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火应急准备管理控制程序.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32431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救火应急准备管理控制程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消防救火应急准备管理控制程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消防救火应急准备管理控制程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消防救火应急准备管理控制程序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2 页消防救火应急准备管理控制程序1.0目的为预防火灾和火灾危害,防止事态的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程序。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所有的人员、活动、设施和区域。3.0主要职责和权限3.1总经理确保在本公司范围内配置适当的应急设施。3.2总经理助理负责监督本程序的实施。3.3各部门负责人在火险发生时组织人员并及时报告,组织好现场抢救工作,必要时组织人员安全撤离现场。3.4报警员、灭火员、疏散员、急救员负责在火险发生时的报警、灭火、疏散和急救工作。3.5员工在发现险情时及时报告并安全撤离现场。4.0工作程序4.1关键信息数据本公司在招收新员工时以及在厂区的信息栏里将会向员工介绍公司应急准备的关键信息数据,如警报信号、紧急关闭设备程序、主要/备用疏散通道、以及集合区等,确保所有员工在紧急事件发生时都知道如何安全撤离。本程序可作培训数据对员工进行培训。4.2指挥系统及人员职责本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建立企业内部EHS管理委员会,负责应急指挥系统以减少紧急情况误解发生时的混乱现象。具体参见EHS委员会组织结构图及EHS委员会岗位职责,确保管理层及员工明确各自职责包括紧急情况发生时的职责。此中指定了协调应急行动的负责人。4.3警报系统用以向员工通报紧急事件与紧急撤离的报警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清晰识别。本公司的警报信号有消防报警器。报警器的铃声为急促的铃声。本公司的报警信号为单独的报警系统,即发生紧急情况如出现电力中断情况,报警信号仍能发挥作用。听到疏散警报或广播指引,所有人员均按以下4.7应急计划之规定,采取行动。4.4紧急电话号码本公司制定紧急求助电话一览表,此表也是应急计划的一部分,并给予张贴。此紧急求助电话号码包括本厂内部的任何分机号码、本地政府消防队的电话号码、本地医疗机构的电话号码、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等以及EHS管理委员会管理人员的电话号码。4.5紧急疏图解及说明本公司制定应急详细资料图解及说明逃生路线图并在每个楼层(或车间)的醒目位置张贴。此程序根据楼层(或车间)的不同,分别制定若干份,包括各个楼层(或车间)的疏散路线、紧急出口、灭火器的位置、报警器、消防栓、应急灯的位置、当前所在地位置等其它涉及紧急安全的因素。4.6集合区本公司设立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全体员工集合区,该集合区确保安全、远离火灾危害、且不妨碍车辆往来及救助工作。紧急事件发生时清点员工人数在集合区内进行。4.7应急计划4.7.1发生火险时,各楼层(或车间)报警员迅速打破消防报警器开关外罩并报警,火速联系部门负责人或根据紧急求助电话一览表联络公司常务副总或消防指挥中心,由他们联络消防部门,报出详细位置、火势大小、起火物资、本公司电话号码等详细情况并由报警员去路口接警。此时消防中心要用广播通知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灭火疏散和急救。4.7.2发生火险时各部门(或车间)灭火员迅速使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灾,这种情况下的灭火必须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如火势较猛,本公司无法控制。则根据疏散员或部门负责人的安排疏散到集合区,在政府消防队员的允许下可协助他们灭火。本公司灭火员必须经过政府消防部门的培训。4.7.3听到疏散警报或广播疏散通知后,各楼层(或车间)疏散员立即组织工人按正确的出口疏散并检查所有的地方(包括洗手间和小房间)确保所有工人全部离开厂房,此时所有的工人均应按照逃生路线图的文字指引关掉机器及听从疏散员的安排到达集合区。同时疏散员关闭楼层(或车间)防火门及电总闸。4.7.4因本公司集合区设在门口绿化区,疏散过程中由保安人员悬挂必要的标识,并提醒员工提防危险;疏散过程中由保安人员维持秩序,保护员工安全到达集合区后所有的工人在指定的地点排好队,各车间负责人清点人数并报告公司常务副总。如本部门人员已全部疏散到集合区,在公司常务副总同意下,带队离开厂区至厂区外的更为安全的地方。如任何一个部门的人员未及时到达集合区,则在公司常务副总的同意下组织搜寻及营救。4.7.5在政府消防队员未到达且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只有经过培训且取得许可的人员方可参加搜寻工作并及向公司常务副总报告。在政府消防队员已经到达的情况下,可在政府消防队员的许可下协助搜寻。4.7.6在政府消防队员来到之后,本公司所有人员均应听从政府消防队员的一切指挥。4.7.7当有人受伤或昏迷,在政府医疗机构尚未到来之前,公司急救员对意外事故受伤或突发性垂危病人进行紧急救助,防止病情恶化,及时挽救生命。在急救医疗人员到来之后,在急救医疗人员的同意下可协助进行急救医疗救护。公司急救员必须接受过紧急救助以及心肺腹苏法的培训,且其有关资质在有效期内方可参加急救工作。4.7.8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本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4.8消防检测及消防警报系统。