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06012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3 页煤矿安全生产与建设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式(一)中国矿山的分类我国煤矿分为国有地方煤矿、国有重点煤矿和乡镇煤矿。xx年,中国共有8xx个矿山,xx年底,减少到35000个。目前有约28000个煤矿,其中25000属于小规模的乡镇和个体煤矿。今后,越来越多的小矿山将被关闭。(二)世界煤炭储量及生产情况xx年,全国共产原煤13.9亿吨,其中:电厂耗煤53、建材工业耗煤12、冶金工业12.8%、化学工业5.8%。近两年煤产量快速增长,xx年,中国工生产原煤16.7亿吨,占全球煤产量50亿吨的33.2%,xx年产煤达19.56亿吨。(三)我国煤炭生产安全形式、从单位GDP死亡率看。xx年全国GDP13.6万亿元,13.6万人死于安全事故,平均1亿元GDP死亡1人。、从中国的煤炭总产量及死亡率与世界的比较看。xx年,全世界产煤约50亿吨,死亡人数8000人左右;中国煤炭产量占33.2%,死亡人数占80.4%;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3人,美国为0.03(世界最好记录),波兰为0.2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中国是美国的近100倍、俄罗斯的10倍和印度的12倍。、从煤矿与其他矿山的死亡率的比较看。煤矿伤亡人数占矿山事故伤亡人数的87%(xx年),远高于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从发生事故的煤矿类型看。目前国内有2.5万个小煤矿,安全事故占煤矿事故总量的70%;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测算,45个国有大矿和100多个地方国有煤矿安全欠账高达500多亿元。、从安全保障看。国内具有安全保障的煤炭生产能力仅12亿吨,xx年的数字竟是19.56亿吨,缺乏安全保障的煤炭产量越来越多;大矿大干,小矿蛮干。xx年,全国27个产煤省区中,有20个省区超产,其中19个省区超产10%以上,福建、陕西、北京超产均在50%以上。、死亡率虽有下降,但仍居高不下。xxxx年,中国矿山事故死亡率中,国有重点矿xx年为每百万吨4.53人,xx年降为每百万吨0.966人。乡镇矿居高不下,xx年为每百万吨10.99人;xx年每百万吨死亡率为8.17人,xx年为4.54人。近期全国发生的大矿难有:xx年10月20日,河南新密市大平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8人死亡。xx年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市陈家山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xx年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特大瓦斯事故,死亡214人,是1958年大同矿难以来国内最大的煤矿事故。xxxx年中国煤矿死亡人数,国有重点矿死亡人数最低,乡镇煤矿死亡人数最高。二、煤炭事故高发的原因分析xx年,中国煤炭产量为16.56亿吨,其中:国有地方煤矿8.3亿吨、国有重点煤矿2.14亿吨、乡镇煤矿6.12亿吨。(一)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高排放,低回报,低收益;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的素质提高上来。我国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数字反差太大,因此造成了煤炭紧张。xx年,全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其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12亿吨,剩下的7亿吨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二)装备水平低,技术落后部分煤矿的采掘、运输工艺十分落后,采煤和掘进工作面机械化程度不到12。国有重点煤矿机械化程度为75,地方煤矿为25,而乡镇和个体煤矿大多数是非常落后的、原始的开采方式;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滞后,煤矿瓦斯形成的机理、瓦斯防治手段等许多问题目前都没有解决。(三)煤矿从业人员多,素质差,结构性矛盾突出机械化程度低,用人过多;素质差,很多农民工未经任何专业培训;结构性矛盾突出,煤炭行业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大专以上的煤矿专业毕业生每年已减少到只有万名,在煤炭行业的就业率不到。(四)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滑坡企业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老化,不能适应新形式、新条件;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多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使安全整顿难以见效;煤矿数目巨大,小煤矿数量过多,生产分散;很多小煤矿还没有依法办理采矿登记手续,无证开采,违法作业;对瓦斯矿不能做到真正的“先抽后采”,而是“边抽边采”,甚至“采而不抽”。三、煤炭安全事故的分类煤矿事故按发生源分类为:一是顶板事故。矿井冒顶、片帮、冲击地压、顶板掉块。二是机电事故。触电、机械伤人等。三是瓦斯事故。瓦斯、煤层爆炸或燃烧,煤(岩)中瓦斯突出,气体窒息(中毒)等。四是火药放炮事故。炸药、雷管伤人,炮烟熏人等。五是水灾事故。六是火灾事故。煤矿自然发火或外因造成的火灾。七是其它事故。xxxx年,不同煤矿事故所占比例,以辽宁煤矿安全事故为例为:顶板11.、瓦斯74.1、运输4.10、水害4.92、火灾0.68、其它事故4.79。xxxx年为:顶板13.85、瓦斯67.75、运输0.65、水害10.61、火灾6.49、其它0.65。xx年,全国瓦斯爆炸占60%。四、瓦斯事故及预防(一)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是由地应力、瓦斯和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二)矿井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地勘钻孔测定法、实验室间接测定法、井下快速直接测定法。(三)矿井瓦斯等级: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四)矿井瓦斯的预防: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鉴定工作。一是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二是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三是采掘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四是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关闭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可通电开动。