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矿管局应急管理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337819 上传时间:2019-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矿管局应急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矿管局应急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矿管局应急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_市矿管局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姓名:_单位: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6 页市矿管局应急管理工作总结xx年,我局在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我局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此,我局高度重视。一是报请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中心应急管理机构。目前,该机构已经基本组建完成,并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二是根据赣府发xx8号文件精神,以及部、省厅、市局关于汛期地灾防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局专题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汇报,提出了我市贯彻落实的7条意见、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截止目前,各条贯彻落实意见基本落实到位,其中:由我局草拟的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赣府发xx8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切坡建设管理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发生的通知已经市政府研究下发。三是抽调各股室工作人员组建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小分队,并为小分队配备了各种基础装备,应对地质灾害突发事故。二、完善体系,抓好落实根据需要,我局年初就调整充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市政府名义制订下发了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进一步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全市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乡镇也分别制订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汛前,认真组织人员和力量,分片对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全面细致地排查,并建立了档案。汛中,严格落实汛期地灾值班制度,从4月1日7月15日,实行领导干部带班、24小时专人值班,一旦出现暴雨征兆,及时会同气象部门发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手机短信;一旦遇到持续降雨,及时分片组织人员开展地质灾害督查;一旦发生险情、灾情,及时启动速报机制。今年汛期期间,会同气象部门联合发布气象与地灾信息8次,发送防灾消息1余条。汛后,紧密依托12.4全国法制日等重大节日,及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进万户活动这一载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其中:在李宅中学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参训人数达1多名,涵盖了政府、村委、教师、学生等各个层次。三、应急演练,增强意识xx年5月份,我市在黄柏中学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由于准备充分演练顺利举行。通过应急演练,该校师生初步掌握了应急避灾的正确方法,熟悉灾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从而培养了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了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避险能力,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第 3 页 共 6 页市级科技工作总结汇报一是发挥科技项目引领示范作用,加快我州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力争年近6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争取项目资金额度不低于往年资金数量。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强化监督,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发挥科技项目集聚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作用,以科技项目的实施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做出努力。二是强化科技政策支撑,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科技意识,营造有利于加快我州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体制的政策环境,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使科技资源向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聚,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三是加强科技示范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做好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园建设,重点支持州农牧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及新村、青珍牧委会科技示范村建设,力争把州农牧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建成我州科技示范样板,建成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基地。做好“社会主义新牧区(农村)建设项目”和“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科技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农牧业科技示范点、示范户建设,培育科技示范大户、科技带头人,促进实用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引用。四是认真筹备和开好“州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学协会会员、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总结州科协“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基本经验,从思想认识、组织体系、章程制度、会务组织等方面进行筹备,顺利召开州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起来,凝聚发展力量,积聚发展智慧,贡献发展作为。五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科普服务水平。结合当前维稳工作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做好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宣传力。第 5 页 共 6 页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