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固定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340790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固定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矿井固定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矿井固定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矿井固定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矿井固定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定第一条:维修电工必须熟练掌握所维修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工作原理和电气系统原理图和各安全保护装置的作用,能独立工作,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持证上岗。第二条:未经考核合格者,不得独立从事电气维修工作。学徒工应在考核合格的正式电工指导下从事有关电气维修实习工作。第三条:对设备维护检修后,应接受司机及有关负责人的验收。第四条:维修工必须严格执行煤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和电气有关作业规程。第五条:维修电工应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并遵守设备操作规程。第六条:检修质量应符合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第七条:上班前不准喝酒,工作时精神集中,不得干与本职无关的工作。二、作业前的准备第八条:作业前对所用工具、仪表、保护用品认真检查、调试,确保准确、安全、可靠。第九条:熟练掌握所进行设备检修的内容,检修工艺及达到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的规定和安全技术的措施。第十条:需要变电所或配电所进行操作停送电的检修项目,停送电必须严格执行停电工作票制度,并设专人联系停送电,严禁带电作业。第十一条:无论高压、低压供电系统停电作业,作业前必须挂停电作业牌,并进行验电、放电,打临时接地线等项安全措施。第十二条:作业前要搞清楚整个供电系统各部的电压等级,使用验电笔时,要逐渐接近导体。三、维修作业第十三条:作业维修人员在电气设备维修中要保持精力充沛,思想集中。第十四条:需要对6千伏以上高压电气设备检修作业时,还必须遵守高压设备作业规程。第十五条: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必须戴合格的绝缘手套,并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由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在停电后的开关上挂停电作业禁止合闸的停电警示牌。第十六条:按时对所规定的日、周、月检内容进行维护检修,不得漏检、漏项。第十七条:各种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应按规定定期维修,试验合整定。第十八条:对所维修的电气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并注意各部温度和有无异响、异味、异常震动。第十九条:注意各种仪表应指示准确(如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电度表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二十条:对高低压开关的过流保护装置应按规定定期进行整定。第二十一条:注意检查变压器的声响和温度,变压器上层油温不应超过85。第二十二条:检查电动机的运行情况,注意轴承温度、线圈温度、有无异响、异味等。第二十三条:对提升机的保护装置,松绳保护,过卷开关,限速保护等及各项机电闭锁功能应定期检查试验,并保证动作灵敏可靠。第二十四条:向电气设备补充的绝缘油,应同原使用的绝缘油有相符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不低于原使用油电气耐压强度,电气设备绝缘油的更换和试验要做好记录。第二十五条:检查、检修或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挂好停电牌,并采取防止自转和自滑的措施。第二十六条:在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上工作前,必须将该线路可能来电的所有开关刀闸全部拉开,并加强绝缘隔板,挂好停电警示牌,经验明无电后,对大地充分放电装设接地线时,必须先接地端,后接导体端,接触应良好,拆除地线顺序相反。第二十七条:高空或井筒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和保险带,保险带应扣锁在牢靠的位置上。第二十八条: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监测仪表和警戒标志,未经领导批准,不准随意拆除和改动。第二十九条:在试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报领导批准。第三十条:经检修负责人和操作监护共同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按操作顺序进行送电。第三十一条:对检修后电气设备、机械保护进行测试和联合试验,确保整个系统保护灵敏可靠。三、收尾工作第三十二条:设备检修后在送电前要清点人员、工具、此时仪器、仪表和更换的材料、配件是否齐全。第三十三条:对检修作业场所进行清扫,搞好设备和场所的环境卫生。第三十四条:检修后的设备状况,要由检修负责人向操作人员交代清楚,由检修、管理、使用三方共同验收后,方可移交正常使用。第三十五条:认真填写检修记录,将检修内容,处理结果及遗留问题与司机交代清楚,双方签字。第 5 页 共 10 页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0引言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地质工作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地质工作贯穿于煤矿开发、利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据统计,在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约有60%70%为冒顶、瓦斯爆炸、突水等恶性事故(在地方矿、私营矿还要比这个比例大),而所有这些事故都与矿井地质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重要。1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1防止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水灾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的基本特征,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矿井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防治这类事故的有效手段,除了在防排水设备,配套设施这些硬件上提高认识以外,更要在加强矿井地质工作的另一个分支水文地质这个软件上下大功夫。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中包括勘探和生产过程中各种水文资料的积累整理、以及综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一系列过程,使我们对一定区域内的主要含水岩系及其水文特征,主要含水层的含水性随季节、年度及降雨量的变化而递变的规律等客观事实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从宏观上指导我们的设计和生产布局;同时在生产实际中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以及情况不甚明了的老塘、旧巷等采取超前打钻探放水,实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施工原则,就能在大局上掌握控制水患的主动权,大大降低发生矿井水灾事故的概率,减小其危害程度。