五是综采掘面,应在采煤机和掘进机上安设机载式断电仪,当其附近瓦斯浓度达到1%时报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切断电源。(五)瓦斯爆炸灾害防治技术1、防止瓦斯积聚、杜绝火源。加强通风;经常检查井下通风情况和瓦斯浓度;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的瓦斯;抽放瓦斯。2、防止瓦斯被引燃。一是禁止携带烟草和点火工具下井。井下禁止吸烟。井下应使用防爆的照明灯。禁止打开矿灯。二是井下禁止使用电炉。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准进行电焊、气焊和使用喷灯接焊等。三是只有在安装电动机和开关的地点附近20米巷道内的瓦斯浓度小于1%时,才准送电启动。四是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风电、瓦斯电闭锁)”。四是放炮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检查瓦斯)和“三人连锁放炮”制(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连锁)。每个炮眼必须充填足够炮泥和水炮泥。严禁明火放炮和放糊炮。五是在瓦斯矿井中,要防止铁器撞击产生火花;在处理局部瓦斯时,尤应防止铁器撞击。六是经常捡查火区的情况,严格管理火区,建立火区管理卡片。(六)矿井瓦斯及事故预防措施1、瓦斯喷出灾害防治技术。一是加强地质工作,采取“探、排、引、堵”技术措施;二是打前探钻孔,预先探放高压瓦斯气源;三是掌握喷出预兆,即使撤离工作人员;四是掌握矿压规律,避免矿压集中。2、瓦斯突出的预兆。一种现象是煤层层理紊乱、煤暗淡无光泽、煤质变软;另一种现象是煤层发出劈裂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以及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煤壁发生震动和冲击,顶板来压,支架发出折裂声。此外就是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壁发凉,打钻时有顶钻、卡钻、喷瓦斯等现象。3、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瓦斯突出的预防可采用区域性防突措施开采解放层,局部性防突措施,超前钻孔,水力冲孔和震动性放炮等措施来预防。五、关于煤炭安全的几点思考1、强化“安全第一”,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2、建立健全安全与健康保障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监督监察保障体系、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安全技术保障服务体系。3、建立国际通行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保证体系认证制度。4、调整煤炭生产结构,加大对地方小煤矿特别是乡镇个体小煤矿的整治力度。5、推进安全科技和管理技术创新。6、完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如明确安全资金渠道,包括国家补助和吨煤提取两部分)。第 7 页 共 13 页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管理的重要性由建国初的人背肩扛到有简单的机电设备再到到高档普采及综合机械化采煤,使我国的煤炭生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炭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安全生产大大改观,不管是人工结合简单的机械化生产,还是现代化的综合机械化生产,抓好机电管理工作,对于保证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都是至关重要的。从井上到井下,从采掘到辅助,不管是通风系统,排水系统,运输提升系统,还是采煤工作面的采掘系统,乃至通讯监控系统。哪一个环节在机电方面出现故障,都会不同程度的给部分或全局的生产造成影响,甚至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的政治经济损失。一台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不同程度的引起各种事故的发生,甚至造成全矿毁灭性的重大损失。所以只有认真抓好机电管理工作,保证每台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设备的完好率,上水平,达标准,才能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给党和国家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失。我认为,保证安全正常的生产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新审视机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抓好机电工作,严格机电管理体制,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机电人员的配备,根据责、权、产的影响程度不同配备相应的人员,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机电事故与工资、奖金挂钩制度,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做到正常生产,安全生产。作为行政一把手来讲,要始终把机电工作作为保证正常生产安全生产的关键去抓,时刻不能放松和马虎,要重视各项机电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明确责任,赏罚分明,始终如一。把好设备购进这一关,要明确责任,从严管理,防止一些厂家和个人为了本单位和个人的私利,以次顶好,投机钻营,置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从而制造出一些伪劣产品。这些产品一旦购买回来,投放到生产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在选用设备时,不仅要优先大厂或行业定点生产厂家,而且要进行货比三家,及时收集周围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评价,检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书、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鉴定报告等,缺一项就不能采购其产品。对煤矿自己制造的一些机电设备和平时的维修也应严把质量关,确保做到质量不合格不投入,不下井。因而不管对购进的,还是本矿制造维修的机电设备,要建立严格的验收考核措施,保证投入生产的设备符合要求,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走好关键的一步。