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由来与发展.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300320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由来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由来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由来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由来与发展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由来与发展一、职业安全健康及关注1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安全健康(以下简称“OHS”)是国际上通用的词语。其定义为: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我国习惯上将OHS称为安全生产,通常指消除和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危险与危害因素,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在我国宪法中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称为“劳动保护”,而在劳动法中又称之为“劳动安全卫生”。2、OHS和经济发展及国际贸易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问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在与日俱增,世界各国各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统称为组织),为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家政策的要求和组织内员工与社会公众的期望与需求,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OHS管理的水平,以改善和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环境与OHSMS标准化问题的提出和开展,是因为环境、OHS与生产过程的紧密相关性,即生产经营全过程都导致了环境问题和OHS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下简称ISO)在制定、发展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过程中,自然地涉及并提出了OHSMS标准化问题。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加速了OHSMS标准化的进程。特别是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中要求:不应由于各国法规和标准的差异,造成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并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目前,OHS和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日益敏感的话题,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把OHS和贸易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借口设置障碍,形成贸易壁垒。有关刊物通过国际信息网反映,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的参与,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改善方面的投入不够才使其生产成本降低,这种“不公平”是发达国家不能接受的。这些国家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措施,他们已经明确提出要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将劳动者权益与安全卫生状况和经济问题挂钩。如北美、欧洲已在自由贸易中规定:采用同一劳动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虽然某些发达国家企图借人权、保护劳工健康为名,保护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但是从国际经济体化的长远发展来看,职业安全卫生一体化已是必然趋势。xx年10月,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OHS将是与世界接轨的严峻挑战。他的普遍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将消除贸易壁垒,将是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不采用的国家与组织将由此受到消极影响,逐渐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二、国际社会开展OHSMS的现状1国际组织对OHSMS标准的酝酿与讨论xx年5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ISOTC207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挪威和加拿大提出了制定OHSMS标准的提案。因上述提案已超出了ISOTC207的工作范围,经讨论后,会议决定提请ISOTMB(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研究决定是否需要开展职业安全卫生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自此,OHSMS标准化议题被正式列入TMB第二次会议(于xx年9月召开)议程。ISOTMB认为,OHS是一个高度法规化的领域,ILO(国际劳工组织)难以从事该领域的规章和指南的制定工作;OHS,范围广且复杂,远远超过TC207的工作范围。在与ILO磋商并在法国和澳大利亚进行预研后决定,各TC暂不开展工作,由常任理事国派员成立特别工作组专门研究此问题。xx年上半年,ISO成立了由中、美、英、法、德、日、澳、加、瑞士、瑞典以及ILO和WHO(世界卫生组织)代表组成的OHS特别工作小组,并于xx年6月15日召开了第一次ILO特别工作组会议。但会上各方观点不一。ILO于xx年9月5日至6日召开了OHSMS标准化国际研讨会,来自44个国家及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LO、WHO等6个国际组织的共计331名代表与会,并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国际上开展OHSMS标准化工作可能会带来什么益处?采用OHSMS系列标准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ISO是否有必要开展这一领域的工作?会议的结果是:ISO成员国应就本国、本地区制定OHSMS标准的情况向ISO中央秘书处报告,报告的情况将刊登在以后的IS0通讯上。时机成熟时再由IS0研究后决定。2部分国家和组织开展OHSMS状况虽然ISO暂未颁布统一的国际标准,但在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早就认识到OHSMS标准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均着手本国或本地区OHSMS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活动。xx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体系指南的国家标准;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xx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挪威等国先后提出或制订了OHSMS有关指南、导则或标准;xx年6月IS0TC67的SC分委会制定了ISOCDl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xx年10月美国石油协会(APT)制订了环境、卫生与安全(EHS)管理体系;xx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M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l800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第 5 页 共 9 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监督审核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获得体系注册后,必须确保OHS管理体系持续地符合OHSMS标准、体系文件、法规合同的要求,并确保有效地持续实现规定的OHS目标(有可能是逐步提高的),同时,组织由于各种原因有可能在某一时期发生体系、过程、产品或服务方面的重大变更。为了维持认证资格,也必须对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其持续的符合性、有效性,因此,作为认证机构也应建立认证后对组织的OHS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审核和复评的制度和程序,认证后的监督包括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复审)以及对获证组织的管理的内容。监督审核是认证机构向组织颁证后,在证书有效期内对获证组织进行的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复审)、旨在验证获证组织的OHS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规定的认证标准并有效运行,从而确认其能否继续持有和使用由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审核。监督审核可分为例行(定期)监督和获证组织OHS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更或获证组织发生重大事故,生产活动、产品、服务出现重大问题或受到公众的强烈投诉等情况时的不定期监督审核(复审)。1.例行监督审核1)周期借鉴ISO9000和ISO14000体系认证的经验,两次例行监督审核之间的间隔不超过一年。而部分认证机构,则将周期规定为半年,对于某些特殊行业,如建筑业,则不但要求较高的监督频次,同时还将例行监督时机与获证组织的生产进度相结合(这主要是由于此类行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变动性)。对于OHS管理体系趋于稳定,并已成功通过复评的获证组织,多数认证机构都会采取比初次审核有效期内的监督频次为长的监督周期,一般一年进行一次。2)审核内容维持体系运作的有关要素;即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含上次审核中提出的不合格项的纠正及旨在消除其产生原因而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公众投诉;对认证证书和标志的使用(是否有违规情况);体系文件的变更以及这些变更涉及的区域和活动;需要抽查的与认证所依据的标准有关的要素;需要抽查的区域。”一般情况下,认证机构都会在相关程序中要求每一次初次审核或复评后就制订对该组织整个证书有效期内的监督审核总体计划安排(当然,除了部分生产项目不断变化的企业,如建筑企业),对每次监督抽查的区域或要素作出策划。2.不定期监督审核(1)当获证组织发生下列特殊情况时,认证机构应制定不定期的监督审核计划:获证组织OHS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如: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发生了重大更改(比如进行股份制改造或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手册、程序等文件发生重大变更;人员、设备、关键工艺发生重大变更;为及时获知以上变更信息,认证机构应要求获证组织及时申报变更情况(即对获证组织实施证后监督的管理)。特殊情况下的不定期监督审核可以采取临时单独进行的方式。如果时间接近的话,也可以结合例行监督或复评来进行。(2)当获证组织提出关于扩大原有认证范围的申请时,认证机构可以单独安排或结合监督审核安排扩大认证范围审核。扩大认证范围审核应包含文件评审,并至少对申请扩大的部分(要素、部门)会造成影响的全部要素和职能进行评审。(3)发生重大事故或公众投诉时的不定期监督,当认证机构获知获证组织因生产、产品、服务发生严重事故,遭到投诉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通报等情况时,应派出未参加该组织初次审核及最近一次监督审核的审核员前往调查,若属实,则应作出证书是否维持的决定。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