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39939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考纲要求,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构建网络,栏目索引,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重点提炼,命题视角,题组一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命题,题组二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能量流动,题组三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物质循环,题组四 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综合考查,重点提炼,1.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 (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常考点 (1)起点:生产者。 (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传递效率:10%20%。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1)能量流动。 (2)物质循环。 (3)信息传递。,4.高考常考的信息传递的“三大作用” (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保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3C)( ) 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013四川,6B)(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012安徽,30(3)改编)( ),错混诊断,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海南,21C)( ) 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海南,20B)( ) 6.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009福建,2B)( ) 7.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11B)(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2011海南,21B)( ),命题视角,题组一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命题,1.(2014海南,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错误。 答案 D,2.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 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 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由于鲈鱼无天敌,处于优势,B错误; 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错误。 答案 A,技法提炼,1.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的判断 (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2.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 (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命题视角,题组二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能量流动,3.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W1D1D2 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解析 从能量流动图解中可以看出,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被分为四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还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所以W1A1B1C1D1,A项错误; 同理,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A2B2C2D2,进而推出W1A1B1C1D1A1B1C1A2B2C2D2,B项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D1/W1)100%,C项错误;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大于D1或(A2B2C2D2),D项错误。 答案 B,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 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 率为0,解析 当鼠全部被消灭后,计算鹰至少要获得的能量时,能量传递效率应按10%计算,即Q110%10%0.01Q1。 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牲畜的奶、肉等,牲畜属于第二营养级。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但标记物不能太大,且对鼠无伤害。 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答案 B,易错警示,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有关的4个易错点 (1)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并不都构成食物链:一条食物链开始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不构成食物链。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三点提醒 能量流动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如果两种生物不构成捕食关系,则不存在能量流动。 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可以低于10%,但一般不能高于20%。 (3)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的特殊性: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4)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 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命题视角,题组三 以图示为载体考查物质循环,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C.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流向b D.图中a一定是自养生物,解析 碳循环过程中仅在生产者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之间存在双向箭头,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表示生产者,a、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答案 B,6.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 成作用 B.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 D.甲、乙、丙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解析 由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代表呼吸作用。 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答案 C,技法提炼,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2)解读三种形式的变化图 若下图中A、B、C、D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可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有多个箭头指向B,可判断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有多个箭头指向C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CO2库。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根据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判断C是分解者,剩余B、D、F则为消费者。,命题视角,题组四 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综合考查,7.(2014海南,18)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 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 化合物,解析 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 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 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 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也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 答案 B,8.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图所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 B.和、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和之间则没有 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该营养结构 获得的能量大于所含能量的 D.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 青蛙为肉食性动物,不直接以植物为食; 相互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 该图不能反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C,归纳提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重点提炼,命题视角,题组一 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命题,题组二 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进行命题,题组三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命题,重点提炼,1.稳定性的两个方面的比较,2.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1.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2013海南,29改编)( ) 2.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24B)( ) 3.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5A)( ),错混诊断,4.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010北京,5D)( ) 5.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改编)( ) 6.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福建,2C)( ),7.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2010大纲全国,5C)( ) 8.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009福建,2D)( ),命题视角,题组一 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命题,1.关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B.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和数量有关 D.地球上全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 性相同,解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相反,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差。 答案 D,2.如图所示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 数量无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动态平衡;结合图像, y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x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这都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TS值,即x、y值,y值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x值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所以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高。 答案 B,归纳提升,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 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命题视角,题组二 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进行命题,3.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下列调节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当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 尿量减少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 污染,解析 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为正反馈调节。 答案 D,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如图所 示调节机制的是( ) A.代谢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相关酶的活性 B.血糖浓度上升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 D.膀胱逼尿肌收缩会刺激其进一步收缩,使尿排空,解析 图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结果是维持系统的稳态。A、B项分别为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的负反馈调节。 而C项为生态系统水平的负反馈调节,当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会导致害虫数量减少。 D项则属于正反馈调节机制,当膀胱逼尿肌受到刺激收缩时,这种收缩会刺激逼尿肌进一步收缩,最终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 答案 D,归纳提升,两种反馈调节的比较,命题视角,题组三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命题,5.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主要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 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 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 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 答案 A,6.(2014江苏,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 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 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解析 A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项,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C项,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这些生物能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D项,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田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答案 B,归纳提升,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