了伸展的控制,屈曲的控制才能有基础 二是训练不能简单地作为肌力练习,一定需要有姿势控制的观念, 三是需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情绪问题,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