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渣车拉运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22043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渣车拉运注意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灰渣车拉运注意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灰渣车拉运注意事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灰渣车拉运注意事项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3 页灰渣车拉运注意事项1灰、渣拉运1.1在灰场内作业人员应熟知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并严格执行;1.2所有拉灰、渣车司机要保证证件齐全,出车前应检查发动机、轮胎、油气表、信号灯等主要部位,保障车况良好;1.3拉灰、渣车辆应服从调度、管理,拉运灰、渣车辆要保证卸灰、渣的要求;1.4运灰、渣车必须车况良好,在卸灰、渣过程中使用必须的呼叫工具,保证不往车外漏灰渣,并要保证在运输途中不往外撒灰、渣,确保安全运往灰场指定地点,未经同意不得将灰、渣运往其它地点;1.5车辆到达灰场后要听从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回车驶入灰场指定地点后方可打开车门,严禁乱卸、乱倒,否则将进行考核;2灰场管理2.1灰场管理人员负责灰场整形、放坡、碾压工作,严禁出现扬尘现象;2.2进出灰场、灰库、渣库、及厂内区域的各种车辆都必须低速行驶,车辆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厂区内限速标示;3车辆行驶3.1拉运灰、渣车辆行驶前应先鸣笛,确认车辆周围无影响安全行驶的障碍或无人员逗留、工作后,方可启动车辆行驶;3.2车辆行驶中,禁止任何工作人员上、下车辆或在车上停留、作业,多台车辆行驶时,车辆之间至少保持10m以上的安全距离;3.3禁止工作人员在灰面上、车辆行驶道路上、车辆上坐立休息;4卸灰、渣管理4.1灰、渣外运为随时卸运,运行人员要视灰、渣量大小随时调车卸灰、渣,各班都要保证有一个备用仓、库,保证灰压、渣位不能超过报警界限;4.2运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运行规程,确保卸湿灰、渣时加湿水均匀。4.3每次卸灰渣完毕应严密关闭室内加湿水总门,打开放水门,确认门后管内水放尽,冬季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4.4卸灰、渣必须由操作熟练的运行人员卸放操作,严禁让司机自己卸灰、渣或司机私自卸灰、渣;4.5拉运灰、渣车辆到达后要有序主动进库,以利于运行人员及时卸灰、渣。运行人员和司机均不可随意拖延。运行人员应将每班的卸运灰、渣车数、车号记录清楚,每天进行统计并上报;4.6卸运灰、渣完毕后及时将卸灰、渣区域的卫生打扫干净,并随时保持清洁;4.7运行人员卸灰完毕要及时清理湿式搅拌机,保证搅拌机内无积灰,下次能够正常启动。5冬季雪、雾天气5.1雪天开车最重要的是减速慢行,只有慢慢开才能避免发生事故。特别是在积雪成冰的路面,一定要放慢速度,稳稳的通过结冰路面。5.2雪天行车最忌讳急刹车了,很容易导致侧滑或追尾,即使车辆有ABSEBD,但是危险系数也很高。因此要慢慢的点刹比较安全,即轻点点刹车,抬起脚后再点几下。5.3雪天车内外温差很大,车玻璃上容易起雾,导致视线模糊,要及时开启车窗除雾功能(如果有的话),或者开启空调、用毛巾擦干等。确保驾驶视线清晰才能安全上路。5.4雪天拐弯时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在人、车流量大十字路口,现在很多行人骑着自行车或电动车横冲直撞,如果你不让他们先行,很容易出事故,特别是雨雪天,路滑刹不住车。所以在车拐弯时要避让行人和车辆。5.5雪天道路结冰的地方很多,有的地方甚至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冰,如果底盘很低的车辆就不要通过了,以免被卡住或者拖底盘。5.6雪天雨刮器容易冻结,因此化冻之前不要使用雨刮器,以免损坏电机。尽量用湿布手动擦拭玻璃,等前挡风玻璃的积雪或结冰融化后才能使用雨刮器。5.7如果车辆在下雪天露天停放时间较长,刹车盘和手刹容易上冻,在车辆启动时如果有异响,先不要强行启动车辆,应该检查一下刹车盘是否冻住了,如果冻了可以用木棍敲打轮毂,把冰震开。5.8汽车车灯的正确使用是确保雾天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雾天行驶时,驾驶员应将前后雾灯全部开启,如果雾气非常大,还可以将双闪灯打开。开启雾灯和双闪灯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让其他车辆的司机可以更好地观察到你,避免追尾或刮擦事故的发生。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司机以为开启远光灯效果会更好。