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技能二 类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298198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技能二 类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技能二 类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技能二 类型一 等值线图的判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能二 等值线图的判读,知识体系构建,类型一 等值线图的通用判读法 典例剖析,例1 (2015课标,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慧眼识图】,20,2040,020,6080,结冰期,解析 第(1)题,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最多,更易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面较稳定,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故选B。第(2)题,一般而言,海冰温度低于4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第(3)题,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 答案 (1)B (2)A (3)A,方法总结,1.等值线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_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值可以_ (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按周边地区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在局部图中受图幅所限不一定全部闭合,但一定在相邻的多张拼接图中闭合。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_。,数值,相等,越大,2.等值线的四大基本原理 (1)等值性或同距性原理:在等值线图上,相邻的两条等值线要么等值,要么_。 (2)低高低和高低高原理:低值凸向高值,凸处的值变_ (高或低);高值凸向低值,凸处的值变_ (高或低)。 (3)疏差小和密度大原理:等值线越稀疏,单位距离的差值越_ (大或小);等值线越密集,单位距离的差值越_ (大或小)。 (4)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_坡,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凹坡不会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如图所示:,同距,低,高,小,大,凹,3.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技巧点拨】 (1)找共性等值线的共性是各类等值线中都通用的,特别是在分析不常见的等值线时这是运用最多的一点。 (2)求差异同一幅等值线图中不同地点的数值、弯曲、走向、疏密等的差别及不同地点的等值线影响因素是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数值的大小往往被忽视,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培优演练,题组一 常见新颖等值线的判读 1.(2013全国文综,1011)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2)题。,(1)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H、R B.Q、R C.Q、H D.H、K (2)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的地区是( ) A.Q、R之间 B.N、M之间 C.S、R之间 D.S、K之间,解析 第(1)题,R的取值范围是160180,Q是180200。K有两种可能:若与K相邻的等值线为160,则K取小于160的数值,即140160;若与K相邻的等值线为180,则K取大于180的数值,即180200之间。H有两种可能:若与H相邻的等值线为180,则H取小于180的数值,即160180之间;若与H相邻的等值线为200,则H取大于200的数值,即200220之间。所以,可能相等的两地是H和R、K和Q,再结合答案,本题只能选A。第(2)题,一般在无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年均温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N到M符合此规律。答案选B。 答案 (1)A (2)B,2.下图是我国东部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D.土壤 (2)N地与R地相比,收获时间差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 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 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解析 第(1)题,M地位于华北平原,R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差异明显,导致了M地和R地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冬小麦的收获期M地晚于R地。第(2)题,根据“大大小小”原理推断,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是因为N地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优越,因此冬小麦的收获时间较早。 答案 (1)A (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