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品的管理与维护.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16098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滑油品的管理与维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润滑油品的管理与维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润滑油品的管理与维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润滑油品的管理与维护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润滑油品的管理与维护(一)控制可燃物(1)杜绝储油容器溢油。对在装卸油品操作中发生的跑、冒、滴、漏、溢油,应及时清除处理。(2)严禁将油污、油泥、废油等倒入下水道排放,应集放于指定的地点,妥善处理。(3)油罐、库房、泵房、发油间以及油品调和车间等建筑物的附近,要清除一切易燃物,如树叶、干草和杂物等。(4)用过的沾油棉纱、油抹布、油手套、油纸等物,应置于工作间外有盖的铁桶内,并及时清除。(二)断绝火源(1)不准携带火柴、打火机或其它火种进入油库和油品储存区、油品收发作业区。严格控制火源流动和明火作业。(2)油库内严禁烟火,修理作业必须使用明火时,一定要申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动火。(3)汽车、拖拉机入库前,必须在排气管口加载放火罩,停车后立即熄灭发动机,并严禁在库区内检修车辆,也不准在作业过程中启动发动机。(4)铁路机车入库时,要加挂隔离车,关闭灰箱档板,并不得在库区内清炉和在非作业区停留。(5)油轮停靠码头时,严禁使用明火。禁止带火源登船。(三)防止电火花引起燃烧和爆炸(1)油库及一切作业场所使用的各种电器设备,都必须是防爆型的,安装要合乎安全要求,电线不可有破皮、露线及发生短路的现象。(2)油库上空,严禁高压电线跨越。储油区和桶装轻质油库房与电线的距离,必须大于电杆长度的1.5倍以上。(3)通入油库的铁轨,必须在入库口前安装绝缘隔板,以防止外部电源有铁轨流入油库内发生电火花。(四)防止金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燃烧和爆炸(1)严格执行出入库和作业区的有关规定。禁止穿钉子鞋或掌铁的鞋进入油库,更不能攀登油罐、油轮、油槽车、油罐汽车和踏上油桶,并禁止骡马或铁轮车进入库区。(2)不准用铁质工具去敲打储油容器的盖,并启大桶盖和槽车盖时,应使用铜扳手或碰撞时不会发生火花的合金扳手。(3)在库房内应避免金属容器互相碰撞。更不准在水泥地上滚动无垫圈的邮桶。(4)油品在接卸作业中,要避免接卸鹤管在插入和拔出槽车口或油轮舱口时碰撞。凡是有油气存在的地方,都不能碰击铁质金属。(五)防止油蒸气积聚引起燃烧和爆炸(1)未经洗刷的油桶、油罐、油箱以及其他储存容器,严禁修焊。洗刷后的各种容器在备焊前要打开盖口通风,必要时先进行试爆。(2)库房内储存的桶装轻质油品,要经常检查,发现渗漏及时换装。桶装轻质油的库房、货棚和收发间应保持空气流动。(3)地下、山洞油罐区内,严防油品渗漏,要安装通风设备,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油气积聚。(一)静电的产生油品在收发、输转、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跳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灌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2)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散,电压越容易升高。(3)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4)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油品在输转中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要高几倍到几十倍。(5)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6)管道上安装滤油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电电压越高。绸毡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高。(7)大气温度较高(2240),空气的相对湿度在13%24%时,极易产生静电。(8)在同等条件下,轻质燃料油比润滑油易产生静电。(二)防止静电放电的方法(1)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油库中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其余设备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立式油罐的接地极按油罐圆周长计,每18m一组,卧式油罐接地极不少于二组。(2)向油罐、油罐汽车、铁路槽车装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小油品的冲击与空气的摩擦。(3)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尤应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灌油速度,必要时可在作业场地和导静电接地极周围浇水。(4)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5)船舶装油时,要使加油管线出油口与油船的进油口保持金属接触状态。