其实不然,远光灯开启后会让视线变得更加不好,因此建议司机可将远光灯当成信号灯使用,以确保会车时让对方更容易发现你,但远光灯闪动的时间应当极短,以免影响对方视线酿成事故。此外,出行前应检查雨刷是否完好,行驶中当雾气落在风挡上时,要确保雨刷能顺利将水汽刮掉,以确保有良好的视线。5.9即使在轻雾区也要适当降低行驶速度,适当加大行车间距。当能见度在200米500米时,必须开启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行车间距应保持在150米以上。当能见度在100米200米时,必须开启雾灯和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时速不超过60公里,行车间距保持在100米以上。当能见度在50米100米时,除打开上述灯光外,时速不能超过40公里,行车间距应保持在50米以上。能见度在50米以下时为特浓雾,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可采取局部或全路段封闭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措施。此时已经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驾驶员必须按规定开启雾灯和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驶离雾区,且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也可找就近的服务区暂避,等雾散后再行车。5.10遇到浓雾突然降临,来不及进入就近的服务区时,应尽快把车停靠在高速公路紧急停靠带上,同时打开雾灯、示宽灯和尾灯。此外,还要在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停车后,从右侧下车,离路尽量远一些,千万不要坐在车里,要躲避到护栏外以免被过路车撞到。等到视线恢复到一定程度时,要尽快离开紧急停靠带。遇到大雾天气,驾驶员一定要耐心等待,不能为了抢时间而贸然驶入雾区。因为大雾初散时,高速公路沿线的雾经常时浓时淡,造成车速难以控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不能掉以轻心。此外,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应尽量避免选择高速公路行驶,以免由于雾天能见度低而发生意外。第 6 页 共 13 页灾害给人类建筑安全文化的启示与建筑文化一样,安全文化是近十年来备受关注的安全减灾的公众意识与能力评价的载体与表达方式。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维、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装置、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所以说,安全文化以观念为先,同时倡导物态与精神的文化建构。从城市宜居建设上、从城市应急突发事件上、从建筑与社区内部讲,只有将安全与建筑的两支文化交叉才有可能树立完整的建筑文化观或称建筑的安全文化观。一、从人类建筑文化奇迹毁于灾难说起世界文化遗产中有许多人类建造的奇迹,现存的有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等,它们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浓缩的人类文明结晶。公元前2世纪时,不少希腊历史学家从他们知晓的北非、中东、地中海沿岸地区中,挑选了七个宏伟建筑,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迹。追溯它们的印迹会发现,在这七大奇迹中仅有埃及金字塔基本完好,其他六项均毁于灾难中。埃及大金字塔,修建于公元前25世纪,是古埃及法老齐奥普斯的陵墓,它是七大奇迹中最为古老的,也是仅存下来的建筑。高超的建筑技术造就了大金字塔极为稳定的结构,因此虽经长期地震的袭击,除有某些裂缝外,迄今完好。其他六项奇迹现况甚差,如:巴比仑空中花园。它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仑,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正是这种文明的象征,遗憾的是空中花园留给后人的记忆实在太少,它的消亡与灾难有关。奥林匹亚宙斯雕像。在雅典以西150公里处的古城奥林匹亚,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用来歌颂奥林匹斯山的宙斯神的。与此对应,公元前5世纪,著名雕塑家菲迪亚斯创作了巨型像牙和黄金的奥林匹亚宙斯像。建成后,它多次受到地震、洪水、滑坡等灾害的袭击,公元462年的一场大火使人类这一奇迹消失了,如今只能看到基座和周边倒塌的石柱。阿特米丝神庙。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人为纪念月亮女神在当时的Ephesus城,建造了一座大理石庙宇,它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华美的建筑。