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油罐附件使用的管理.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14519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对油罐附件使用的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强对油罐附件使用的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强对油罐附件使用的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加强对油罐附件使用的管理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加强对油罐附件使用的管理1存在问题在安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对储存轻质油品(汽油、柴油)拱顶罐附件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量油孔不关量油孔也称检尺孔,在油罐顶上,梯子平台附近。用来测量曲面高低和取油样。职工在完成检尺或取样工作后,本应将量油孔盖轻轻盖好,但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或者一时疏忽,不关孔盖,使得量油孔成为曲气出罐或空气进罐的通道。(2)透光孔不按要求盖好透光孔位于罐顶部。正常生产时,透光孔盖用螺栓紧固密封。只有在罐内检修、安装、清扫或标定时,才将其打开透光。检查发现,有的企业的油罐透光孔有盖子,而无螺栓;也有的是半盖半露;还有的是用一块胶板盖住透光孔,再把透光孔盖子盖在胶板上。这几种情况造成透光孔密封不严。(3)液压安全阀无液封液压安全阀和机械呼吸阀一样,都安装在罐项上且同一高度。正常情况下液压安全阀不动作(它控制的压力或真空值一般都比机械呼吸阀高出10),这时油罐内部的压力调节靠机械呼吸阀完成。一旦机械呼吸阀出现故障失去作用,或因其他原因罐内出现过高的压力或真空或机械呼吸阀出现故障失去作用,液压安全阀才起调节作用。按液压安全阀的工作原理,阀体内应充装高沸点、低凝点、不易挥发的液体作为液封。如果阀体里不充装液体,就使得罐内的油气通过液压安全阀体与大气相通。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阀因控制不了罐内压力而成为多余;液压安全阀因无液封而不起安全阀的作用。2造成的后果不正确使用油罐附件会造成如下后果:(1)油品蒸发损失。由于油罐的“大呼吸”损耗、“小呼吸”损耗,都会给轻质油品造成损失。(2)污染环境。油品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由罐内蒸发出的油气进入大气,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3)安全隐患。从罐顶大量散发油气,偶遇明火雷击,很容易将其点燃,造成火灾或油罐爆炸。特别是罐内油品较少,空气进入后很容易与蒸发的油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就更增加了危险性。(4)影响油品质量。例如,随着汽油轻组分的蒸发,将使油品的汽化性变坏。还加速油品的氧化,增加胶质,降低辛烷值。3产生问题的原因这些问题都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有以下原因:(1)有意蛮干。有的打开透光孔,是由于检修完不认真检查所致,装置开车进油了,就简单盖上了。还有的是故意打开的,目的是为了处理碱洗不合格的油品,从透光孔往罐内投碱,再用泵循环,使油品达到碱洗合格的目的。液压安全阀不装液封,不是因为计划不周或忘记充装,而是害怕因呼吸阀和液压安全阀都结冰冻住后,泵把油罐抽瘪而有意不装的。宁可损失油品,也得把罐保住,特别是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就更有这种担心。(2)操作不规范。职工不按有关规程操作,随意性很大,反映了缺乏油品知识、安全知识,工艺纪律、工作素质差。(3)管理不规范。管理部门不认真检查,发现了问题也不及时解决。管理缺乏规范、标准。4解决问题的对策(1)加强职工的培训教育。要求职工一是要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二是要掌握油品知识和安全知识;三是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2)规范管理。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到经常深入生产实际进行检查,要及时发现问题,对安全隐患要认真整改。加大生产管理力度,对违章操作、冒险蛮干者要严格管理并给予必要的经济惩罚,提倡尊重科学,工作严谨。注:“大呼吸”损耗:油罐收发油时,由于罐内气体空间体积发生变化使油品蒸气排入大气所引起的油品损耗。“小呼吸”损耗:油罐静止储存时,由于罐内气体空间温度的昼夜变化使油品蒸气排入大气而引起的油品损耗。第 4 页 共 9 页加强对电力外包工程队伍的管理(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杭州310007)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施工企业走向市场,企业内部职工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批劳务工、分包队伍介入到施工项目中来,逐渐成为电力建设的主要力量。由于劳务工、分包队伍的素质较低,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多的事故隐患,也给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带来很大的管理难度。近几年来,在电源、电网建设中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中,涉及人员80%是劳务工和分包队伍的职工。因此,有必要对劳务工、分包队伍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1造成劳务工、分包队伍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1.1技术素质较低,安全意识差由于电力建设作业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尤其是送电工程,作业环境更危险。为此,电力施工企业,包括分包队伍在招收劳务工时,只强调身体素质,能吃苦耐劳,而对文化素质要求较低,加之施工单位没有对这类人员进行正规安全教育,作业人员经常习惯性违章,导致伤亡事故频繁发生。1.2劳务工在危险、劳动强度大的作业中比例大在电源建设起重作业、电网建设架空线作业中,劳务工所占的比例超过90%。在架空线作业点较多的情况下,要保证每一个施工点都有一名正式职工带领工作很困难。近几年来,劳务工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发生在没有正式职工带领的作业中。