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第2课时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308615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第2课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第2课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与交通第2课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整合突破,第一部分,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第2课时,考点三,考点四,课堂巩固,复习练案,1(2017全国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考点三 城市区位与功能分区,(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B,A,C,【解析】 第(1)题,地铁站点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流动人口,人流量越大消费市场往往越大,地铁站点的服务功能越全,其等级也就越高,故本题选择B项。地铁站点的用地面积是根据服务等级而定的,A项所述内容存在因果关系错误。地铁站点的信息化水平高,其综合服务等级不一定高。地铁站点周边的环境质量对其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影响不大。第(2)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站点位于内环或其附近地区,地价较高;甲、乙、丙站点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等级较高;这三个站点分布相对集中,所以人流量较大。综上可知,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故本题选择A项。其他三项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区一般不会位于城市内环附近,故B、C、D错误。第(3)题,从图中可知,与河流垂直的方向上有多个一级站点,推测该城市有多个核心区,所以该城市最可能为多核心结构,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2(2017江苏地理)如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 _。 (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_。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_。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_。,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两点),【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点主要有功能相对独立,相互影响少,发展空间比较大,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等。第(2)题,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和风频图可以推断出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的原因;由图可知,W处靠近交通要道,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产品运输。第(3)题,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整体,首先要加强交通联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组团之间受河流阻隔,应加强道路和桥梁建设;另外应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1城市区位因素分析,2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方法技巧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可用下图表示:,(2)城市工业区的合理布置原则 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女性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2017河南豫北重点中学4月联考)下图为某大型企业的配套企业在不同区位的土地和距离成本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题。,(1)若只考虑土地成本和距离成本,该配套企业最适合布局在( ) A中心城市市中心 B中心城市工业园 C卫星城 D中心城市周边县城 (2)中心城市周边县城土地价格高于卫星城,主要原因是周边县城( ) A距中心城市市中心较近 B基础设施较完善 C接近高等院校 D自然环境较优美 (3)随着城市化发展,该地区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增大,其直接原因是( ) A降水量变化大 B雨水下渗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植被破坏,C,D,B,【解析】 第(1)题,该配套企业应布局在土地成本与距离成本和最小处,结合图可知,在卫星城处,土地成本与距离成本和最小。第(2)题,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一般基础设施较完善。由图可以看出卫星城靠近中心城市工业园,自然环境不如周边县城优越。第(3)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植被明显减少,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增大。其根本原因是植被破坏。,1.(2017江苏地理)“绿色出行”新理念已被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考点四 城市化及其影响,(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D,B,【解析】 第(1)题,在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消耗能源最低,属于“绿色出行”;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大,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由图可知,2011年之后,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比迅速上升,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占比也有所上升,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占比迅速下降,这表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第(2)题,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地域范围受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影响。,2(2017江苏地理)如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双选)( )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AD,(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双选)( )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 第(1)题,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分别求出不同年份该城市中心城区的企业数量,1985年大约是186,2004年大约是947,2013年大约是600,由此可得出19852004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20042013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2004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相对来说最多,所以此时属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到2013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C,1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1)要从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具体如如图所示:,3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社会问题等方面,不同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也有不同。 (1)城市内涝:整治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绿地和湿地面积,建设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等。 (2)环境恶化:建设城市绿心,绿色屋顶、植物墙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扩大城市湿地面积;使用清洁能源;垃圾分类处理;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3)交通拥挤: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完善城市交通网、发展立体交通,发展城市公交等。,(2017河北唐山第二次模拟)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如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1) 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 A工业区和居住区 B居住区和商业区 C商业区和仓储区 D市政区和园林区 (2)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些中学周边共享单车停车数量极少,出现此现象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车型外观与车体重量 B用车费用与投放数量 C学校管理与驾驶技术 D道路格局与交通限制,B,C,(3)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但目前出现了找车、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以下措施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是 (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人群认识 增加单车投放量,提高其使用费用 提高单车质量,增强操作技术难度 利用GIS技术,合理分配单车数量 A B C D,D,【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曲线在夜间,人们休息时间内的单车数量较多,是由于夜晚人们大多休息,而白天工作时间内附近的单车数量较少,是人们出外工作或者购物等出行,需要的单车数量多,应为住宅区;而乙曲线白天单车数量较多,夜间数量少,应为商业区,故选B项。第(2)题,中学周边地区单车数量少,是由于很多中学为寄宿制学校,学生极少出行,或者是中学生不掌握骑行技术导致的,故选C项。第(3)题,共享单车找车,说明单车布局不合理,应当利用GIS技术,合理分配单车数量;针对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使用人群认识,故选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