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火灾及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323956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火灾及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矿山火灾及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矿山火灾及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矿山火灾及防治技术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6 页矿山火灾及防治技术(一)矿山火灾的分类和特点凡是发生在矿山地下或地面而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称为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发生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矿井生产接续紧张、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等。根据引燃源的不同,矿山火灾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两大类。外因火灾是指由于外来热源,如明火、爆破、瓦斯煤尘爆炸、机械摩擦、电路短路等原因造成的火灾。外因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如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可能酿成恶性事故。内因火灾是指煤(岩)层或含硫矿场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积聚热量导致着火而形成的火灾。内因火灾的特点是发生过程比较长,而且有预兆,易于早期发现,但很难找到火源中心的准确位置,扑灭此类火灾比较困难。(二)矿井内因火灾防治技术1煤炭自燃倾向性煤炭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它取决于煤在常温下的氧化能力,是煤层发生自燃的基本条件。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3类。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必须由国家授权单位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2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我国的煤炭自燃的预测预报主要采用气体分析法。(1)预测预报指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可以使用一氧化碳、乙烯及乙炔三个指标,综合地将煤炭自燃划分为三个阶段:矿井风流中只出现10-6级的一氧化碳时的缓慢氧化阶段,出现10-6级的一氧化碳、乙烯时的加速氧化阶段,出现10-6级的一氧化碳、乙烯及乙炔时的激烈氧化阶段,此时即将出现明火。(2)束管集中检测系统。束管集中检测系统是基于气体分析的检测系统,与束管集中检测系统相配套的设备包括矿用火灾多参数色谱仪、火灾气体及温度传感器等。该系统由束管将被测气体送至井下分站,由各火灾气体传感器将所测到的电信号参数直接输送至地面监控室,在地面进行集中的实时监控和预报。来第 3 页 共 6 页矿山火灾的处理程序矿井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根据平时制定的救灾计划采取紧急援救和灭火措施,迅速撤出灾区及危险区的人员;稳定矿井风流,控制火灾的发展和火烟的蔓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灭火灾。矿领导必须亲临现场指挥。(1)撤离人员发生火灾时,灾区人员必须按照救灾计划中规定的路线撤出矿井,因此,工人必须熟悉避灾路线。为了容易辨别方向,可以采取各种标志(如设置巷道名称牌、通往安全出口指示牌或指示灯等),以便能迅速地组织工人沿规定的路线及时撤出。避难人员要迎着新鲜风流撤退。如撤退线路已被火烟隔断时,应尽快构筑临时避难室自救。(2)侦查火区要尽快查明火灾发生地点、灾区是否还有遇险人员。由矿山救护队执行火区侦查任务。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因此侦查火区时应沿着新鲜风流方向接近火源。(3)控制风流井下火灾可能会引起风流的逆转等紊乱现象。控制风流就是保证矿井正常通风系统不为火灾所改变。为控制火灾的发展和蔓延以及避免工人遭受火烟的有毒气体的毒害,控制风流是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火灾发生时,火源地的空气由于温度的升高,将会产生局部的自然风压,这种风压称为火风压或热风压。火风压的出现,会使矿内局部或全矿的风流状况发生变化,扰乱正常的通风系统,甚至会造成井下风流方向的逆转。火烟随着风流的传播,引起井下工人中毒,同时给灭火工作增加困难。此外,在高温火烟流经的非水平巷道中,还可能相继产生火风压。矿内出现火风压的地点越多,对通风系统的扰乱程度及危害就越严重。由于矿内发生火灾的情况不同,通风系统又复杂多变,因此,控制风流和火烟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也是人们一直在深入研究的课题。概括起来,采用过的风流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正常通风或降低一些风量。一般在回风巷道发生火灾时可以考虑采用这一方法。人工反风。当总进风道及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可以考虑采用此法,但要慎重。停风。全矿停风很少采用,一般都是根据需要中断局部地区的风流。风流短路和用防火门遮断风流。一般都是根据需要在局部地区采用此法。第 5 页 共 6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