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05545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10 页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A.人人必须遵守消防规章制度;B.爱护消防设施和器材,学会灭火器的使用;C.把消防工作与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D.加强消防意识,时刻保持警惕;E.预防为主。3、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谁主管,谁负责。4、两会一知。即在发生火险时,每位员工会使用灭火器材,会逃生自救,知道火警电话。二、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1、电气设备引导发生火灾。2、随便吸烟,乱扔烟头或是火柴梗,也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3、不采取停电时,使用蜡烛照明,忽视安全,引燃可燃物或动用明火找东西时引起火灾。4、使用燃气及燃气用具不当,引起火灾。5、安全措施,违章使用电、气焊,火花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火灾。三、火灾的预防1、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消防门不能上锁,员工要记清楚车间和宿舍的安全出口、安全通道。2、不乱拉乱接电线,对电路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3、爱护消防设施,如消火栓、灭火器、消防沙箱,消防池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蓄水。四、发生火灾时的处理程序1、报警;2、疏散,救援,灭火;3、安全警戒和防护;4、善后处理。五、灭火的基本方法1、冷却灭火法。2、隔离灭火法。3、窒息灭火法。六、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员伤亡:1、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2、身处楼房的员工,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以免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洗手间,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3、在失火的楼房内,应通过消防通道走楼梯脱险;4、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5、逃离火场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烟雾弥漫中,可采取低姿势逃生,并沿墙壁边逃生,以免错失方向;6、如身上衣服着火,要迅速脱掉衣服,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7、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毒烟,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用湿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8、无法逃离火场时,到窗户边或天台呼救,等待救援。第 4 页 共 10 页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检查程序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留下火灾隐患和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规范检查程序,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程序。一、监督人员在实施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检查时,应当着制式警服、佩戴“公安消防监督检查证”等有关执法证件。实施检查的人员不得少于两名,检查完毕后应当填写三亚市公安消防局建筑工程施工检查意见书。二、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检查的流程1、通知被检查单位的主负责人、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到场。2、开会了解工程的施工情况。3、现场检查工程按图施工情况。4、检查工棚的防火状况。5、反馈检查情况。三、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检查的内容为:1.施工、安装、监理单位是否按照批准的消防设计图纸施工、安装和监理;2.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产品、防火材料是否选用经国家检验机构检测合格产品;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棚消防安全防护措施;4.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5.用火、用电情况;6.临时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配置情况;7.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日常管理情况;8.其它有关情况。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基本要求(一)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责任制落实情况1.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应遵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由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单位协助,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按国家规定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建立健全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用电安全、动火审批、巡逻值班、安全检查等各项管理制度。2.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的,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承包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3.国家、省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包括:消防设施平面图;消防制度、方案、预案;消防组织机构、负责人、义务消防队;消防设施器材维修验收记录;电气焊人员持证上岗记录及复印件;施工现场消防检查记录。4.高层建筑和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建筑工地,必须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对义务消防队员要定期组织消防知识教育和灭火技术演练,使其掌握防火知识和灭火器材的使用。(二)临时消防车道的设置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便于消防车辆出入的临时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得小于4m,并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的畅通和地面承载能力,禁止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挤占临时消防车道。高层建筑和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应设置环形的临时消防车道;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的;应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两个长边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尽头式临时消防车疲乏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三)灭火器的配置施工现场、工棚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ABC型干粉灭火器,做到布局合理;重点部位应重点防范,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并落实定人、定责经常检查、维护、保养、确保灭火器材好有效。(四)消防水源的设置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消防水源,按装临时室外简易消火栓或设置临时消防水池,保证在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总量要求。2、国家、省重点工程,应安装临时消防监管,管经不得小于80mm,每层设消火栓口,配备足够的消防水带;并保证足够的水源和水压,严禁消防监管作为施工用水管线。3、临时消防泵房应用非燃材料建造,位置设置应当科学合理,便于操作,设专人管理,保证临时消防供水需求。4、临时消防水泵的专用配电线路,应引自施工现场总断路器的上端,并保证连续不断供电。5、国家、省重点工程的实施现场宜设临时消防抬泵及配套的灭火置。(五)用火用电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情况1、电焊工、气焊工等从事电器设备安装的电气焊切割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动火作业前,因严格行动火审批手续,做好动火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清理动火现场,采用不燃材料进行分割,陪有专人监管和灭火器材,动火完毕必须确认无火源隐患后方可离去。在竖向井道或高空动为时,必须采取严密的防火措施和灭火准备工作。2.施工现场的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得小于m,两瓶与明火作业距离不得小于10cm,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内禁止存放氧气瓶乙炔瓶;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3.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安装、配电线路的的敷设必须符合电力规范要求,严禁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临时用电必按过载保护装置。750瓦以上大功率照明设备应用支架支撑,照明灯具下方不得堆放可燃物品,其垂直距离必须距可染物件和可染物的水平间距50cm以上,电源引入线有隔热保护措施。4.施工现场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符合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管理要求,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落实专人负责保管,配备灭火器材,且严禁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存放和使用场所吸烟和使用明火5.施工材料的存放、使用应符合防火要求,临时库房采用非燃材料搭建,易燃易爆物品应设专用库房储存,并分类单独存放。不准在建筑工程内、库房调配油漆燃料。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内不准设置临时仓库,不准存放易燃、可燃材料,因施工需要进入建筑工程内的可燃材料,要根据工程计划限量时入并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废弃材料应及时消除。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保温材料应具备有质量体系认证书和检验报告等材料,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8.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严禁随意吸烟,应设置专门的吸烟安全场地,严禁在吸烟安全场地外吸烟或乱丢烟头。9.从事油漆刷涂等危险作业时,要有具体的防火要求,必要派人看护。(六)工地的民工工棚的消防安全要求1.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将食堂和宿舍设在同一工棚内。2.建筑工程工棚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严禁使用木板、竹片、毛毡等可燃材料搭设建筑工程工棚,宿舍内不得卧床吸烟,房间内住20人以上或建筑面积100以上必须设置不少于两处的安全出口,居住100人以上或建筑面积500以上,要有消防安全通道及人员疏散预案。3.生活区的用火应当符合防火规定,用火要经保卫部门审批,生活用火使用的燃料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用火点和使用燃料应当分开设置和堆放,使用时落实专人管理,使用后应当指派专人查看余火熄灭情况。4.建筑工程工棚内的配电线路必须严密套管保护,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工棚内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对用电设备必须落实责任,统一安装管理。5.建筑工程工棚区内应当按规定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ABC型干粉灭火器和设置临时固定消防给水灭火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6.禁止无关的人员在建筑工程工棚内居住,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七、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第 9 页 共 10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