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储存使用的安全管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339721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酸储存使用的安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盐酸储存使用的安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盐酸储存使用的安全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盐酸储存使用的安全管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盐酸储存使用的安全管理3.1管理原则1.必须遵守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购买、运输、使用、储存盐酸。2.成立盐酸(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并确定1-2名专兼职盐酸(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人员。3.管理人员应经过安全培训,熟知安全品性质和安全管理常识。4.管理人员每天不得小于2次巡检,做好记录,消除隐患。5.安全人员每周组织检查1次,发现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3.2采购每次采购,均由购用单位派专人携带市易制毒化学品购用申请表以及前次办理的购用证明、实际购买情况,到市公安局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办理购用证明。购用证明有效期为一个月,每证仅限购一次。在购用证明办理后未能按时购买,应在有效期满后七日内将已过期的购用证明交回原发证机关,由原发证机关注销作废。3.由购用单位派专人持购用证明前往有化学危险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厂商或经营单位购买,不得请其他单位或个人代为购买。4.严格按照购用证明上的数量购买,不得超过所限定的数额。5仅限购用证明上所注明的购用单位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交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3.3储存1.储存库房阴凉通风,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物分开存放,切记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2.盐酸的储罐材质标识符合要求,严禁带缺陷使用。储罐应分类存放,间距不小于1米。3.盐酸化学品运抵单位后,必须由联络员在场监视卸货、入库,数量核对无误后,有送货人、仓管员、监督员分别在盐酸出入库登记证明簿上签名。3.对易泄漏有害介质的管道及设备尽量露天布置,有利于有毒气体的扩散,使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累。分析室设局部排风,加强排风排毒。装置排出废气集中排放,排放口高于操作面。4.盐酸须有单独的仓库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出入库台帐登记要清楚、全面、准确。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盐酸化学品仓库。5.使用部门(车间)须开具盐酸领用申请单,由使用部门(车间)负责人签字后,向仓库领用盐酸。出库时联络员须到现场监督,领用人、仓管员、监督员核对数量后分别在盐酸出入库登记簿上签名。出库后由联络员陪同领用人将盐酸送到使用部门(车间)。盐酸领用单位应建立登记台帐,单独装订成册备查。用槽罐储存盐酸的,从槽罐抽到高位槽(即抽离槽罐)即视为出库,做出库登记。6.使用部门(车间)应按当天使用计划,合理领用盐酸。原则上谁使用由谁领用,负责领用人下班,如盐酸还有剩余即视为不能使用完,使用部门(车间)负责人应安排二个人将多余的盐酸送回仓库。7.由仓库管理人员应对送回的盐酸进行称量后作为入库原料进行登记,送回人、仓管员分别在登记簿上签名。不得将领用原料暂存在仓库中,使用部门(车间)不得私自存放盐酸在本部门(车间)。使用部门(车间)再次领用已送回的盐酸应按第九条规定重新办理领用手续。8.仓管员和联络员应每月盘点当月的使用数量和库存数量,核对无误后,在每月5日前将盘点情况寄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如在盘点中发现存在数量不对应,应立即报告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由管理办公室和使用企业共同复核。如发现被盗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3.4操作使用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化自动化。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作业工人应配备耐酸碱橡皮手套、橡胶耐酸碱服,护目眼镜;。远离易燃物可燃物,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4.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5.车间应配备常用应急救护物品。3.5废弃排放1.用碱液-石灰水中和生成氯化钠或氯化钙,用水稀释后排入废水中。3.6泄漏应急处理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2.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3.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水沟等限制性空间。4.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和,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5.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3.7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如呼吸困难,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 5 页 共 9 页盐酸安全操作规程一、盐酸分类与特性概述:外观及性状:纯品为无色,含杂呈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中文名盐酸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CAS号7631-90-5危险性类别:8.1类强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最高容许浓度: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5mg/m3健康危害: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症及皮肤损害。危险特性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二、盐酸储存条件及方式: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仓间内,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三、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卡。佩戴空气呼吸器,避免吸入酸雾。避免与碱性物质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工程控制尽可能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酸雾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机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面罩。身体防护穿耐酸碱橡胶皮靴,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手防护戴耐酸碱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四、废弃盐酸处理方式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由于呈强酸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废弃注意事项:注意防止发生环境污染。五、盐酸出现紧急情况处理预案1、人员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输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应急电话:1202、消防措施: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措施: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生产部报警(并报119),并马上组织本部门车间人员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生产部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救援队伍迅速赶到现场,并将本岗位的灭火器材送至着火车间;医疗救护队到达后将重伤人员转送医院或现场进行紧急救护;要迅速控制现场治安,分散人流,保护好重要物资。灭火注意事项:严禁用水流和泡沫灭火,以免浓酸遇水发生喷溅而伤人和酸液乱流污染环境。应急电话:1193、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酸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消除方法:隔离,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收集器内。中和处理后排放。应急电话:119六、其他见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