在公元前356年7月21日夜,也即亚历山大大帝出生时,有人纵火焚烧了阿特米丝神庙。公元4xx年,神庙被人为拆毁。卡里亚王陵,建筑宏伟,王陵的雕塑包括数十个真实大小的活生生的人物、狮、马和其它动物。该王陵在13世纪(1268年)发生的一次地震中,使其陵墓内装饰受到破坏。14xx,入侵者将陵墓的石块用来建造城堡,慢慢的这座古老的陵墓便荡然无存了。阿波罗神青铜巨像。公元前282年建成的巨像位于希腊Rhodes岛港的入口处,巨像的白大理石底座中空,像身为青铜塑成,高33米。公元前225年发生了一次强震,使雕像受到极为严重的毁坏,其最为薄弱的部分雕像弯曲处被震碎,以后再也未能修复。可见,这个奇迹只存在了56年,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最短寿的一个。亚历山大灯塔。该灯塔坐落于埃及亚历山大城Pharos岛,是七大奇迹中惟一有实用价值的,也是历史上人工建造的首座灯塔。在航海家眼中,它提供安全返回海港的帮助,在建筑家看来它曾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117米高)。然而,公元885年,亚历山大城遭受了一次强烈地震的袭击,灯塔受到部分破坏,接着12xx年、12xx年又是两次大地震,使灯塔完全毁坏。1480年有人将倒塌的石块建造了一座中世纪城堡,至此这座世界古代奇迹就销声匿迹了。同样,在中国又有多少建筑文化遗产或景区正处在生死之间:xx年2月12日晚8时,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剑门蜀道核心景点剑门关的标志性建筑,剑门关关楼二层突起大火,仅两个小时,这个中外驰名的标志性建筑里的木质结构化为灰烬,损失惨重。可悲可叹的是,缺乏水源,消防力量无法靠近,眼望烈焰腾腾的关楼而束手无策;xx年1月20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突发大火,有500多年历史的遇真宫大殿三间房间化为灰烬;xx年10月5日,西藏昌都噶玛寺因杂工用火不慎,引发火灾,致使该寺3个主佛殿被毁,烧毁镀金像42尊、镀金佛塔2座、古盔甲2套、唐卡33幅、历代经书260卷;xx年11月25日,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陕西白云山五龙宫主殿大火突发,珍贵的清代壁画付之一炬;xx年6月21日晨,北京护国寺西配殿发生火灾,数百年古迹惨遭破坏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自xx年10月以来,已发生过三次不同程度的城墙坍塌,不少专家指出,这不是开发旅游惹的祸。任何文化遗产都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已有600多年的古城墙,面对风吹雨淋,甚至极端气象条件或地质地震扰动,再保护也会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导致坍塌的发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虽然采取了扶斜工程,但人们难以抗拒自然规律,何时倒下一定是个谜!问题是面对如此众多的中国古城、中国有城墙的古城,我们要思考如何搭建起到位的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特别要争取通过硬性防灾工程使古城长生不老,有高寿命期。这其中不仅有建筑技术问题,更有建筑安全文化问题。二、中国现代建筑安全文化该如何建构近年来,井喷、火灾及爆炸、踩踏事故、游船翻沉文物烧毁事故、全国城市暴雨致灾等,被媒体通天热炒,已是一种防灾预警的觉醒。要对比中外公众在安全文化上的差距:其一,中外公众的不同生命价值观。西方人惜命如金、珍视健康;中国人推崇不怕苦,不怕死,人的安康往往置于事业之后,从而导致了对生命的无视与践踏,不少事故源于要钱不要命;其二,中外公众的不同行为文化自律性。西方人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表现出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力;中国人从古人至今,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极不适宜现代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是频发三违现象的文化基础;其三,中外公众的不同的生命文化原则。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人过多地宣传了国家财产第一原则,所以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原则格格不入;其四,中外公众的不同安全技能观。西方人比如美国早在xx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一的火灾大逃亡训练活动;中国人现在还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上,xx年非典至今,全国共举办过近50万人参加的近800次各类防灾演习,但每每事故惨剧暴露出的问题还都是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的问题。