4.8.1在本文件发布的一个月内或在每年6-10月的人员高峰期及未参加过演习的新员工超过30%时,本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在每次紧急事件发生或紧急疏散演习结束后,公司常务副总应对演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在未达到管理目标或公司常务副总认为有必要时则应增加演习次数。使其更能发挥作用。4.8.2修复策略及应急安全措施。本公司制定提供设备及维修服务公司名单,以及能够为本公司生产服务的临时承包商名单。以确保本公司万一发生火灾,能够及时修复并恢复正常作业,保证本公司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并确保客户满意。包括消防检测及消防警报系统)按照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执行。4.8.3本公司规定对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灯、出口标识等每月由保安进行检查及测试,如有不适用的情况,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以保持应急设施良好并保持记录。其中便携式灭火器应每年由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护,并保存有关记录数据。4.8.4逃生路线图及紧急求助电话一览表应张贴在各部门醒目位置,如有损坏,各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报请公司常务副总更换。4.8.5详细的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检测及消防警报系统)按照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执行。5.0相关文件5.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2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5.3逃生路线图5.4紧急求助电话一览表5.5EHS委员会组织结构图5.6EHS委员会岗位职责6.0相关记录6.1应急设施检查表6.2消防演习/紧急疏散演习(包括评审结果)6.3员工培训记录第 6 页 共 12 页消防最常见训练伤及其防护由于消防部队任务特点,战士训练以体能和消防业务技能为主,官兵们每天都与训练塔、拉梯、挂钩梯及水带等消防器材打交道,易引发各种损伤。一、消防部队最常见的训练伤及其防护训练性“膝关节痛”:即训练所致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通过对九个支队所属的十三个消防基层中队的调查,发生率占训练所致骨关节损伤的47.9%,其中70%以上是新兵。膝关节是人体关节面最大、杠杆作用最强、负重较大且容易损伤的关节。在关节囊内面衬以滑膜组织,分泌滑液润滑关节,具有保护关节面、增强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新入伍的战士在进行队列或消防业务训练时,如果基本要领掌握不熟练,动作不协调,加之对训练场地的适应性差,特别是长时间进行单一动作重复训练,极易导致过劳损伤,使关节骨滑膜遭到损害,形成非感染性的创伤性滑膜炎,表现为滑膜组织水肿,渗出液增多以及大量黏液素产生对神经末梢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关节疼痛,使之活动受限。轻者仅为训练后关节轻微肿胀、酸痛不适,多数经过休息可不治自愈或缓解;重者关节肿胀明显,关节内积液,严重者穿刺抽出液可呈血性。预防上应强调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克服长时间单一动作的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按照动作要领操练。下腰部损伤:包括急性腰损伤、慢性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间盘脱出症等。在操拉梯或挂钩梯时,如果不讲究科学的操作方法,盲目追求速度,使腰部受力大而频繁,致使腰部肌肉和肌腱撕裂、出血和渗出,断裂组织修复和出血、渗出被吸收后,可遗留瘢痕和组织粘连。反复的操练,使得损伤的肌肉、筋膜、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瘢痕和粘连,这些组织易牵拉、压迫内在神经纤维产生腰痛。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胫骨内压增高症:即训练后小腿内侧痛。实验证明,小腿内侧痛的主要原因是胫骨髓腔内压增高,其发生率占骨与关节损伤的20%左右。多发生在进行5公里越野长跑等体能训练之后,一般只需对症处理,初步处理方案是减轻疼痛、抬高患肢、减少活动等,防止进一步损伤。轻者调整训练科目,重者停训休息。下肢应力骨折:即疲劳骨折。是消防部队常见而严重的训练伤之一,多因长时间进行单一动作的反复训练或超负荷超强度的训练。该类训练伤发生隐匿,没有明显的暴力外伤史,即使感觉到受伤了,往往认为是一般性损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而致畸致残,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血的教训。今年发生了一例严重左下肢应力性骨折左股骨颈骨折。该伤者是一名新兵,在5公里越野长跑之后,隐隐感到左髋部疼痛,而后出现肿胀,次日到总队医院就诊,摄片检查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随即在市六医院急诊手术,术后仍需卧床半年。踝关节韧带扭伤及骨折:踝关节的扭伤是训练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踝关节的距腓韧带力量较弱,且周围缺肌肉保护,易扭伤。