1.2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瓦斯爆炸、煤矿瓦斯突出等瓦斯事故是煤矿发生重大恶性事故的表现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点。抑制和消灭瓦斯事故在煤矿安全工作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过去,在处理和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把工作着眼点完全放在“一通三防”等侧面,而忽视甚至放弃对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瓦斯地质工作的研究和投入,其结果是对瓦斯灾害仅仅限于被动防御,而缺乏有效的预见和超前规划,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比如,东北某矿八十年代中期在-109.0标高掘送岩石机道(平巷)时,按设计巷道将自底板至顶板穿越A8煤层以及一个落差达40m的正断层F14。由于当时对该区域矿井地质资料研究程度不够,对煤与瓦斯突出和埋藏深度,构造等因素的关系认识不清。在掘进中当巷道接近A18层顶板及F14断层的预定位置,并发现瓦斯涌出量增大,煤层结构紊乱及其它突出征兆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仅采取了一些诸如加大风量,减少每次放炮火药量等措施控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在一次炮后20min,突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喷煤距离50m,有18m的巷道全断面被煤粉封严。突出煤量627t,沼气约1180m3。所幸当时处于交接班时间,场子及附近没有人员停留,否则这将是一起致多人伤亡的特大事故。事后,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工作的主攻方向,全方位地加大了矿井地质工作、特别是瓦斯地质工作的工作力度。经过长时间努力,对煤与瓦斯突出与煤层的埋藏深度、构造及其它因素的关系等机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采取了完善的对策。由于认识到位,抓住了矿井地质工作这个主要矛盾,对瓦斯涌出规律及瓦斯灾害的预防能够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1.3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在煤矿企业中,生产必须遵从既定的程序和规范,也就是必须按照设计施工。而矿井地质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和成果是制定这些设计最主要的依据和条件。只有对一个区域的煤(岩)层产状,结构、性质、厚度及其横向变化、瓦斯情况、水文特征、火区及岩浆岩侵入等矿井地质资料掌握准确,设计部门提出完善、合理的设计才有可能。这种完善、合理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能保证生产在快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而安全是其中的核心。生产过程安全系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本身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实际情况。比如,井田范围内某一区域存在火成岩侵入及局部含水层。如果地质资料已详尽反映了这些事实,在设计时就可考虑使施工远离这些区域,必须能事先制定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使整个生产过程具有预见性和安全保障;反之,如果矿井地质工作不到位,未能提供翔实准确的基础资料,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准确地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生产便会陷入盲目、无原则的状态。这样既可导致透水淹井等直接事故的发生,也可导致间接事故的发生。这里所说的间接事故,就是虽未引起事故的直接发生,但却对将来的施工生产带来严重安全隐患的一类事故。地质资料不清是引起这种连锁反应的基本根源。事实上,施工时间和工程量等因素与事故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是成正比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其主要标志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的利用率,减小工程量,缩短工期,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无效工程的施工。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提高设计人员素质,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全面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资料的准确性,这是减小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的症结之所在。1.4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另一类常见事故。虽然近些年来由于先进技术的采用和管理方式的改进,这类事故发生的比例及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非国有煤矿特别是个体小煤矿中,顶板事故依然是制约其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工艺落后,生产工序不符合实际情况;工人素质差,掌握技术、执行措施不到位;开采的地质条件限制,地质构造影响等。其中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有关的顶板事故占有一定比例。如果有详尽的地质资料做指导,在施工之前我们就可以对施工层位的围岩性质(比如坚硬程度,理解隙发育程度),断层、褶曲及煤层产状掌握准确,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段的施工措施,特别是掘进爆破工艺及支护方式。材料、设备及人员配置等生产要素能事先到位,这样就能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保证对顶板事故的积极预防,有效地减少和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2结束语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做好矿井地质工作,对瓦斯事故、水灾事故及顶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在煤矿企业中,只有正确认识矿井地质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才能对本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把工作开展的更好,因此,矿井地质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又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对煤矿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