它告诫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系统地开展公众安全文化教育。具体讲要提高我国国民的公共安全防灾文化意识还至少关注两点:其一,政府对公共安全职能的定位。无论是新北京、新奥运,还是全面小康建设,公共安全问题都成为人们的公共需求,按照美国学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温饱及生理需求满足后,安全生存已成为首要目标。公共安全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不仅是一种需求,更成为一种文明标志,为此应成为考查政府绩效的关键指标。其二,该告之公众的是安全是人们做事的前提。安全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研读并实践它正是当今遏制公共事故危机的良方,其关键点在于不要就事故论事故,而是从更高的文化层面去剖析事故灾祸的发生背景中人为致因的种种要素。(1)城市灾难,馈赠给人类的难题,要求人类去正确解读。面对突发事件,很多人的心理不可能不出现过度的焦虑、无助、沮丧与恐慌,但逆境催人类成熟。从安全文化层面上讲,灾害有理由且事实上使人类演习了灾难应对,不能不承认由于我们平时太缺少准备,经历了茫然、无措、正视、反思、调整到逐步地镇定,不能说不是一个痛苦的安全文化建构过程;(2)城市灾难,更呼唤行政与制度的安全文化重铸。文化的重铸在危机开始时并未突显,它是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思维惯性与惰性的反映,事实上也是对我们向来以乐观主义为主流的文化习性的写照,这分明是一种危害更大的文化习性。(3)城市灾难,在xx抗非中体现出的责任及关怀,更体现着一种可贵的安全文化的人性化。应该说,由于全社会安全文化教育的不够普及,公众中发生一定程度的恐慌算是灾难事件中正常的初步反应,但由于灾难本身及公众的复苏的希望,人们的人情味开始变得浓郁,人们及社会增加了一种对生命价值更深切的理解,这是安全文化的警策性作用。如果说历史是一本翻不到最后一页的书,那么公元1976年就注定要被夹进一张书签。因为,越是异常的情况就越能反映和考验出一个政府的素质。面对历史与现今的天灾人祸,怕死人的政府即着力保护公众安康的政府才是好政府。今年7月28日为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在新唐山,已全无了当年扑灭了人间烟火的大灾的痕迹,为了我们不该忘记历史的创痛,建议应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xx年非典,进一步暴露出我们在应急管理各方面的缺失,其中除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及安全法制建设外,持久性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为此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公众中开展安全文化教育,使突发事件的危机应对意识及能力成为国民之必需,要尽快地改变国民的形象危机。没有科技不足以强国,那么没有文化则足以亡种。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我们应深度反思,为什么事故屡屡,为什么我们不能记忆住过去。是害怕回忆,还是害怕揭短。鉴于对中国20世纪各类事故灾难的分析,鉴于对国民所能承受的灾难心理的期望,建议将每年的7.28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借机较为系统地开展一次生动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或演练,具体活动初拟为:(1)这一天国家要举行专门的活动,总结一年来全国在防灾减灾上的成效,经验及教训。(2)这一天国家及相关部委应举行专家研讨会,并向全国发布防灾减灾白皮书,告诫公众国家一年来在防灾减灾上的行动。(3)这一天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要使防灾减灾教育形成一个高潮,并通过有关社会团体使灾害文学、灾难题材电视节目等公益节目要有播出的黄金时档。(4)这一天公共安全、校园安全,社区安全、家庭安全要形成宣传教育的规模并形成制度,使公众通过每年的7.28防灾减灾日都能在安全意识及能力建设上再得到一次深刻洗礼。为了国家及国民的安全发展,让我们期待着中国的防灾减灾日的创生,因为它一定能成为一个标志,在灾害无国界、事故无市界的当下,建筑安全设计不仅催生更安全的城市,更有赖于国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去构建一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第 12 页 共 13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