二、提高机电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能否让机电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操作者先进的技术,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煤矿环境差,情况复杂,在设备的使用上要极其重视。若操作不当,不仅会损坏设备本身,影响矿井生产,而且还会带来严重后果,威胁到整个矿井的安全,特别是一些防爆设备的使用操作非常关键。如大负荷电路的断电和送电,在断电的时候,要先断有灭弧装置的断路器,然后再断隔离开关,而在送电的时候要反过来操作,否则将会引起强烈的电弧,若在有瓦斯和煤尘的井下变电所发生这种现象,不仅烧毁隔离开关,而且有可能引起爆炸事故。因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及有关规定操作,让每台设备在良性状态下运行,这对矿井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提高当前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煤矿应成立职工业务培训领导小组,利用班前会,周例会,对机电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系统或专题的技术培训、案例分析;邀请外矿的技术大拿现场指导,经验交流;鼓励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脱产培训,业余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师徒帮教等形式,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其对机电设备的保养、维护能力,同时实行岗位竞聘,创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三、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煤矿机电设备由于经常工作在潮湿和粉尘污染严重的场所,设备的磨损严重,再加上潮湿空气中的一些酸碱腐蚀,常常会过早的衰老、损坏,防爆设备的防爆性能减弱,安全系数降低。因而我们应当经常进行检查、修复,使设备的完好率符合要求。消除只顾眼前的利益,将就着干的思想,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和疲劳状态下运行的现象,狠抓矿内检修和外委设备检修质量。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机电事故率。做到防患于未然。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合理、正确的使用,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现代化矿井的机电设备和设施越来越多,机电工作人员也随着增多,因而首先应健全专业化管理的组织机构,实现专业化管理,进一步做好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使煤矿机电设备的防爆和安全等各项日常工作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检查督促,使机电工作走向健康稳定的轨道上来。再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是一切因素的前提,所以煤矿应当重视机电工作人员的素质。抓机电管理工作应先抓好人这一因素,应对机电工作者严格要求,经常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育一支懂技术、懂专业,具备高度主人翁责任感的机电工作队伍,使各项工作得以安全顺利的进行。为此,煤矿应当形成一个以机电矿长为龙头,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责任的管理体系。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下,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人,使每个工作者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自己的工作关系着全局的重要性。特别在防爆工作管理中,应当设置专门的防爆设备检查组、小型电器组。要实现科学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合理利用机电设施为矿井服务为了有条理、有计划、有组织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设备账卡,实行图版管理。对一些重要的设备如防爆设备要做到一物一卡。反映出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使用地点、检修情况等所有的问题。做到对设备的状况心中有数,便于合理化管理。对于一个矿井来说,不仅需要加强设备本身的管理而且要重视与这些设备相关的基础设施。做好基础工作,健全技术资料,从而掌握设备的供电系统,了解设备的动态,保证设备的运行。煤矿生产的特点是连续循环的,通风、排水、运输、提升、采掘各个环节紧密的结合到一起,离开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到生产。所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使这些设备稳定长期的运转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煤矿生产工作面得不断推移,要求设备不断搬迁,这就需要有完善的技术资料,以便在搬迁的工程中及时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组织生产。因此,煤矿机电设施的正确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是机电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科学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乱纪行为要严格执行制度,给予严厉的处罚。作为管理者,领导者绝不能心慈手软讲情面,加强对各项制度执行的力度,使管理制度化。总之,抓好机电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只有管理好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等工作,才能使矿井的一系列设施正常运行,才能保证煤矿的财产及人身安全,我们应学习国内外先进煤矿的成功之处,尽力避免各种事故发生,为祖国煤炭事业发展作更大贡献。参考文献:1曾康生,胡乃联.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模型与组合预测J.煤炭学报,xx,33(10)2柏奎山,张成庆,宫传宏.关子煤矿机电运输隐患J.煤炭技术,xx,27(5)3赵正才.加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这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xx,(11)第 12 页 共 13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