(6)油库内严禁向塑料桶里灌注轻质燃料油,禁止在影响油库安全的区域内用塑料容器倒装轻质燃料油。(7)所有登上油罐和从事燃料油灌装作业的人员均不得穿着化纤服装(经鉴定的防静电工作服除外)。上罐人员登罐前要手扶无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三)接地装置的设置(1)接地线接地线必须有良好的导电性能、适当的截面积和足够的强度。油罐、管线、装卸设备的接地线,常使用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小于48mm2的扁钢;油罐汽车和油轮可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铜线或铝线;橡胶管一般用直径34mm的多股铜线。(2)接地极接地极应使用直径50mm、长2.5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的钢管,清除管子表面的铁锈和污物(不要作防腐处理),挖一个深约0.5m的坑,将接地极垂直打入坑底土中。接地极应尽量埋在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接地极与接地线间的所有的接点均应栓接或卡接,确保接触良好。油品的防毒油品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因化学结构、蒸发速度和所含添加剂性质、加入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认为基础油中的芳香烃、环烷烃毒性较大,油品中加入的各种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防锈剂、抗腐剂等都具有较大的毒性。这些有毒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侵入人体,造成人身中毒。因此,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中毒事故发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掌握各种油品的性质,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中毒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尽量减少油品蒸气的吸入量(1)油品库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进入轻质油库房作业前,应先打开窗门,让油品蒸气尽量逸散后才进入库房工作。(2)油罐、油箱、管线、油泵及加油设备等要保持严密不漏,如发现渗漏现象应及时维修,并彻底收集和清除漏洒的油品,避免油品产生蒸气,加重作业区的空气污染。(3)进入轻油罐、船舶油仓作业时,必须事先打开人孔通风,并穿戴有通风装置的防毒装备,还要配上保险带和信号绳。操作时,在罐外要有专人值班,以便随时与罐内操作人员联系,并轮换作业。(4)清扫汽、煤油油罐汽车和其他小型容器的余油时,严禁工作人员进入罐内操作,在清扫其他余油必须进罐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5)进行轻油作业时,操作者一定要站在上风口位置,尽量减少油蒸气吸入。(6)油品质量调整作业场所,要安装排风装置,以免在加热和搅拌过程中产生大量油蒸气,危害操作人员健康。(二)避免口腔及皮肤与油品接触(1)严禁用嘴吸含铅汽油或其它油品,如果必须从油箱中通过胶管将汽油抽出时,可用橡皮球或抽吸设备去吸。(2)作业完毕后,要用碱水或肥皂洗手,未经洗手、洗脸、漱口不要吸烟、饮水和进食。(3)严禁用含铅汽油洗手、擦洗衣服、机件、灌注打火机或作喷灯燃料。(4)不要将沾有油污、油垢的工作服、手套、鞋袜带进食堂和宿舍,应放于指定的更衣室,并定期清洗。油品的防腐石油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金属腐蚀,会损坏容器、管线及设备,甚至发生漏油事故。金属腐蚀所产生的氧化产物,会增加油品机械杂质含量并加速油品氧化,影响油品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油库金属设备的防腐工作。(一)腐蚀的原因油品在储存中,金属容器及管线引起腐蚀的主要原因有:1化学腐蚀金属容器及设备周围的无机盐类如氯化钙、氯化钠、硫酸钙等介质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能引起金属的腐蚀。这种腐蚀主要发生在于与海水接触或埋设于地下的储油罐及输油管线。2大气腐蚀化学腐蚀是一种电化学腐蚀。暴露在大气中的金属设备表面,由于环境水分的蒸发,带有一层冷凝水,在这一薄层冷凝水形成的同时,就有一些气体溶进去,形成可导电的溶液(电解质溶液),金属和介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遭到破坏。(二)涂层防腐(1)定期在金属储油罐的内壁喷涂防腐涂层。如环氧树脂层或生漆层(2)定期将暴露在大气的输油管线及油泵等设备喷涂防锈漆。(3)设置在地表的输油管线,要清除积水,防止浸泡,以免涂层剥落。(4)油库设备中的活动金属部件,如输油管线的阀门等,要涂抹上防锈脂或润滑脂,防止水分从阀门螺杆渗入而引起腐蚀。漏天阀门要安装防护罩,防止雨水冲掉防锈脂层。(5)设置在码头常被溅湿的输油管线及设备,除了在表面喷涂抗腐防锈涂层外,还要再涂刷防锈脂或粘附性较好的防护用润滑脂。(6)埋没在地下的输油管线及储油容器,由于直接与泥土中的水分、盐、碱类及酸性等物质接触,应在外表面涂上防锈漆,在喷涂沥青防护层。(三)防腐(1)护屏防腐护屏防腐的原理是让阳极的金属腐蚀掉,保护阴极金属材料不被腐蚀。(2)外加电流的阴极防腐外加电流阴极仿腐方法是把被保护的金属管线及储油罐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上,在外加直流电流的作用下,管线及储油罐转变为阴极得到防腐;接电源正极的废钢材被腐蚀。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