1.3分包队伍在安全上投入少一些分包单位不肯花钱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一些老化、损坏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用具仍在继续使用,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受到伤害。1.4分包队伍不设专职安监人员分包单位为了节约开支不按规定设安监人员。有的虽然设了兼职安全员,但形同虚设,事故隐患无人发现,习惯性违章无人制止。1.5发包单位以包代管发包单位只注重分包单位施工工期,在安全管理上对分包单位的关心较少。分包单位发生死亡事故时,发包单位怕影响本单位的考核指标,就采取能瞒则瞒,私下了断的办法,不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有的单位在与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就写明不管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均由分包单位负责,这种以包代管的现象造成分包单位事故频繁发生。1.6对分包单位的安全资质审查流于形式只注重对分包方资质的静态审查,而忽视对分包单位的人员素质、技术力量、施工机械、施工方法等动态因素的管理。工程招投标时是一级施工企业,中标后参加现场施工的可能是三级施工企业,有的甚至是无施工资质的包工队,这种层层转包的现象给工程施工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2控制事故的对策2.1建立以电力建设单位为龙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电源、电网建设工程中,应建立以建设单位为龙头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安全管理。要以安全生产法为依据,明确和落实发包和分包单位在施工中的安全责任。2.2加强对承包方的安全监督在工程分包中,发包方对分包单位的安全负有监督和指导责任,应对其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实行监督管理。如实行劳务分包,发包方是安全施工第一责任者,对工程安全负全责,施工负责人、技术管理员、安全监督员等关键人员必须由发包方担任,分包单位劳务人员应在发包方的直接指挥和管理下进行劳务作业。2.3对工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预控电力建设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工程的进展,人、机、料、法、环各因素会不断发生变化,不安全因素会不断产生。因此,施工企业可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在开工前先进行危险因素预测、评价,然后,根据危险因素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事前控制事故的目的。2.4加强现场安全稽查对电源、电网工程实施安全巡回稽查是防止电力工程施工中分包队伍、劳务工事故频发,确保电力工程顺利进行的有效办法。现场安全稽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安全稽查人员应有较高的业务、思想素质。(2)应制定稽查内容和稽查计划。稽查内容主要有:是否制定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是否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和实际作业是否一致。劳动力组织是否合理,施工人员是否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作业、是否签字;分工是否明确、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按规定需监护的作业,监护人员是否到位;施工人员是否遵守安全纪律,是否使用合格的安全用具;施工现场是否按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对施工危险因素是否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劳务工是否在员工带领下作业。2.5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参加电源、电网工程施工的分包单位都应按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台帐。各施工企业可根据本企业从事作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进行修改补充,以适应工程不断变化的需要。有了制度还须严格执行,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2.6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职工的安全教育要注意分层次,要根据职工所从事的工作来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内容不要求多,但要实用,务必使每个员工都能真正掌握本岗位所需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措施,务必做到达不到要求者不得上岗。2.7认真宣贯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了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行为,明确生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制裁各种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武器。因此,电源、电网建设施工企业的各级人员都必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使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安全生产法上,用法律来规范每个人的安全生产行为和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式,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2.8实行安全性评价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性评价是聘请电力系统的一些安全专家,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一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系统地评价和预测,确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这对一些安全基础较薄弱的分包施工企业来说,是一种能迅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事故的方法。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