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共考查了6篇实用类文本阅读,其命题特点有: 1本考点布局与题型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基本一样,区别在考查点的设置上,材料篇幅一般控制在1 400字上下。重点考查落在“传记”上,其次是“新闻”,再次是“科普文章”。科普体裁则选择最新研究成果,如2013年广东卷山水画中的地质学,意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人物传记中中外著名人物,在某一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有过卓越成就、产生过重大影响等,如玻尔、邓叔群等。选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都很典型,都有比较大的探究空间。,板块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题量、分值、考点稳定。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辽宁卷、福建卷均设置了一道五选二的客观题,其中福建卷与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辽宁卷的题干要求又不相同,前者是选择“不正确的两项”,后三者是选“最恰当的两项”。主观题大多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鉴赏评价和探究方面设题。由于实用类文本在阅读中不存在什么困难,所以筛选整合信息难度也不大,但要重视探究性试题的考查,探究题的内容与文学类文本一样表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在作答时既要立足文本,又要从文本提升到理论高度,有理有据。,3从考查内容看,考查最多的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都有涉及。不过,分析综合着重在筛选整合信息的考查上,其中又涉及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考查;鉴赏评价则重在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之一,今年考查了探究文本中语言的含意、内容的深刻等。 4选择实用类作考题的学生注意:选考部分两道大题,一般选做实用类文本比选做小说或散文的平均分要高。,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选项往往涉及作品的内容理解、思路分析、文章主旨、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性选择,专题一 传记类,典题举例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 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解题思路 在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考查中,第一个小题目就是综合分析题,此题采用双选的方式,一般表述为“最恰当的两项是”或“不恰当的两项是”,分值为5分,在评分标准中,采用选某个给3分,选某个给2分或1分的评分方式。解答这类题目,一般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第一步,审准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内容。这类题目中,一般的表述为“对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关内容”包括作品的结构、主题、情节、人物、手法等;5个选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有关内容进行陈述,细读选项是准确解答此题的关键。,第二步,带回原文对照,逐项排查筛选。例如这个题目,我们回到原文中对比发现:A.“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够贴切。B.记述玻尔的贡献,正确。C.“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不正确,文中是说“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D.“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不正确,原文中说是“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E.记述了玻尔的重要贡献,正确。 第三步,通读五个选项,从中辨析优选。由于这个题目通常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因此,最后的一步工作是比较五个选项,把你最把握的两个选为答案。,答题建模 审准题目,细读选项对照原文,逐项排查比较选项,辨析优选。 规范解答 BE,“概括传主事迹”是概括人物所做的主要贡献。答题前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找出时间变化的语句、画出地点变化的语句、标出职位(工作)变化的语句和标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工作中做了什么事。“分析传主形象”需要通过传主事迹来把握。答题前要注意从五个角度概括分析:从事迹(人物的言行)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从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概括分析传主的形象、从细节描写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和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中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分析传主事迹与形象,典题举例 (2011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梁宗岱先生 温源宁 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少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法雷芮的格言“要行动,不要信念”,是宗岱衷心信服的。但宗岱的人生哲学还不止于此。实际上,他并不相信上帝、天路历程和永生。无疑,他就是相信自己,相信人生可恋,文学可喜,女人可爱。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我整个一辈子也没见过宗岱那样的人,那么朝气蓬蓬,生气勃勃,对这个荣华世界那么充满了激情。他活多少年,我一定相信多少年,相信激情、诗情和人生是美妙的东西不,应该说是人回老家以前所能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 (选自一知半解及其他,南星译,有删改) 【注】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诗人、翻译家。孙唐:德国体育家。,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答: _,解题思路 分析传主事迹与形象类题的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审题,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标准。题目要求是写出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性格特点。 第二步,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在信息范围内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修饰,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明确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答题区间在三段。三段中主要记叙了三件事:与人辩论,朗读著作,翻译作品。与人辩论时的“尖声喊叫”“打手势”“踢腿”等动作上的细节描写突出了先生好胜、直率的特点,朗读著作时“宗教狂的狂热”彰显其激情与执著,翻译著作“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的细节表现出先生的严谨风格。,第三步,归纳要点,全面表达。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择其要点材料进行归纳,调整组合,写出答案。在概括梁宗岱性格特点的同时,也要写出其性格特点的表现,不要遗漏要点。 答题建模 认真审题,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归纳要点,全面表达。 规范解答 性格特点:有激情(热情);执著(求真、好胜);直率(真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典题举例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原文见热点题型1 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答: _,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题思路 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的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审题,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标准。题目要求“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第二步,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在信息范围内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修饰,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明确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答题区间在文本段。通过筛选和整合可知,哥本哈根学派有着独特人格魅力引领学术导向的领导,有异常活跃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团队,并且有富有激情与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第三步,归纳要点,全面表达。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择其要点材料进行归纳,调整组合,写出答案。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的“优秀特质”主要体现在:团队的领导、骨干成员和团队精神。答题要点可分三点。 答题建模 认真审题,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归纳要点,全面表达。 规范解答 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个性化探究即“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要求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考生要善于从文本中有分歧、有空白、有重点难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这种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往往不设置唯一答案,要求考生能够立足自我,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思维应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显然是不适宜的。,个性化探究,典题举例 (2012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等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己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过的并发表过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只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为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身处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极权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1944年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 (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 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 答: _,解题思路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是探究题的考查重点,这类个性探究题的一般答题步骤是: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观点。本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这个观点是否认同,第二部分是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自己的看法。所以答案首先要简洁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认同(这个说法)”或“不认同(这个说法)”。无论赞同还是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第二步,分析自己的观点。表明观点后,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实际,组织语言答题,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回答这类题就像写一个小议论文:中心论点论据和说理。这里的论据和说理,既包括文本涉及的,也包括现实人生的。回答探究题时游离文本是大忌。语言表述要简洁。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他题的时间。 第三步,加以总结。此步骤可根据字数要求等具体情况添加或删除。 答题建模 亮出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加以总结(句式“所以或因此”),规范解答 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苦难的确成就了克罗齐。青年时期经历的大地震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这推动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中年之后的克罗齐又因社会动荡和战争苦难进一步历练,更加成熟。 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苦难并非克罗齐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大地震和战争,在安宁和平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和社会活动的克罗齐,同样会大有作为。 观点三:辩证理解。苦难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情况,它们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1从考题的选材看,字数少则800多字,多则1 200来字,大都经过了命题者的删节改造。 2考查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简答题,课标卷和辽宁卷采用选择与简答题并用的方式。 3从题量和赋分看,设题一般为34题,分值为1525分。,一、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原则 1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思想观念(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2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系,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地求解。,(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二、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技巧 1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传记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之中,组合在传主生命的转变之中。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命历程。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标志词,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2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3把握文章结构 这部分主要考查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 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1)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2)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该考虑以下思路: 将句子分层进行概括; 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析表现手法 (1)选材的处理 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可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2)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对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对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引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