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易燃品库安全管理规程.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302666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易燃品库安全管理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易燃品库安全管理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易燃品库安全管理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化学易燃品库安全管理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化学易燃品库安全管理规程1无关人员禁止入库,因工入库人员严禁携带打火机、火柴等易燃物品。2库区严禁烟火并保持整洁,库房周围10米内无杂草。3因公进入化学易燃品库的人员,必须先登记后入库,岗位人员认真做好日查记录,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并及时采取措施。4剧毒品,放射性物品按有关规定及化工技术要求守则执行。5保管人员必须熟悉所管化工材料的性能,并了解发生事故的条件及预防办法。6化学易燃品要分类定量存放,严格管理,防止自行分解和互相反应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7为保障人身安全,不准食用生产用化学材料(如酒精、碱面、糖精等)。8易燃品的容器包装应牢固,发现破漏应立即更换。9库内保持通风良好,温湿度符合要求,要有避光、防冻、防热等措施,电器照明应防爆。10库房设有足够的消防器材,保证完备有效,保管人员应熟悉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做到三懂三会,库内应留有通道。第 2 页 共 8 页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2、中间产物(过程物)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4、夹杂物(杂质)(二)形态与接触机会1、固态,块状、粉末状。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呈现块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三)分类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2、按作用性质分类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四)毒性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1、毒性的指标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2、毒性的分级按毒性大小为5级(1)剧毒(4)低毒(2)高毒(5)微毒(3)中等毒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按生产与使用中危害性大小为4级级(极度危害)级(高度危害)级(中度危害)级(轻度危害)二、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经呼吸道吸入2、经皮肤吸收3、经消化道食入(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吸收,毒物进入血循环。2、分布,随血流分布至各器官。3、转化,毒物经生物化学过程转变为代谢产谢。4、排出,经肾、肝胆、肺、唾液腺、汗腺、乳腺排出体外。(三)损害作用中毒、局部刺激、腐蚀、致敏、致癌、致畸、致突变(四)中毒1、急性中毒:短时、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发病急、变化快2、慢性中毒:长时、少量毒物进入人体,较长时间才出现症状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五)症状1、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3、心血管系统4、神经系统5、泌尿系统6、生殖系统7、皮肤8、其他(六)中毒的条件及相关因素1、中毒发生的条件:接触剂量超过人的耐受力2、外因(1)接触机会(2)接触状况:接触的方式、时间、浓度和劳动强度。(3)毒物固有特性:毒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联合作用。3、内因人的耐受能力(1)性别(2)年龄(3)营养状况(4)健康状况(5)遗传缺陷4、职业禁忌症5、职业卫生标准GBZxx-2三、预防中毒的措施(一)预防中毒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二)技术措施1、工艺措施:采用无毒、低毒的工艺、物料。2、合理布局:生产与生活分开,有毒与无毒分开、高毒隔离。3、生产过程密闭:生产连续化、设备密闭化、输送管道化、操作机械化、控制自动化。4、隔离操作:通过隔离室将人与排放毒物的设备隔离。5、通风净化:通过风通系统将毒物排走并净化处理。(三)个人防护措施1、呼吸防护2、皮肤防护(四)卫生保健措施1、健康检查2、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3、倡导良好个人卫生习惯4、配备现场医疗救护(五)组织管理措施1、设立机构、配备专业人员。2、落实责任制、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3、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增加防范能力。4、加强生产现场检查。5、定期监测和评价。6、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7、制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装备、人员。四、高毒作业管理1、作业场所要求2、特殊管理措施3、作业人员管理五、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1、确保救护人员安全。2、使中毒者尽快脱离接触,促使毒物排出。3、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4、检查有否外伤、注意保暖。5、迅速通知医疗救护部门。第 7 页 共 8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