一般以软组织韧带扭伤为多,伤后即出现局部肿痛、淤血、不能行走等症状,应立即实施冷敷,在可以忍受的情况下用手推散局部的血肿,有条件者可用“护踝”保护,根据伤情适当休息制动,然后请医师诊治,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损伤,并采取相应的诊治措施。软组织挫伤:由于场地适应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训练中易导致软组织的摔伤及挫伤,症状多较轻,一般对症处理后均可继续参加训练。但双小腿胫前皮肤挫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该部位皮肤张力高,皮下软组织少腔隙大,血供差,抗感染的能力弱,一旦伤口或创面感染,极易导致炎症的弥漫和扩散,伤者常常高烧不退,体温可高达40以上,若不及时治疗,细菌侵入骨髓腔,可因骨髓炎而致残。我们下基层巡诊遇到这样一例病例,伤者是刚入伍的第二年新兵,操练时不慎左小腿撞在训练塔上,左胫前皮肤挫伤肿胀,没及时对创面进行清创消毒,却贴上止痛膏药,结果导致创面感染,左小腿红、肿、热、痛,体温40.6。后经积极清创消毒,左胫前切开引流减压,并使用抗生素补液消炎,一个半月后伤者才康复。抽筋:所谓抽筋,是指局部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收缩而不能主动放松引起的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的现象。在训练时出现这一现象,常见原因就是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肌肉突然猛力收缩,另外长时间的剧烈训练,身体出汗量增多,大量体内盐分的丧失,也可能引发肌肉的不自主强制收缩,出现抽筋现象。有时在寒冷刺激、疲劳、饥饿、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下也可诱发肌肉痉挛。在训练时一旦出现抽筋现象,需即刻休息,对抽筋的部位轻轻按摩,并将抽筋部位的肌肉轻轻拉长,因当你将肌肉拉长时,会使肌腱的张力增加,当张力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会将冲动传至大脑,大脑为了避免肌腱受伤会释放信息放松抽筋的肌肉。拉长肌肉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拉伤肌肉造成二次伤。若肌肉抽筋的时间很长,则可使用热敷或冷敷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或局部的喷洒或擦一些松筋止痛的药水或药膏也很有效。若很容易再次发生抽筋,则需考虑肌肉是否过度疲劳、或脱水,前者则必须停止活动休息,后者则需补充水份和电解质。但关键在于预防,只要训练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大部分抽筋现象都是可以避免的。二、训练伤的预防1、加强领导,搞好教育。负责新兵训练的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训练伤防护的组织与领导,提供安全卫生保障工作计划。搞好安全卫生教育,加强训练理论教育,使新兵学会动作要领,不断理解和体会动作技巧,掌握各种训练伤的防护要点。根据新兵的心理特点及军训心理学规律,进行训练心理学教育,提高新战友的训练心理应激能力,正确认识军事训练与训练伤的关系,端正训练目的,排除训练中胆怯和恐惧心理因素,保持稳定的训练情绪,使心理活动与动作协调,躯体各部位能密切配合,提高训练效果,减少损伤。2、科学安排,合理施训。训练中要因人施教,区别对待;作业量由少到多,由弱到强,逐步增加;训练科目要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全面发展。训练活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通过准备活动,使身体逐渐适应即将开始的剧烈运动;施训阶段,逐渐增加运动量,达到训练要求;结束阶段,通过整理运动,解除疲劳,恢复正常状态。军事、政治和文化教育,课堂教学和野外作业,应穿插进行,以调节体力和脑力劳动,提高军训效果。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防止过渡疲劳。3、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全面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熟练掌握动作要领是预防训练伤的关键。全面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军训过程中完成训练任务指标的同时,通过综合的、多层的次的训练方法,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增强。特别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方面得以全面的提高。这样不断能较快地提高训练水平,而且有效地预防了因身体素质欠佳而发生地训练损伤。强健的身体素质还要靠反复的锻炼才能获得,必须坚持经常。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也需反复练习才能巩固和提高。4、加强卫生监督,做好医学指导。位了保证训练落实,提高训练素质,部队的卫生人员应充分运用训练伤防治知识和技术,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监督与指导工作,其主要任务是:(1)从训练伤防治角度出发,了解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预防各类训练伤的发生及存在的问题。(2)检查训练伤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不断地提出改进意见。(3)加强训练现场的卫生监督工作,摸清损伤环节,针对损伤特点提出预防措施,提高对训练伤的防治水平。(4)普及训练医学常识,搞好运动生理、心理学教育,纠正受训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指导参训人员做好防护工作,提高参训人员的防护技能,学会在训练中保护自己。第 11 页 共 12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